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想到易经的卦,原始八卦是三爻,即是天地人三才,其实它是一而三三而一的关系,即天不能无人地,地不能无人天,人不能无天地,三者无非一太极也。
而复卦是六爻,也是三才的表达,只是天地人三才皆有阴阳,所以成六爻,天之阴阳,地之刚柔,人之仁义者是也。人秉天气之清为灵为心,凝地气之浊为形为身,还是一而三三而一的关系。
我们以乾卦来分析一下吧:
上九:亢龙有悔。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此乃天位也。九五之尊即是天子,而上九则是太上皇,一般来说已经死了,归天。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此乃人位也。中间层,以人有灵,可上天;有地之形,或堕深渊,髙天厚地皆因人而显。既然是中间层,往往也进退为难,三四两爻没几个好的。所以人来自天地,同是一气,天之性本不差,然人有贤愚等差别,正是自己取舍的结果,継天之善为完性反之则性不善(完)者。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初九:潜龙勿用。
这是地位也。或潜或在田也。
回到问题:为何说天地人,不说天人地,乃是一者人是继天地而后来者,敬畏之心在焉;二是人虽天地之灵,但不及天之高明地之厚德,谦卑之心在焉;三者人者当效天法地,衣天食地,感恩之心在焉。
俗语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现今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里,都不要小看我们自己的能力,同时也不要小看任何人,基中包括我们的竞争对手。这个世界的生存法则是:今天你达到人生巅峰,明天也许你一落千丈,我会风光无限,后天又会轮到谁?
人生没有永远的赢家,也没有人永远走背点。当你做庄家时,在社会生活中话不要说死,事不能做绝,生活是多面性,且记:"山不转,水转"。处在人生低谷的时候,不要灰心丧气,只要自己永不放弃,相信始会有低谷反弹的一天。
今天我们就说说,当年靠跑小龙套熬出头成了名的,当年的大明星论落到十八线,这就是娱乐圈翻天覆地的常态,别说当事人怎么想,就连我 *** 都看的目瞪口呆。
现在我们说说:一个戏份多多的主角对头,一个是偶尔出现的主角闺密,王洛丹与白百合。
《奋斗》开拍之前,米莱原定白百合扮演,但因白百合跟陈羽凡去德国看世界杯遗憾错失,王络丹一炮而红。在后面的《我的青春谁做主》中,王洛丹饰演主角之一,钱小样而白百合只能扮演霹雳的一个闺密,实打实的十八线配角。
二人难得合作,诂计以后也不会合作,后面《失恋33天》开拍,王珞丹看不上黄小仙这一角色,认为太过重复,白百合一冷漏,也一炮而红,继而扛起小妞电影大旗,捉妖记更是奠定了票房女王的位置。
至此,王珞丹被压的死死的。但白百合爆出丑闻,看样子很难咸鱼大翻身。而玉洛丹强势加盟跨界歌王,为图用文艺小清新再造辉煌。
一步错,满盘皆输。
当年叱咤风云的主角,以不是长青树,也有凋零的时候。这是新老更新自然法则。但如今的主角以换成跑龙套的配角,这就是实事!
谢邀请!你的描述有道理。对于《易经》来说,我也是水平有限,学识浅陋,也就粗浅说一下。(一)要说《易经》的源头,我认为这本书根源是在实际生活经验和思想文化渐进的沉淀、积累中产生的。远古先民开始时是生活在广袤荒蛮的土地上,不像现在高楼大厦灯火辉煌。由于劳动生产力低下,尚处于蒙昧时代,人们随时面临饥饿死亡威胁,更诓论、奢谈什么文化了,他们对于大自然日月星辰、四季轮回等现象和规律充满了好奇和敬畏,对于动物与人类一类生命体的生老病死等一些牵扯到自身命运的规律现象也是害怕和不解,于是就想通过某种方式能和天地万物进行沟通,并够研究掌握或预测像日月星辰,生老病死,甚至战争等自然规律现象,以便能够及早预防和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于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经验和文化思想慢慢也有了一定积淀,就有了像周文王一类为代表的当时杰出人才脱颖而出,开始付诸行动,他们在前代前人,就比如在伏羲八卦和大禹治水经验和其他人的思想、文化和生活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著书立说,来解决当代社会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复杂现象和出现问题。周文王研究的八卦也就是在伏羲氏八卦基础上而来的。 (二) 现在我就结合一下有关伏羲八卦和大禹治水的传说典故,来更好分析《易经》的根源。有民间传说典故,认为最早就是伏羲氏仰俯天地,参透日月星辰、四季更迭变化规律,绘出了八卦图。据说他在四处寻访问道途中,再经过洛阳孟津黄河的岸边时,河中突然跃出一匹马头龙身的“龙马”怪兽,奇怪的是身上还背着一张图,伏羲就据此推演绘制出了最早的八卦图。还有一个传说,是说大禹治水期间,在经过洛河时,河里出现了一个神龟,背负洛书献给大禹,大禹结合洛书上的八卦,最终治水成功。这两个传说就是著名的“河图洛书”典故传说了,有认为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三)对于这两个看似神话传说的出现我认为并不是虚妄而毫无根源的,伏羲大禹河图洛书的故事其实正是我们远古先民们对科学文化知识的迫切渴望,希望有一些先进人物,就像龙马和神龟那样,拿出研究成果,给世间人们创造传播科学技术文化知识,让广大人民通过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于是便有了后来周文王结合时代编著的《易经》八卦,也算是当时时代先进的思想文化代表。我们再想想以后对《易经》的完善、发展做出贡献的老子、孔子和孟子等先贤圣人,他们不也就是在前人实际生活经验、思想文化渐进的积淀、积累基础上,通过自己进一步的学习参悟,著书立说,从而有了巨大成就的吗?他们也为我们后人进行学习研究和发展《易经》等文化科技知识奠定了一定基础。所以在我看来,《易经》就是在人们实际生活经验和思想文化渐进的沉淀、积累中诞生的,它的根源就在此。(四)再说一下提问的朋友在描述里所问的《易经》是属于哪个范畴的问题,我认为它随着时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随着人们文化思想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易经》来说,占卜算卦风水等方面已经不再是作为实用性来研究的方向,但它里面蕴含的朴素辩证的生活思维方式、哲学智慧思想是值得我们后人去深入研究和挖掘的,它里面的许多经典言辞至今还在为我们后人所用,也指导着我们的思想行为,发挥着巨大作用。
我对《易经》基本是一个外行。但由于曾编辑过相关杂志,对易经有一点认识,不从专业上讲,我只从自己对易经,以及与相关人士接触的印象方面,说说自己的一下看法。
《易经》从卜筮之术走上哲理之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易经》,应该说是一个哲学 *** ,他包括《连山》《归藏》和《周易》。这个最古老的、从没间断的学术 *** ,是一个不断丰富提升的过程,但不管后来的易学如何庞杂深厚,都改变不了其源头是用来占卜吉凶的卜筮依据这一事实,这是符合历史发展事实和客观规律的。因为人类的早期,无论中国还是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还是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无一列外地有趋吉避害之祈愿。而华夏的先民最早是以龟壳灼裂后的形状,后来以蓍草的排列顺序来预测吉凶,趋利避害的。
有人认为易学缘于《河图》《洛书》,但《河洛》缘于什么?又说《河洛》是周公的城建图。当然一家之言不足为据。但是及至春秋战国,诸侯争霸,诸子争鸣,处士横议,名家辈出时期,显学尤以墨儒杨为著,而道、墨、儒、法、兵家、纵横无不引经据典以弘自家之道,扬自家之法。所引者多出自“易学”。
在此期间,儒家托名孔子,对易学进行了系列化的整理和编纂,在原始易学的基础上,进行哲理化作传,使易学上升至哲学层面。所以,到了春秋时代,中国易学随着百家争鸣的展开,开始从最初的简朴走向复杂,从卜筮走向哲学。但易学的丰富并不限于春秋,此后,汉代的独尊儒学,将易学作为儒家经典,直到宋明理学,一些大儒名家,对于易学的丰富提升,从没终止过。
因此,易学不是一成不变的卜筮之学,而是不断丰富发展的哲学经典。
解易,千人千面,重在哲思明辨我们常说对于解易,千人千面,何以如此?因为易学没有对任何一爻一卦给出了明确的结论,只能是千人千面,甚至截然相反。
当代解读《易经》的专家教授何其之多,但没有一人敢就一爻一卦作出明确结论,谁也不敢就某一卦象给出确切定义和预判。为何会是这样?若如此,研究易学还有何用呢?
回答当然是肯定的。之所以千人千面,是因为每个人的见解有深浅,见识有多寡,对客观事物的把握程度不同,也就是知识面和实战技能导致了每个人的见解不同,虽然大体思路有可能一直,但没有谁敢下结论,南怀瑾,曾仕强,郑吉雄,刘大钧,傅佩荣……谁也不敢说一个确切的结论。傅佩荣说过:就某一挂而言,只能是提出自己的见解,我没法给你一个确切的结论。有人问易中天,你学了易经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具体好处?他回答说没有。然后补充说,我学会了思辨。
但是没有结论不等于易学不重要,作为中国哲学总源头的易学,几千年来,其经、传、学始终占据中国封建时代学术更高层,其明思哲辩的方 *** 一直是人们观察宇宙人生,建构哲学体系,尤其是锻炼思维能力的理论基础,离开中国易学就没法说中国文化特色,事实上,煌煌大观的道学、儒学、阴阳学,兵家学,中国中医学等等,没有一家之学不是从易经礼汲取营养,不断丰富发展的。
所以,本人认为,易学最主要的是,它是中国哲学的源头,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但是若以此为依据占卜吉凶,趋利避害,还要因人而异,因为易学更主要的是提供给我们一个思辨的方 *** ,它没法给变化的一切给出一个确切的结论。
只是古人了解了大自然的规律,所以好像很准。
这就好比二十四节气,古人没有现在科技那么发达,没有事做,只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总结大自然规律,最后就是你说的情况。更新于:3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