镇江看风水_到底是葬于苏州灵岩

家居风水 · 2024-10-29 08:30

镇江看风水,到底是葬于苏州灵岩?

谢邀

南宋名将韩世忠的墓有人认为是在苏州灵岩山,有人认为是在湖州菁山,并进行了实地考察及详尽的论证,到底哪个墓葬才是韩世忠韩大将军的呢?

韩世忠(公元1089~1151),字良臣,延安(今属陕西)人。出身贫苦,十八岁从军,平西夏扰边,剿方腊 *** ,平苗刘之变,屡建战功。

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授武胜军节度使,御营左军都统制。次年春,以水师八千阻拦金兵十万渡江,与金兀术军相持于黄天荡(今江苏南京附近)四十余天严重的打击了金国女真人的侵略气焰颇为后世传诵,南宋中兴名将之一。

此后在与金军的多年对峙中,常有捷报传来,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与岳飞同时解除兵权。去官位后杜门谢客不再言兵,常纵游西湖,怡养天年。六十三岁辞世,葬于苏州灵岩山。

苏州灵岩山西麓的韩世忠墓,更大的特点就前面矗立着一座很有气势的“蕲王万字碑”,这是淳熙四年宋孝宗追封韩世忠为蕲王时所树立,孝宗还亲题碑额“中兴佐命定国元勋之碑”十个大字。同时命赵雄为其纂写墓碑,记述韩世忠生平的这篇碑文,约一万四千字,恢宏的文章令人感慨,主要篇幅着力于抗金恢复事迹,将韩蕲王的英武忠烈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此墓碑宽近九尺,连同龟趺底座在内高达三丈余,如此高大的雄碑,加上有万余字的碑文,这在国内恐怕目前的发现中是独一无二的,称天下之冠毫不夸张,加之周围地势开阔,其墓气度的确不凡。

明弘治和清道光年间都对韩墓进行过修整,1939年6月,墓碑倒塌(据说是风刮倒的)碎成了十余块,1946年,当地灵岩寺主持妙真等僧人请工扶正,由于复原难度很大,只得分两段并做一排固定。1949年解放之后,又对其进行了修整加固。

而民国初年有人却对此墓是否为韩世忠真墓提出了怀疑,认为充其量只是一座衣冠冢,韩世忠的遗骨并不在其中。于是争论大起一时成为悬案。

解放后的80年代初有学者进行了实地考察,并查阅了有关历史资料,赵呜、培坤、金康。等人言之凿凿,在《韩世忠墓址考辨》中提出真韩世忠墓应该在浙江湖州市西南金鸡山之东的青山坞。

拿出的证据首先是明《万历湖州府志》有“蕲王韩世忠墓菁山”的记载。菁山是山名,后改成“青山”。因此认为坐落在青山坞的韩墓与文献记载相合。

二是民众的口碑材料,当地老农称菁山墓为“王墓”、“元帅墓”,说墓主“官大得很,同岳飞一起打过仗”。附近有一桥名曰“韩家桥”,当地老农说,据传是韩府守墓家丁所造,而守墓家丁的后代,一直在这里生活到清同治年间。

再者是墓址气势非凡,金鸡山突兀于墓之西北,山脊绵延一公里,呈龟龙状。韩墓所在地即为“龙首”右侧,居高临下,极目远眺,气吞山河。按“文左武右”,韩世忠为武将,葬之右侧,礼仪得当符合其蕲王之身份。

最后是墓的规格形制,封土高十米,直径二十五米,有坟祠痕迹。墓前一坪台,曾设有龟驮的墓碑、华表、牌楼、界碑和祭奠用的石桌、石凳等,现还存有石人、石马、石羊各二,规格不算小。

坪台前面是一片开阔地,呈斜坡形,有明显的坟城迹象,是个顶边宽四十米,底边宽一百六十米,两边各长一百四十米的梯形坟城。总之,其墓阙之宏伟,气势之浩大,非“韩蕲王”莫属。

反对者们提出的几个反对论点,苏州灵岩山韩墓的诸多不合情理之处经过仔细验证后事实上不能成立。

首先是其墓碑由奉宋孝宗敕命所建,还亲笔题有碑额,古人除了反贼谁敢违抗皇帝命令?明显韩世忠不是反贼!这座碑高有五米三五,龟座高一米七,额高一米二,总高八米二五,与后世的明朝徐达墓神道碑差不多高。

有人提出根据是宋皇陵碑的高度皆不足三丈,一个王侯级别的墓碑岂能这么高大,明显“僭越”规制,古代墓葬有规制,越制的轻则充军流放,重则掉脑袋株连全家,有宋一代任何一个皇帝的墓碑都没达到过三丈高,韩世忠的墓制规格怎么能敢僭越犯上?由此可见墓碑必定是明清时所造。

二是韩世忠卒于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1151),到孝宗时期追封蕲王,而一时期,苏州、镇江、扬州一带一直是宋金激烈争夺的区域,老韩的墓是不会葬于这战乱频仍的地方的,一旦陷入金人之手,老韩地下岂能安宁?湖州地区则是老韩统兵后期的管辖之地,老韩家在这里有基础,归葬于此合情合理。

再者是灵岩山地形较露,堪舆风水学说来讲,此山不成龟龙之势,不是王侯墓的理想之地,远不及群山环抱的湖州菁山。

还提出有关韩世忠葬在灵岩山的历史记载文字很少,只有清同治《苏州府志》一条史料,孤证不立。而菁山韩墓却有大量的历史资料来证明,其中最早的是南宋《嘉泰吴兴志》,其编纂时间距韩世忠离世仅五十余年,可信度不言而喻,这让我们差点就信了。

但是可惜史书未能找到宋朝皇陵墓碑就只有三丈高的历史依据,有关情况估计绝对不会比韩墓碑小(宋皇陵 *** 严重,很难复原),说韩世忠墓僭越制度明显缺乏历史根据。

反对说苏州为当时的战乱地区是不对的,建炎四年(公元1103),金军在南宋官、民抗金力量的打击下开始北退。绍兴四年(公元1134),南宋诸路大军抗金均有不俗战绩,绍兴和议后,疆域基本保持在西起大散关东至淮河一带,到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也没有越过长江地区,苏州基本未有敌寇侵入。

灵岩山成不成“龙”势,并没有一致的标准,不能在今天的科学条件下去判断。《灵岩山志》对其山的形势就倍加称颂,明黄习远《韩蕲王墓诗》就称灵岩山有“龙脉”。

历史记载灵岩山韩墓的文字不少,如明洪武《苏州府志》、正德《姑苏志》、《吴邑志》、《吴中灵岩山志》、清《江南通志》等记载都非常详尽,有清以来,几乎没有一部苏州、吴县的地方志不载韩墓在灵岩山的。所有这些都构成了韩墓碑不同于明清碑刻的显著特点。可以说,韩世忠墓碑流传的序具有明显的宋代风格,《宋史·韩世忠传》又本之于碑文,可见其碑不可能是伪作。

韩世忠为什么一定要葬在苏州呢,其直接原因就是碑文中所说:“敕葬于此”。

即是宋高宗放命将他葬在苏州灵岩山的。其间接原因,应与韩世忠领军长期居住苏州有关,韩府曾设置于苏州城内。那么其是不是衣冠冢呢?据《宋史》记载,韩世忠大葬时,“赐朝服,貂蝉冠,水银,龙脑以敛”。“敕命徐伸护其事,吴、长洲两县令奔走供役”等,可见韩墓不可能是衣冠冢,当时也没有建衣冠冢的制度。更不可能像某些学者推测的那样,为防备金人和其他人的 *** ,而去建造这样一座巍伟的假墓。

为什么江苏省省会是南京而不是苏州?

江苏省的省会只能是南京,而不是苏州,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发展问题,而是设计军事、战略等综合考量的因素,省会的选择,是我国政治家大智慧的体现。

最近也有类似的新闻,俄罗斯防长提议将首都从莫斯科迁往远东西伯利亚,未得到 *** 明确呼应,与题主的问题内涵上是一样的。

省会,俗称省城,为省的行政中心( *** 驻地)之所以是一省的政治中心,是因为其往往处于交通枢纽,是物资、人口集散地:和平时期掌控该地区责可以协调全省税收,动荡时期这类地区则是所谓军事要害,兵家必争之地,有深刻的历史地理因素。

我国的行省制度形成与元代,今天的省级划分是明清省级划分的延续。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以后,全国统分为两京、13承宣布政使司,关西七卫,俄力思军民元帅府,斡难河卫。两京是北直隶和南直隶;13布政使司简称13司,俗称13省,为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广、江西、浙江、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清初为便于统治明代故土,仍沿用明制承宣布政使司,仅改北直隶为直隶,南直隶为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即废除了南京为留都的地位。康熙初,改布政使司为省,因认为全国区划为十五省,其制过大,所以分湖广省为湖南、湖北两省,分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分陕西省为陕西、甘肃两省,汉地被拆为十八省。南京在明朝时位于南直隶(范围大致今江苏、安徽、上海),清朝时改南直隶为江南省,为了防止江南省的官员在朝廷做大,在改名江南省的十六年之后,即顺治十八年,顺治帝将江南省拆分为“江南右”和“江南左”,也就是后来的江苏省和安徽省。南京,清代称江宁府即是南直隶(江南省)中心,拆分划分在江苏省,为安徽布政使司驻地,江苏布政使司驻苏州,但清代总督制度逐渐成为地方官制后,总督实际成为布政使的上级,这时南京再次成为两江总督驻地。到辛亥***,南京又称为临时 *** 所在地,北伐后,被确立为首都,从南京城的延续可见,南京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中心城市,甚至几次确立为首都,这一点苏州市远远不能比的,简单从经济区位与军事区位做分析。

江南省拆分为安徽与江苏

交通枢纽——水网交汇的集散口岸

南京临近南北方向京杭大运河与东西方向长江的交汇处,以前从北京到杭州,更佳的交通工具是乘船。一般在通州上船,沿北运河南下到天津,天津以南为南运河;到临清入山东为鲁运河,在阿城、梁山之间穿过黄河,在济宁、徐州之间沿微山湖西岸南;过宿迁、两淮、高邮、扬州,在瓜州入长江,这段为苏北运河,其中淮安以北称为中运河,淮安以南为里运河。长江以南,从镇江到杭州为江南运河,沿途经过常州、无锡、苏州、嘉兴。

宋代后我国经济中心完成南移,江南成为全国最富庶的地区,南京地区则成为江南物资转运中心与集散地,也便于人、货、物的转运,在此处设统治中心,掌控地区经济命脉。

南京临近两条水网交点

军事要冲——扼守长江的江南重镇

南京位于长江下游咽喉之地,我们看长江走势,自安徽一路向北,在南京几乎呈直角转向东入海,南京便处于长江这个直角的拐点,西面,北面临江,长江作为护城河,位置得天独厚。得南京便可扼守长江下游,还可以轻易地向南方进军。在此处设统治中心,易守难攻,同时经济基础也供养得起防守大军驻扎。

南京位于长江下游咽喉

简单从经济与军事角度做了分析,试解释了南京作为省会的原因,当然一个城市作为省会不能简单从某几方面解答,我国的行省划分乃至省会的选择都是我国更高级的政治智慧的体现,后面我也将开专题分析我国以及各国政治制度历史,抛砖引玉,欢迎关注!

古代中古的九州是指哪九个州?

中国的“中古”,史学界通常指秦至清代1840年之前。

“中古”这段时间里,历代的“行政区划”不是按“九州”划定的。比如,汉代就是十三州。

但在这一阶段的前期,有“九州”的说法。

应该成书于秦汉的《尔雅》,其《释地》篇说,“九州”指冀州、豫州、雍州、荆州、扬州、兖州、徐州、幽州、营州。

这个说法,与属于“上古”先秦的说法,不完全一致。

其实,先秦时关于“九州”的说法也不一致。

《周礼》,旧题《周官》,始出于西汉景、武之间。其内容,记载的是周代官制,绝大部分内容属于先秦无疑。

其记载的“九州”是——扬州、荆州、豫州、青州、兖州、雍州、幽州、冀州、并州。

先秦对“九州”记载最早的,也被认为最权威的,是《尚书.禹贡》。具体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还要说的是,先秦还有一种“九州”的说法,是战国时孟子之前的邹衍提出的。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云,邹衍“以为儒者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于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

西汉初《淮南子.地形》,具体讲了此种说法的“九州”——“何谓九州?东南神州曰农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并土,正中冀州曰中土,西北台州曰肥土,正北济州曰成土,东北薄州曰隐土,正东阳州曰申土。”

如果说“正宗”,当然还是《尚书.禹贡》的说法。

《禹贡》开篇即说,禹在茫茫洪水中敷布土地,随着山势斩木通路,确定各州高的山脉和大的河流。

接着,就按照前面说到的顺序,讲了“九州”。

其中说到每个州,都包含“州城”、“地理”、“土田”、“贡赋”、“贡道”几个内容。

这一最早的“九州”,还被叫做“禹迹”。

《左传.襄公四年》载:“于虞人之箴曰:‘芒芒禹迹,画为九州’”。

“禹迹”和“九州”,就是指大禹治水走过的路线,治好了水,同时也就划分了“九州”。

从《诗经》来看,殷人和周人,很早就都认为大禹治水是确实存在的史实,而且是可歌可泣的英雄。

《商颂.长发》云:“濬哲维商,长发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外大国是疆,幅陨即长。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

此是祭祀商王成汤的殷人史诗。其中说到了大禹治水,划定“国疆”。

《大雅.文王有声》,是赞美文王迁丰、武王迁镐的周初颂诗。其曰:“丰水东注,维禹之绩。”风水奔流向东方,大禹功绩不可量。

可知,之一,距今3000年或更早的古人,就知道大禹和大禹治水;第二,“画为九州”,与大禹治水有关。

亦属于先秦古籍的《山海经》中,也说到“九州”,因比较分散,恕不赘引。

再多说几句。

在“芒芒禹迹,画为九州”之前,还有“十二州”之说。

也出自《尚书》,是在《尧典》里,比《禹贡》记载的大禹治水更早。

《尧典》记述帝舜摄位云:“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浚川。”

《汉书.地理志上》曰:“尧遭洪水,褱(huái)山襄陵,天下分绝,为十二州,使禹治之。水土既平,更制九州,列五服,任土作贡。”

学者们说,《汉书》把帝舜置十二州,算在了帝尧头上,大约属于“乱点鸳鸯谱”。

但不管怎样,从“十二州”到“九州”的变化,反映了上古先民“方位观念”的进步和提升。

(西汉“日廷”瓦当)

古人,是通过“立杆侧影”的“二绳”之法确定方位的。

最初确定的,是“东南西北中”的“五位”。

这样的方位认知,用图形来表示,就是所谓“日廷”。

“日廷”,由“二绳”和“四钩”组成。配以“十二支”,“二绳”为 “子午”“卯酉”;“四钩”为丑寅、辰巳、未申、戌亥。

这样,便构成了“平面十二方位”。

“十二州”的说法,应该就是这种“日廷”平面“方位观念”的反映。

(战国和西汉“四维”八方九宫图)

后来,古人对于方位的认知进一步提高。

当把“二绳”的“一”和“丨”等比例加宽之后,就可以得到一个“亜”字图形。这个时候,“方”与“位”就既联系又分离了,“方”指示“方向”,“位”则表示出九个位置。

这就是古人的“八方九宫图”。现代人称这种图形为“九宫格”。

“九州”概念,实际上反映的是古人这种“四维”的大地空间理念。与之相配合的,是古人的“天圆地方”之“宇宙观”。

(西汉太一天圆地方九宫盘盘)

为何南京和扬州却不是天堂?

不吹不黑,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

彼苏杭非今苏杭

苏杭天堂之称,来源于南宋一个苏州人写的一本地方志,这个苏州人很多人听说过,他叫范成大,有点名气的诗人。写的这本书叫《吴郡志》,是一本记录吴郡(包括今苏州、杭州、上海、湖州、镇江、常州、无锡等地)地方风土人情、历史沿革和奇闻异事等为主的书。

但范成大在此其实也是对唐朝人说法的一种化用。最早唐朝的任华在《怀素上人草书歌》写道“人谓尔从江南来,我谓尔从天上来!”这里,唐朝人是把整个江南比作天堂的。范成大为什么单单提炼出了苏杭呢?

其实,不是作为苏州人的范成大有偏心,而是文学创作的一种手法,古人经常用一两个有代表性的地名泛指整个地区,苏州杭州就是江南的代表。所以说,此苏杭非今苏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苏杭指的是江南地区。

另外,范成大在最早使用这句话时,其主要意思是赞美江南风光,说的是江南美景媲美天堂。后来被人赋予了更多的意思。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除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古代还有一句话叫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这句话比苏杭的天堂之说要早很多,出自南朝时期《殷芸小说·吴蜀人》。东晋南朝时期,今天的扬州一带还叫“南兖州”是南京分流出去的北方侨民集中居住地,那时还没有今天扬州的概念,彼时人们说的扬州指的古扬州,也就是“扬一益二”的扬州,治所是今天的南京。所以学者们说骑鹤下扬州下的是南京。

不过,在南朝高光之后的南京,到了隋唐却迎来了至暗时刻,因为自古有王气一直被打压,隋朝更狠为了防止南京的王气直接把南京的六朝皇宫和所有宫殿全部推倒,在上面荡平种菜,史称平荡耕垦。这还不行,又把南京从都城将为县城,归镇江管辖。

到了宋朝,虽然南京已经恢复为建康府,统治者甚至想在南京建都。但南京和扬州地区的人文气息跟苏杭还是有不少区别的。尤其是半壁江山的南宋,南京扬州由于紧靠长江,实际上已经是抗金的前线阵地,宋金在这片地区连年开战,即便是议和时期这里也不太平。此时,南京扬州是躲在苏杭的那帮缩头乌龟们”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更大屏障。南京扬州守住了,他们就继续”西湖歌舞“,南京扬州失手他们就跳上船往海里逃。

所以,可想而知,虽然当时的南京和扬州地区虽然也有美景虽然也繁荣富庶,但相比苏杭来说肯定不是理想的居住地。作为南宋中兴诗人之一的范成大心里,南京扬州自然也不是天堂之选。

中国各省都有哪些镇省神器?

先说黑龙江吧,更大的镇省神器应该就是闻名遐迩的“黑土”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地,无论种什么都有丰硕的果实

再说说澳门,应该就是在回归时赠予的“盛世莲花”

再说说甘肃,最著名的应该就是“马踏飞燕”,这件青铜器出于东汉时期,造型精美,充满了艺术气息,栩栩如生,亮点就在于整件铜器立足点仅仅在一个小小的龙雀上

再说说河南,最著名的应该就是“司母戊鼎”,这个不仅“镇省”,现收藏于国家博物馆

河南除了“司母戊鼎”外,还有一个也是非常出名的,就是大名鼎鼎的“甲骨文”,河南最早出土了汉字的来源,这个还是非常厉害的

再说说四川,四川从古至今都是一个风水宝地,也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在抗战时期四川还是抗战人数最多的地方,当时全国有300万左右的军队,有六十万都是四川人,同时四川还出钱出粮,可以说是相当的高尚,能代表四川的莫过于那面 旗

据说这面旗乃是一个老父亲写给出川抗战儿子的,表达了对抗战的拳拳之心,赞一个

再说说贵州,贵州除了“老干妈”,我想没有比它更合适的了

多少人的童年记忆啊,小时候有一瓶老干妈不用菜都能干两大碗米饭,但是现在的味道好像有一点点不一样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觉得呢?

在说说辽宁,首推“辽宁舰”

这个应该够霸气了吧,不单“镇省”,还是国宝呢,而且还是最厉害的国宝……

湖南的话,“臭豆腐”可以算吗?我实在想不出有什么能特别代表性的了,对不起了湖南朋友们,别骂我……

江苏的话,应该是镇江市的高铁站,因为它的名字实在是太霸气了:“镇江南”,每次听到语音播报的时候,感觉整个人都要抖三抖

新疆的话,最镇省的就是:“便 *** 务站”

由于新疆特殊的环境,我想这个应该是最能表现镇省神器的了,大家都懂,不敢多说

再说说福建,应该就是这个,福建人童年的快乐回忆,每个福建家长必备神器

在说说宁夏,宁夏好像没有什么特别亮眼的地方,对不起了,宁夏的同学,但是我觉得“贺兰山”可以算一个

有了贺兰山的阻挡才能削弱西北的冷空气东临,阻止了潮湿的东南风西进,又有效的阻止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是北方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分水岭,守住了黄河一套水,还给了一片大江南

内蒙古的话那就是牛羊了,毕竟家家户户都有几十只牛羊,整天都是吃牛羊肉,这日子过的真是塞神仙了

海南的话就是椰子汁了,毕竟这是海南人从小喝到大的东西,必须是这个……

*** 的话就是布达拉宫,布达拉宫乃是唐朝时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而建的代表性宫殿,布达拉宫不仅是 *** 的精神支柱,也是很多游客必打卡的旅游胜点

山西的话最有名的话应该就是“矿”了,真的是家里有矿啊,如果你身边有山西同学的话,一定要问问他家里有没有矿,家里有矿的话一定要他请你去 *** ,毕竟有矿的人可不得了

江西我是本来想说最著名的应该就是文化历史的,毕竟这些都是历史性的代表时刻,但是到了现代,我觉得还是“江西彩礼之一”更能代表江西,江西的同学请不要骂我,我脑海里想出来的之一映像真是这个

陕西最出名的想必大家也知道了,肯定是兵马俑啦,全世界更大的墓地,中国之一个皇帝……等等,太多了

再说说安徽,最能代表的应该就是“迎客松”,真的太美了,就像在仙境一样

再说说湖北,更具代表性的应该就是举世闻名的“三峡大坝”了,三峡大坝是人类智慧都结晶,这样的工程全世界只有一个,难度之大不是一般国家所能承受的

浙江的话应该就是“马老师”了,不管怎样,马云还是非常厉害的,创造的阿里巴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就这项成就无人能与之匹敌

吉林没有什么太大映像,能想起来的只有一个长白山了,不好意思了吉林的同学……

山东肯定就是“蓝翔”啦,不是都说了【学挖掘机技术哪家强,就找山东蓝翔】,蓝翔挖掘机天下之一……

广西首选“螺蛳粉”,那味道真的是无法言语,吃过一次就再也不敢吃了,真的不对胃口,真佩服广西表哥们怎么那么喜欢吃

河北没有想到,真对不起了河北的同学,你们自己补充吧

广东的话肯定是我腾哥啦,你敢不同意小心他封你的号

香港的话,我选香港 *** ,真的挺佩服他们的,真的

*** 的话,想不出来,更具代表性的应该是那喋喋的口音?你不要这样啦,你真的蛮过份的啦,你造嘛?

以上都是写着玩的,各省的朋友不要当真,如果你觉得你家乡最有代表性的是哪个,请在评论区留言

更新于:8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