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高在忍,贵在让,心在善!(精辟)

道家文化 · 2022-07-23 23:57

养心

知行合一,当机立断...

点上方绿标收听主播诵读美文

古语中有很多与“和”有关的字眼,比如: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和为贵,等等。可见,人生和美正是我们所向往和追求的!

那么,如何能拥有一个和美的人生呢?

要想人生和美,离不开这两个关键词:包容、忍让。

包容忍让能够化解生活中的矛盾

北京潭柘寺的弥勒佛两边有一副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此副楹联可谓寓意深远,它的意思是说,人生一世,要有大肚量,包容一切看似难以包容之事;要笑口常开,对世间百态呈现一种笑对的态度。

这是佛教宽宏大量,慈悲为怀的表现。

由此,想到了“六尺巷”的故事,相信大家对此都耳熟能详。

这个故事发生在清康熙年间。

故事中的主人公宰相张英,写给家人回信中的四句诗:“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不仅化解了邻里之间的纠纷,也成为千古流传的警言!

无独有偶,咸丰初年,曾国藩老家也发生过类似事件。

曾国藩家中为建新宅,与邻居为一墙之隔的地界发生争执,甚至闹到要打官司的地步。

曾家人将事情写信告知曾国藩,在京为官的曾国藩便写了一封回信,同时附上古人“让他三尺又何妨”的诗句,一并送达家中。

曾家人收到信后,便遵从曾国藩的意见,主动将地退缩了三尺。这一举动,深深地感动了邻居,邻居也将地自退了三尺,让曾家扩建新宅。

这两段故事中,主人公都以宽忍为怀之道,化解了生活中的矛盾纠纷,表现出宽宏大度,肚里能撑船的气量!他们的包容忍让,让出了涵养,让出了心胸,成为流传不衰的美谈佳话。

而在当今现实生活中,亲朋、同事、邻里之间遇到争执的时候,如果都能做到“让他三尺”,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一拍即散、一击即碎,甚至是发生鱼死网破、反目成仇的悲剧。

包容忍让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和智慧的体现。它既化解了生活中不必要的矛盾,同时也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生活自然也就会变得和美了!

包容忍让方能感化他人

善良是拥有和美人生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品质,它不仅仅是在他人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无私地伸出援手;更是指在他人有过错时,以包容、忍让的态度去面对。

陆游有诗云:“忿欲至前能小忍,人人券内有期颐。”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曹州于令仪,为人忠厚,不损人利己,晚年家境颇为富裕。

一天晚上,于令仪家抓住了一个偷盗之人,原来是邻居的儿子。

于令仪心下疑惑,因为这个人平时从未做过坏事,为何要来偷盗呢?一定是有什么难言之隐。

一经盘问,果然,那人回说:“都是贫穷逼的。”

于令仪便急忙问他需要什么,然后按照他所说的送他一些钱物。那人感激不尽,刚要走,于令仪又把他叫了回来,盗贼很害怕,以为于令仪反悔了,要告发他。

于令仪对他说:“你十分贫穷,却背着一万钱,恐怕夜里巡逻的人会盘问你。”于是,将他留到天亮才打发他走。盗贼十分惭愧,终于成为良民。

抓到盗贼,问明原由,不仅没有告发他,反而以银钱相济,处处替他考虑,这是怎样善良、包容的一颗心啊!

古语云:气大伤身。

宽忍体谅、虚怀大度的雅量,不仅感化了他人,同时控制了自己的情绪,有益身心。身心康健,生活自然和美!

余生,学会包容忍让

程颐讲过:“忍所不能忍,容所不能容,惟识量过人者能之。”

能忍受别人所不能忍受的,宽容别人所不能宽容的,只有见识和度量超越一般人的人才能做到。

做人,若是处处斤斤计较,那会活得很累;学会包容忍让,生活才会轻松愉快!

余生,愿我们都能学会包容忍让!

对亲人包容忍让,则家庭和睦;对爱人包容忍让,则感情美满;对朋友包容忍让,则友谊长青!

一个人,要想拥有和美人生,一定离不开这两个关键词:包容、忍让。

包容忍让,不是懦弱,针尖对麦芒,往往两败俱伤;而以包容和忍让之心待人,才会感化他人,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

做到包容忍让,相信你的人生一定会好运相伴、和和美美!

更新于:2022-07-23 2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