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勤劳的人民在这片热土上创建出众多气势恢宏、造型精美的古建筑,目前光是通过了审批的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就多达八十多处,数量之多位居广东省之冠。按区域优选精美建筑简介一下……
梅江区
黄遵宪故居:晚清著名的爱国诗人、教育家,被赞为“睁眼看世界的人”,梅州八贤之一的黄遵宪先生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回到家乡自行设计了一幢名为“人境庐”的建筑,这是一幢与客家传统民居完全不同风格的建筑,属客家地区罕见的园林式建筑。
东山书院:梅州是文化之乡,文风鼎盛,这有赖于梅州历代先贤在教育方面的高度重视,始建于清中期的东山书院,在黄遵宪及其众多对教育事业热心的乡贤共同努力下,已成为今天客家地区建筑规模更高的书院。
联芳楼:梅州是华侨之乡,困守于广东边远山区的客家人民,为了生存,除了读书求发展外,就是过番谋生求发财,客家人在外拼搏成功后,在家乡兴建豪宅光宗耀祖,惠泽子孙又成为必然,中西合璧的联芳楼就是当中的经典之作。
福禄岃古民居群:位于风光秀丽的泮坑风景区旁,建筑规模庞大的福禄岃古民居群,可谓是梅州最早的“别墅区”了,风格各异、设计精美的各式中外建筑齐集于此,其中光是镇东楼就耗资三十多万两银,被称作:“粤东之一楼”!
梅县区
灵光寺:粤东名寺灵光寺建筑规模并不大,但名声远扬,除了众多传说和门前那令人称奇的生死树,最令人赞叹的就是寺内的“菠萝顶”,这种仅故宫才有的古建筑工艺、结构,已经失传。
元魁塔:矗立在梅江下游的元魁塔,始建于明代,祈盼文风昌盛的元魁塔,也属风水塔,因地处古时河运发达的古镇松口,又成了标志塔,旧时离家的人看不到元魁塔后的揪心,和回家时看到元魁塔后的喜悦,我们今人恐怕已难感同身受……
南华又庐:与方圆结合的传统围龙屋不同,又称“十厅九井”的南华又庐,有点像方方正正的棋盘格子,大屋右侧增设的花园,也属标新立异,而四周边角上的碉楼,可见南华又庐在围屋防御功能上的齐备。
兴宁市
两海会馆:宁江边上的两海会馆,是周 *** 曾经开展工作和下榻过的地方,誉为“小南京”的兴宁,旧时是擅长做生意的潮州人喜爱的地方,依托韩江、梅江、宁江的航运,两地人的商品活动极为频繁,造就了兴宁的兴旺,两海会馆是潮州人在兴宁兴建的典型潮式建筑,宫殿一般,也是客潮两地人民友谊的见证!
文峰塔:塔在梅州并不少见,但文峰塔的外型结构比较另类,文峰塔底下两层采用四边型,上面八层却采用八边型,这种设计在梅州唯独一例,不知其他地方有没有类似的设计?
兴宁古城墙:作为历史悠久的兴宁,能引以为傲的地方,古城墙算作一个,当年席卷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农 *** 动,摧城拔寨的太平军,占领了现今梅州的大部分城池,却对坚固的兴宁古城是毫无办法,咬牙切齿,但始终攻不下来。
五华县
长乐学宫: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学宫就是其中一个更好的建筑体现,梅州现今的学宫遗存有三个,包括兴宁学宫和梅州学宫在内,但既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又可方便参观游览的就只有长乐学宫了。
狮雄山塔:被大家笑称梅州最肥胖最雄壮的狮雄山塔,座落在五华县华城镇的狮雄山上,与“狮雄山建筑遗址”同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狮雄山塔的建筑材料和工艺都相当讲究。
平远县
凌风塔:受道路更改的影响,平远石正镇的凌风塔,名气远远跟不上前面提到的元魁塔、文峰塔、狮雄山塔,但凌风塔同样出众,凌风塔采用双楼梯的结构,即在塔墙内另外建了一条隐蔽式的楼梯,如同秘密通道。
小树庐:梅州常被人称为“福地”,这与抗战时期日寇打不进梅州有关,当年率军阻敌于家门口的主人公,正是小树庐的主人严应鱼将军,小树庐的面积并不大,却采用了宫殿式门楼结构,这是梅州围龙屋中独有的设计。
蕉岭县
石寨土楼:梅州地区的客家古民居以围龙屋为主,但与福建交界的地方,却以土楼为常见,蕉岭县南礤镇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石寨村,就是其中一例,以新旧土楼为主要景观的石寨村,是梅州风格迥异的古村。
丘逢甲故居:台胞比率更高的世界长寿乡蕉岭,是清末抗倭保台的著名人物,丘逢甲先生的家乡,丘逢甲故居是中规中矩的客家围龙屋,和好友黄遵宪一样,两位梅州的教育先贤,故居都成为梅州为数不多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丰顺县
种玊上围:囊括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古村落、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梅州古民居等称号在内的种玊上围,位于汤南镇新楼村,是一座袖珍版的古城,外围有城墙城门,城里房屋规划工整,既互通又 *** ,完全一个 *** 小王国的气象。
笃庆堂:丰顺县是梅州市客家与潮汕交汇的地带,当中的留隍和汤南两镇,是以说潮汕话为主的潮人乡镇,与种玊上围一样同属潮汕人修建的笃庆堂,是留隍镇的代表建筑,笃庆堂是客潮建筑互相交融的产物,是丰顺客潮交汇地的经典之作。
大埔县
父子进士牌坊:崇文重教是客家人的文化标签,位于大埔县老县城茶阳镇的父子进士牌坊,是这一标签的具体实物表现,又名“丝纶世美”的石牌坊,是明代皇帝嘉奖饶氏父子取得进士功名的产物,也是梅州市古建筑之中最为精美、最为久远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泰安楼:位于湖寮镇龙岗村的泰安楼,是客家特色的古城堡,这栋方方正正的石头城堡,本来在设计之初,是要建造两栋的,可惜主人未完成就已先离世,不然梅州就有双子星版的客家古城堡了。
花萼楼:提及客家土楼,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福建,然而在与福建交界的大埔县,也一样拥有一定数量的土楼存在,位于大东镇联丰村的花萼楼,就是广东地区更大最完整的土圆楼。
肇庆堂:民国时期,受西洋建筑的影响,客都梅州的建筑开始出现多样化、个性化,涌现出大量中西合璧的精美建筑,位于百侯镇侯南村的肇庆堂就是此间的代表作。
此外,梅州还有诸如驾虹桥、松溪桥、邹坊文祠、定昌公祠、龙上公祠、群丰大夫第、善述围、棣华围、桂岭书院等等一大批经典古建筑,这些都是梅州前人智慧与血汗的结晶,一样很美!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传统瑰宝,国外误认为是神秘设施!
福建土楼,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福建土楼作为客家人引为自豪的建筑形式,是中国传统民居中的瑰宝。同时又揉进了人文因素,堪称“天、地、人”三方结合的缩影.数十户、几百人同往一楼,反映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处的家族传统。因此,一部土楼史,便是一部乡村家族史。土楼的子孙往往无须族谱便能侃侃道出家族的源流。
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永定土楼千姿百态,种类繁多,分方楼圆楼两大体系。永定被称为一座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土楼博物馆。在众多的土楼中,其中更具代表性的是五凤楼、大的方楼和圆楼。
永定客家土楼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各个时期的建筑艺术、建筑风格都积淀了独具特色的模式和文化内涵。在永定2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2万多座土楼,其中有三层以上的大型建筑近5000座,圆楼360多座。这些立面多姿、造型各异、高大雄伟的方圆土楼,以自然村落为单位,错落有致、和谐协调地与蓝天大地、青山绿水融为一体,组合成气势磅礴、壮丽非凡的土楼群体,形成让人“ *** 夺魄”的奇特景观。
一座土楼就是一个艺术殿堂。每一座土楼,又如同一个“大家族,小社会”。土楼内,居住在同一屋顶下的几十户几百人同祖同宗同血缘同家族,过着共门户、共厅堂、共楼梯、共庭院、共水井的和睦生活。这种聚族同楼而居的生活模式,典型地反映了客家人的传统家族伦理和家族的亲和力。而且,楼内的客家人,住着层数相同、开间面积相等、无明显朝向差别、更无贵贱等级之分的均等居室。平等聚居,反映了客家人融洽和睦的家风和平等团结的传统。
承启楼,位于永定县高头乡,是圈数、居住人口最多的土楼,被称为“土楼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全楼直径73米,走廊周长229.3米,全楼为三圈一中心。外圈4层,高11.4米,每层设72个房间;第二圈二层,每层设40个房间;第三圈为单层,设32个房间。中心为祖堂,全楼共计400个房间。整个建筑面积为5376.17平方米。“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鼎盛时期住过800多人,像一个热闹的小城市。 *** 政要吴伯雄先生曾亲题“福建土楼王”。1986年,中国邮电部发行一组中国民居系列邮票,其中福建民居邮票就是以承启楼为图案,该邮票在日本被评为当年更佳邮票。
客家土楼建筑闪耀着客家人的智慧,它具有防震、防火、防御多种功能,通风和采光良好,而且冬暖夏凉。它的结构还体现了客家人世代相传的团结友爱传统。试想几百人住在同一幢大屋内朝夕相处,和睦共居当然是非常重要的,客家人淳朴敦厚的秉性于此也可见一斑。一进入土楼,你立即就能感觉到那种深沉的历史感和温和的气氛。 全楼的设施布局既有苏州园林的印迹,也有古希腊建筑的特点。堪称中西合璧的建筑奇葩!
楼内的水井、厨房、仓储、卧室、粮食加工房、柴火间、猪牛舍、厕所等设施一应俱全。全家族人在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的同时,又尽享几代同堂、合家团圆的天伦之乐。
客家人居住在土楼和长城差不多,是用糯米、石灰、蛋清和泥土混合而成的外墙,内部是用黄木和杉木,夏可抵暑气,冬可抵冽风,还可自动调节室内的温度。
土楼的大门是用十厘米厚的杂木制成,外钉铁板,有的楼门上还装有防火水槽。圆形土楼一、二层不开窗户,有双层的外层开窗,除用于通风纳光外,也便于狙击入侵之敌。土楼更高层处设有瞭望台,以便了解敌情。土楼除防范外.还有防火、防震、防兽和通风采光等作用。而且冬暖夏凉,是一种特独的建筑。是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1995年它的建筑模型与北京天坛作为中国南北圆形建筑代表参加了美国落杉矶世界建筑展览会,引起了轰动,被誉为“东方建筑明珠”。
土楼是一枚大大的印章,拥有了这印记的客家人,人生就有了支点,命运就有了归宿,心性就有了寄托,脚步就有了力量。
一个遥远的梦,在面对土楼归来不看屋时,勒进灰黄色的土墙,这里堆满乱石,荆棘和遗弃的混凝土封锁,顺着流水或月光波动反复遥远的神秘与神奇。
土楼是一条旺盛根脉的节点,又像行进途中的加油站。她让“修身齐家、忠义报国、崇文重教、耕读传家”的客家文化,世代相承;如同一条汹涌江河,源源相汇,直奔未来!
土楼很土,土夯土筑。是一群与土地为伍,靠土地繁衍,脚板踩着泥土,身上流着汗土,在土地上仰望,在土地上畅想,缘土地而放飞理想的客家先人们,群体意志的凝聚和智慧的结晶;是客家人大迁徙留下的一个又一个深深的脚窝;是摇曳在客家人心灵深处的一簇风景。
《大鱼海棠》,一个属于中国人的奇幻故事,又一部国漫崛起的典范。对中国元素的尊重和深度还原,令人动容的大海和土楼场景,奇迹般的建筑群落,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对传统中国建筑的刻画竟然找不出任何瑕疵,真实而震撼,烙印人心。
是谁饱蘸了这砚池的香墨,把土楼绘成了多彩的画!是谁倾注了真挚的情,把土楼吟成了优美的诗!是谁仰望朗朗的天,把土楼唱成了悠扬的歌!土楼真的是一部厚厚的书呢,只有痴痴地读,细细地品,方能读出她的千山万水,品出她的灵性神韵......
更多有趣旅行资讯,欢迎关注头条号—刘先生的旅行!龙门县永汉镇寮田村的地名的来历、含义[编辑本段]基本概况 永汉镇位于广东省中部,惠州市的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大三角”的东北边缘,东经113。57、北纬23。35,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平原盆地。其西部和南部分别与从化市、增城市毗邻,为龙门县的南大门,是龙门县与广州市联系的必经的交通要道,自古乃兵家商家必争之地。 永汉镇社会主义新农村永汉镇东距县城43 公里,北距南昆山18 公里,南距增城市35 公里,距广州市93 公里。广河高速从永汉镇内21 公里腹地经过,是龙门县之一出口,广州至永汉只需45 分钟车程。受惠于广河、河清高速公路等区域基础设施,永汉镇的区位优势日益突显,将加盟珠江三角洲1--2 小时时游圈黄金旅游带。
永汉属南 *** 带季风气候区,全年平均气温23℃,平均降雨量2278毫米。
永汉镇镇域辖区面积216 平方公里。辖城东和城西2 个街道居委会,大埔、鹤湖、低冚、牛冚、洋陂、见田、官田、梅州、油田、马星、黄河、锦城、上埔、合口、振东、前锋、莲塘、新陂、红星、寮田、釜坑、蕉坑等22 个村委会,222 个自然村,2007 年镇域总人口60974 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0357 人,暂住人口13000 人,农业人口37617 人。城镇人口主要集中在中心镇区即城东和城西两个街道,约2.0 万人,占总人口的34.9%。镇区东部、北部的人口相对集中,镇西、南部人口较少。沿S119 省道、S355(永南路)和永麻路自然村分布的人口较多,各村人口均在0.1~0.7 万人之间,镇西南部各村的人口相对较少,均在0.1 万人以下。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永汉四面环山,东起天岭山,西至牛牯嶂,北靠南昆山,南面旗岭山,中间盆地,四水归池,酷似一个“聚宝盆”,自古乃兵家商家必争之地,原称横龙(永汉盆地有一条山脉将永汉平原与谷地隔开,南北走向,似一条横卧沉睡在永汉盆地的巨龙而得名),清顺治元年改名为永清;辛亥***推翻了清朝统制,1912年成立 *** 时改名为永汉,一直沿用。永汉镇所属范围,明、清时是龙门县长沙乡平康都的一部分,分为七约;民国时为第十一区(后期称永汉区);解放初期属龙门县第四区管辖,分为三个乡,1952 年冬分为十四个乡;1958 年成立永 *** 民公社(当时的永汉圩镇已于1956 年被省批准为省级建制镇);1961年又分为永汉、振东、油田、寮田四个公社;1963 年重新合并为永汉公社;1986 年冬建立永汉镇(原来的永汉镇改名为居委会)。 [编辑本段]民俗文化 龙门县是 *** 命名的“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龙门的农民画兴起于1970 年代,与陕西户县、上海金山的农民画齐名,龙门的农民画结合水墨画、水彩画、油画的绘画形式,以单线平涂手法浓彩描绘乡土风情。2005 年,永汉镇嘉义庄成为龙门县首个农民画创作示范村,它将客家村落与农民画有机结合,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点。农民画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传统民间艺术风格,描绘乡土风情、民间习俗,再现农民生活的场景和细节,以朴实的画风展现艺术魅力。 [编辑本段]名胜古迹 永汉镇境内的文物古迹和古建筑群众多,主要有合口古村落,官田王屋古建筑群,鹤湖和嘉义庄古建筑群,树槐堂、文佑王公祠、刘氏菊庄祠等客家民居祖祠,文笔塔、凌云塔等风水塔和何仙姑庙、铁扇关古城寨遗址等。这些古村落、古建筑群和祖祠寺庙具有浓郁的客家文化和客家民俗风情,具有较好的历史保护价值,其中官田王屋和鹤湖古建筑群为明清围屋,铁扇关古城寨遗址为具有较高科考价值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永汉四面环山,地势险峻,境内有多处***遗址:低冚伏击遗址、龙门之一个临时支部遗址、东江纵队医院遗址、***教育基地等。 [编辑本段]地理环境 (一) 区域生态控制区,珠三角的生态后花园
永汉镇与珠三角的环状区域生态屏障一脉相承,与从化、增城以及博罗北部的山体共同组成珠江三角洲的北部生态控制区,以协调城镇与自然的关系,维护、推动区域的生态 *** 的稳定与平衡。其生态环境优越,生态 *** 敏感,永汉镇的建设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和“保护也是发展”的建设理念,顺应自然、敬畏自然,依托生态环境的资源禀赋发展旅游业,使产业与生态共生,城镇与自然共荣。而面对珠三角经济区因快速的城市化而土地极度消耗和生活节奏日益紧张,永汉镇的这片静溢的绿色吸引和聚焦了珠三角城市群市民的眼球,成为其远离喧嚣、寻求生态休闲和旅游度假的“后花园”和避暑疗养胜地。
(二) 环城游憩区,广佛都市圈的生态卫星城
广东省的都市环城游憩带分布于以广州、深圳和珠海为核心环形区和沿海岸线的带状区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提升和闲暇时间的增多,环城游憩带的地位愈加突出,在空间上也呈不断拓展的趋势。从居民出游的偏好来看,山水风光、海滨沙滩和主题
可以去海丰汕尾,海丰距广州260公里左右,
周六一早出发自驾3小时就可以到达海丰,广惠高速转潮莞汕高速从海丰东出口下先去游览莲花山,然后附近找个农庄吃完午饭回海丰县城住下,
海丰是个有了历史文化的县城。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其中澎湃;陈炯明;马思聪都是海丰人。海丰县城里有个红场,是 *** 莫斯科红场的缩小版。下午可以参观一下海丰红场,逛逛海丰老县城。红场周边是老城街道。澎湃是中国农 *** 动的创始人,曾任广州农 *** 动讲习所的之一,二,四任所长。 *** 是第三任,海丰还是中国之一个苏维埃政权的诞生地。
晚上大排档吃吃海鲜。海丰民风还是很淳朴的,海丰的宾馆除了一两个接待型的星级宾馆贵些外,一些干净整洁商务旅游宾馆标间都是100多元。节假日除外。所有酒店宾馆都是免费停车,
周日早上喝早茶尝尝潮汕的美食茶点,推荐中华鹏大酒店二楼餐厅早茶,早茶后导航走乡道往海丰大湖镇,沿途田园风光,到处成群的白鹭,自然环境保护的很好。快到大湖镇时从一个水闸上开过,右边有个湿地鸟岛。是我见到的更大的鸟类聚居地之一。大湖镇的海盐咸鸭蛋不错,50元一箱。大概30多个。
沿着大湖的海边公路经过内湖后十公里,接上汕尾市进 *** 的旅游公路,左拐就是 *** 可以玩水看风车,右走就是汕尾市。内湖是个村,有个小海滩,海边 有个渔人码头。这里吃海鲜比海丰县城里贵些,先买好海鲜,然后另算加工费。
吃完午饭就可以经汕尾市往回走,不要在埔边上高速。从汕尾客运港这条路沿着海边一边走一边玩走到长沙湾再上高速,路上有个国家级的风帆训练基地,可以进去参观运动员的海上训练,还有个马宫镇渔港。吃海鲜买海味都不错。长沙湾上高速跑20公里左右,从鲘门出口出来,走国道往广东方向约五六公里,右手边拐进去赤石镇去看看最古老的围屋。鲘门镇的海鲜和赤石镇的农家菜土鸡都是是午饭首选。
看完围屋后出来不用回去鲘门上高速,继续往前走20多公里在白云仔上深汕高速大概30多公里就转转广惠150公里左右高速回到广州。
海丰汕尾除了历史人文风景,还有的就是美食,海丰汕尾海鲜为主,还有潮汕卤水,茶市糕点菜包。还有各种的肉丸子。你会发现,海丰汕尾吃海鲜,和我们广州市里吃的海鲜,不是一个做法。
事实上很多人可能并不了解“香港”一词其实是有两层含义的。要解释清楚这个问题不妨先看看近年来的网红城市重庆。“重庆”一词其实是有大小之分的:所谓“大重庆”是指重庆直辖市,而“小重庆”则是指不含周边区县在内的重庆主城。事实上北京、上海、天津另外三个直辖市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北京”、“上海”、“天津”、“重庆”这四个词既可以指四个直辖市,也可以指这四个直辖市的行政中心。
“香港”一词的含义也与此类似:“香港”既可以指香港特别行政区,也可以指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行政中心香港岛。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地理范围实际上是由香港岛、九龙、新界三部分共同组成的。直到19世纪香港仍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渔村,所以香港作为城市的历史并不长,然而香港出现人类活动足迹的历史却并不短:上古时期生活在如今香港土地上的主要是古代百越部族中的南越部族。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嬴政在南征百越之后在岭南设置南海郡、桂林郡、象郡,同时从中原地区迁徙了50万人南下开发岭南、建设岭南。如今的香港一带在当时隶属于番禺县管辖。此后历经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两宋、元、明、清等历朝历代一直对香港行使着 *** 。这证明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香港在汉代隶属于南海郡博罗县。从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起如今的深圳、东莞、香港等地均隶属于宝安县管辖。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宝安县更名为东莞县。相传“东莞县”这一名称是因为境内盛产水草(莞草)而得来的。明万历元年(1573年)东莞县被拆分为东莞、新安两县。拆分后的东莞县就是今天广东省东莞市的前身,而被拆分出来的新安县则包括今天的深圳、香港两地。
宋元时期内地人口大量迁至香港使当地的经济、文化得到很大的发展。元朝在位于香港西南部的屯门设巡检司:在此驻军以拱卫广州地区。从1514年起作为西方殖民主义先驱的葡萄牙人派舰队在屯门登陆。1518年又一批葡萄牙人率领3艘船只抵达屯门:这些葡萄牙人在当地竖立起刻有葡国国徽的石碑,擅自在当地建屋树栅、修筑炮台,同时他们还驱逐过往商船、贩卖当地人口、践踏蹂躏女性。
1521年广东巡海道副使汪宏进驻与屯门仅一海之隔的东莞南头镇后以50艘战船对屯门形成半圆形包围圈。汪宏在完成对屯门的战略包围之后向盘踞在屯门的葡军发起了进攻。损失惨重的葡萄牙人只好乘船于夜间逃离。明朝万历年间朝廷从东莞县划出部分地区成立新安县。从明神宗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到清宣宗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成为英国殖民地为止之前香港岛一直属广州府新安县管辖。
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清廷派兵到新界命令乡民留辫。香港在清朝前期一直是对外通商的重要地区:香港在地理上与广州唇齿相依,而广州则是当时对外开放的唯一商埠。在英国人占领香港之前香港基本上是一个荒岛:岛上南部的大潭笃、石排湾和东部的阿公岩、水井湾等地有一些渔民居住,其他如黄泥涌、灯第洲、七姊妹等几处则有一些小村湾分布。当时香港岛上的居民约有3000人 。
19世纪正处于扩张巅峰状态的英国看中了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有成为东亚地区优良港口的潜力。1840年6月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 *** 战争。1841年1月26日英国强占了香港岛。事后清 *** 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但直到 *** 战争结束时始终未能实现这一目标。1842年8月29日清 *** 与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把面积78.10平方公里的香港岛割让给了英国。
1860年10月24日签订的《中英北京条约》又把面积为11.1平方公里的南九龙半岛割让给了英国。1898年6月9日由中国清 *** 和英国在北京签订的《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使英国得以租借九龙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土地。《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这三个不平等条约使原属广州府新安县的3076平方公里土地中有1055.61平方公里脱离其管辖。
这三个不平等条约各自所涉及的土地就构成了如今香港地区的三部分:香港岛、九龙、新界。此后香港为适应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的新形势通过填海造陆的方式使土地面积从1055.61平方公里增加到今天的1106.66平方公里。当然这里所说的香港是指广义上的香港地区,至于作为香港地区行政中心的香港岛的面积基本仍维持在当年的78.10平方公里左右。
“香港”这一地名的由来说法不一:传说如今香港铜锣湾天后庙前曾有一座红香炉。相传这座红香炉是从海上漂泊而来,后来被当地居民抬至天后庙前。从此庙后面的山就被叫做“红香炉山”或“红香炉峰”(今太平山),而庙前的海港则叫做“红香炉港”。再后来“红香炉港”一名逐渐被简称为“香港”。道光二十一年(1841)闽浙总督颜伯焘的奏折中提到:“香港为商船内驶必由之路。其岛曰红香炉,上有营风居民,并非偏僻小港可比”。
当然这只是“香港”之名由来的说法之一,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香港的得名与香料有关:从明朝开始香港岛南部的一个小港湾成为了转运南粤香料的集散港。这个转运香料的集散港就被称为“香港”,后来这个香港岛南部港湾的名字就被用来指代整个香港地区。据说那时香港转运的香料因质量上乘而被称为“海南珍奇”。尽管后来香料的种植和转运逐渐式微,但“香港”这个名称却一直保留了下来。
有一种说法认为香港之名得自香江:香港是一个天然的港湾,附近有溪水甘香可口。海上往来的水手常到这里来取水饮用,久而久之甘香的溪水就因此出了名。这条小溪也就因此被称为“香江”,而香江入海冲积成的小港湾也就开始被称为“香港”。之一批英国人登上香港岛时就是从这个港湾上岸的,所以他们也就用“香港”命名整个岛屿。时至今日“香江”依然还是香港的别称。
此外据传在清嘉庆年间一位名叫“香姑”的女海盗曾占据过香港岛。这位“香姑”是出没于伶仃洋的海盗林某之妻。林某死后香姑据香港岛为生。久而久之人们就把香姑占据的岛屿称之为“香姑的港口”,后来又逐渐简称为“香姑岛”或“香岛”。由于该地区属于优质港口,所以也称其为“香港”。英国人到来后又用“香港”一词指代包括九龙、新界在内的整个香港地区。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香港”最早是香港岛上的一个小村落的名字。英国人登陆香港岛时雇佣了一名叫陈群(“阿群”)的渔民为他们带路。阿群带着英国人从香港仔越山循此路至 《粤 *** 》上的香港上环一带。因为路是阿群带的,所以这条路就称为“阿群带路”。行至香港村时英军询问该处地名,陈群以疍家方言回答“香港”,从此英国人即以疍音"Hong Kong"作为全岛的总称。
*** 战争揭开了中国积贫积弱、落后挨打的近代屈辱史序幕:继 *** 战争后中国又经历了第二次 *** 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军阀混战、抗日战争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百年间大大小小的内战、外战就从未停止过。相比之下这一时期处于英国实际管治下的香港地区却得以维持着相对和平安宁的局面。
英国人在香港推行殖民统治的同时也为香港引进了近现代的商业模式、法律体系、城市规划。这一时期的香港作为自由港面向全世界商船开放且免征关税。在这种形势下香港开始迎来了大规模的移民浪潮:广东人成为了大规模移居香港的之一批人。从1851年至1861年的短短十年间香港的人口由3.2万人骤升至12万人。 到了20世纪30年代香港已成为一个拥有近百万广东新移民的大型城市。
伴随大量人口涌入的是商业贸易的发展:大小商铺、摊贩在城市中聚集使香港有了繁华之都的雏形。从20世纪20年代起新增的人口带动了天后庙对面出现了不少贩卖杂物及小食的摊档——如今香港著名的旅游景点庙街就是由此起源的。如今的庙街已是《新不了情》、《食神》等香港电影的经典取景地。商业贸易的发展又带来了金融业的勃兴:1845年英国人在香港开设了之一家银行。
1853年渣打银行取得香港的货币发行权,1865年各国资本又在香港合作成立汇丰银行。百年后的香港成为了与纽约、伦敦并称的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晚清时期 *** 等***人来到香港 *** 、宣传新思想,从而使香港成为了中国***的重要基地之一。民国初年前清的遗老遗少也开始扎根香港:他们提倡振兴国粹、整理国故。直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香港的文学作品仍大量使用文言文,许多人还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
香港作为最早与外部世界接触的自由港得以开风气之先,然而香港也同样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保守落后的一面:依照大清律例男人可以纳妾的制度在香港一直保留到了1971年才被废除。英国是在1842年、1860年、1898年分三次先后占领香港岛、九龙和新界的。1842年英国殖民者强占香港岛以后清 *** 增加了在九龙的驻军。在英国人大力建设维多利亚港时对岸九龙城的清军就与其遥遥对峙。
1898年英国全面占领香港地区后在香港的土地之中仍包围着一小块属于清 *** 的土地。面积2.7公顷的九龙城寨即使按三个不平等条约也不在割地之列。清 *** 与英国签订的条约中规定:这里依然由清 *** 管辖,而且清 *** 还在当地派兵驻守。此后清 *** 一直把这里当作反击英国的前哨。仍处于清 *** 管辖之下的九龙城寨却身处港英 *** 的包围之下,久而久之清 *** 对这一地区的管控也就越来越有心无力。
九龙城寨逐渐成为了被世人遗忘的三不管地区。然而驻守当地的清军却一直坚守着这块被世人遗忘的土地。英军驻港司令卜力曾派兵试图接收九龙城寨,结果却被驻守当地的清军给打退了。英国因此不得不放弃占领九龙城寨的打算,只是将掳掠到的两扇城寨大门作为战利品摆在大英博物馆。从此九龙城寨一直作为中国人管辖的领土保留在港英 *** 的辖区中——形成了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即使在清朝灭亡后驻守在九龙城寨的清军后裔们仍保留着清朝剃头留辫的习惯。九龙城寨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完全自治的社区:百年间香港被英国占领过、 *** 本占领过,可九龙城寨却一直掌握在当年的清军后裔手中。英国统治香港的百年间九龙城寨上空却飘摇着清朝的黄龙国旗。20世纪80年代中英 *** 明确了香港将于1997年回归中国,而九龙城寨的问题随着回归日子的临近也不得不解决。
1993年香港 *** 对九龙城寨进行拆迁后在当地建起了一个公园。正是这段复杂的历史塑造了如今既传统又西化的香港。香港是东西方文化交融之地——香港的公众假日就体现了这种文化的交融:香港特别行政区全年的公共假日有元旦、农历新年、清明节、复活节、五一劳动节、农历四月初八佛诞节、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七月一日特区成立纪念日、中秋节、十月一日国庆节、重阳节、圣诞节。
目前为止香港已有粤剧、凉茶、长洲太平清醮、大澳端午龙舟游涌、香港潮人盂兰胜会、大坑舞火龙、古琴艺术、全真道堂科仪音乐、西贡坑口客家舞麒麟、 *** 信俗10个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佛教、道教、孔教、基督教、 *** 教、 *** 教、印度教、锡克教、犹太教等各种宗教在作为东西方文化交融之地的香港都拥有为数不少的信众。
从1841年起到20世纪30年代涌入香港的移民主要是广东人。这时其他省份的人对香港还没太大的兴趣。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京、上海等大城市相继沦陷于日军的铁蹄之下。这时香港香港一下子成了全国最安全的城市。在此之前上海才是全国最有吸引力的城市,然而当日军的进攻导致上海人也开始大规模移居香港了。这波移民潮为香港带来了十多万新增人口以及大量资本、技术。
之一批来港的广东移民主要是苦力、工人。从上海人大规模移居香港起有着知识积累、财富积累的社会精英开始以移居香港为之一选择:华人世界船王包玉刚、香港首任特首 *** 都是这些上海移民的后代。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发生后日本对美、英等国宣战。1941年12月25日被香港人称为“黑色圣诞日” :这一天日军向香港发起了进攻,事实上在此之前日军已对香港进行过轰炸。
1941年12月8日凌晨四点日军首次轰炸香港后圣士提反书院被改作紧急军事医院。1941年12月25日200多名日军冲进这里进行残酷 *** :超过120位伤兵和医务人员惨遭杀害和 *** 。防守赤柱碉堡的驻港英军为解救人质 *** 向日军投降。黑色圣诞节当天香港总督杨慕琦在半岛酒店的336房间代表英国殖民地官员向日军签署了投降书。3天后日军铁蹄踏入香港,香港随即被改名为香岛。
香港由此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占时期:酒井隆以 *** 香港总督的身份成为了临时的香港更高管理者。日本战败后于1945年9月15日在香港签署降书。日军撤出香港后香港被英国重新管治。二战后的香港迅速发展成为继纽约、伦敦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与此同时香港的文化产业也开始蓬勃发展:从文学、音乐到电影涌现出了金庸、亦舒、倪匡、黄霑、张学友、张国荣、刘德华、周润发、周星驰......
当初《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中对香港岛和九龙说的是割让,然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对新界说的是租借。尽管所谓的“租借”是一种不平等的强行租借行为,然而形式上英国还是承认了一个租约到期的时间(1997年6月30日)。其实就英国的本意而言是一辈子都不想和中国讨论 *** 的。早在二战末期的开罗会议上 *** 就曾试探性提出过 *** ,然而遭到了时任英国首相丘吉尔的断然拒绝。
国际政治说到底是由实力决定的:当时 *** 的 *** 由于自身实力有限只能眼看着收回香港的希望成为泡影。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新界租约即将到期使香港的 *** 问题被再度提出。然而香港岛和九龙是被割让出去的,所以从一开始就没到期归还一说。1979年3月26日时任香港总督麦理浩访问北京就 *** 探听风声。3天后麦理浩和 *** 正式会晤。
一开始麦理浩闭口不谈实质问题,而是用商业事务来掩盖真实意图:他提出为保证香港的繁荣希望中国 *** 不要反对港英 *** 批准跨越1997年的土地契约,从而使新界的地契由原来年限规定改为“本地契在英王管制此地期间内有效”。麦理浩试图以此模糊 *** 问题,从而在实质上造成英国管辖的事实。在图谋被中方识破后麦理浩又试图将新界与香港岛、九龙进行分割:只承认归还租约到期的新界,而不愿放弃香港岛和九龙。
这时的中国已不是昔日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旧中国了。中国的强硬立场迫使英方不得不同意归还整个香港地区。1982年9月24日英国首相 *** 挟马岛之战的余威与中方就 *** 展开正式会谈。 *** 强调英国和清 *** 签订的三个条约在国际法上依然有效,只能通过协商加以修订,不可单方面废除。 *** 声称:“愿意向议会提议以令中国满意的方式处理整个 *** 问题,但前提是1997年英国继续拥有对香港的管理权”。
这就是所谓的“ *** 换治权”:名义上认可中国对香港的 *** ,但实际仍保留治理香港的权力。 *** 对此明确回复道:“ *** 问题是不容谈判的。中国在1997年收回香港是谈判的基础”。当时 *** 还颇带感 *** 彩地说出这样一番话:“从1842年英国占领香港至今已整整140年。***已成立33年,到1997年就是48年。我们不是清 *** ,不是李鸿章,如果到时还不能收回香港就无法向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交代”。
*** 的这番表态为谈判定下了底线——就是中国不会在 *** 问题上让步,只会在英国承诺归还整个香港地区的前提下才会就细节问题进行磋商。此后直到1984年9月中英直接就交接香港的细节问题展开了22轮谈判。整个谈判过程中英国步步为营,中国则寸土不让。谈判过程中我方代表提出:“香港回归后国防、外交必须由中央直接管理,在这一前提下香港社会内部可以实行高度自治”。
英国代表却说:“不要驻军。驻军以后老百姓就吓坏了,都要移民了”。当时参加谈判的中国代表团团长、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对此反驳道:“哪有这样的事?你们能驻军,我们为什么不能驻军?”英方说:“我们不一样啊!英国离香港十万八千里,万一有什么事我们来不了,可你们就在旁边啊。你们不需要在香港驻军,你们在广州、深圳有军队就行了“。
英方代表进一步声称:”万一发生香港受到外国侵略的事得事先征求港府的意见。立 *** 同意了,你可以暂时来一下,没有任务了就马上回去”。这令周南极为气愤地说道:“这简直是荒唐逻辑!”在驻军这个问题上 *** 的态度始终是明确的、坚定的、一贯的。早在1982年9月 *** 在***福建厅面对来访的英国首相 *** 夫人就提出:“我国 *** 有权在香港驻军”。
1984年4月 *** 对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十分明确地指出:“1997年后我们派一支小部队去香港。这不仅象征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 *** ,对香港来说更大的好处是一个稳定的因素。”时任军委 *** 的 *** 同志这番讲话实际上是对未来的驻港部队在作用上的定义:驻港部队一方面是中国对香港行使 *** 的象征,另一方面也承担着维护香港社会稳定的使命。
就在与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谈过关于香港驻军问题的当月 *** 在审阅 *** 《关于同英国外交大臣就 *** 会谈方案的请示》报告上又在关于香港驻军一条下批示:“在港驻军一条必须坚持,不能让步”。1993年驻港部队在深圳开始组建。1995年12月7日正式对外亮相。1996年1月28日中国 *** 、 *** 宣布 *** 驻港部队组建完成。
1997年6月30日夜驻港部队先头部队由深圳进入香港。1997年6月30日23点53分香港的防务交接仪式正式开始。58分英军中校艾利斯向中方负责交接的谭善爱中校敬礼报告:“谭善爱中校,威尔士军营现在准备完毕,请你接收,祝你和你的同事们好运,顺利上岗。长官,请允许我让威尔士亲王军营卫队下岗”。谭善爱中校回应道:“我代表 *** 驻香港部队接管军营,你们可以下岗,我们上岗。祝你们一路平安”。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的当天凌晨驻港部队冒着瓢泼大雨准时准点接管了香港的防务。同年9月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在香港举行。这是香港回归祖国后首次承办大型国际会议,也是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之一次在中国举行年会。就在一切看起来似乎都在朝好的方面发展之时乌云正步步逼近:西方资本家和国际投机家妄图将香港这个新生的特别行政区扼杀于襁褓。
以索罗斯为代表的一群国际“金融大鳄”策划了一连串的金融“围剿”和“狙击”战役。早在1992年索罗斯就以一己之力击溃英格兰银行而名声大噪。以个人的力量战胜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足以证明索罗斯的实力。就在香港回归前夕索罗斯和其他趁火打劫的游资做空泰铢获利了40亿美元。这些金融大鳄在做空泰铢之后又把下一个目标投向了更大的金融市场——中国香港。
刚回归祖国的香港就面临着一场空前的金融危机。克服这场危机既关系到香港金融市场的稳定,也直接关系到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一方面是国际游资对香港市场虎视眈眈,另一方面西方国家正想炒作回归中国后的香港是多么“脆弱不堪”。在国际炒家的运作下香港股市经历了大幅波动,然而香港特区 *** 在中央 *** 的坚定支持下展开了反击:香港金融管理局在股票和期货市场都投入了大量资金。
1998年8月14日-28日两周内香港特区 *** 吸纳股票约1200亿港币(相当于当时整个市场7%市值)。这时中央 *** 也明确表示:只要香港方面有需要,那么中央 *** 就会提供储备帮助对抗投机者。在与国际空头决战的关键时刻中央 *** 派出两名央行副行长来到香港要求香港全部中资机构全力以赴支持香港 *** 打赢这场金融保卫战。在中央 *** 和香港特区 *** 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得以成功击退国际炒家。
2003年初春香港暴发“非典”疫情后特区 *** 带领社会各界全力投入到抗疫行动中。在经过持续数月的努力之后使疫情终于被控制。2003年6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中国香港从“非典”疫区中除名。在抗击非典疫情的过程中香港如同在当初的金融保卫战中一样得到了来自中央 *** 的支持。非典疫情结束后中央 *** 为促进香港地区的经济恢复推出了内地居民赴港个人游计划 。
2003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同意为在香港办理4类个人人民币业务(即存款、兑换、汇款及人民币 *** )的香港银行提供清算安排。2004年2月香港银行正式开办人民币业务。同年6月初首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在香港举行:内地9省区和港澳特区“9+2”区域经济合作正式登场。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的马术比赛在香港成功举办。2009年12月第五届东亚运动会在香港举行。
2019年2月正式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巩固和提升 *** 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功能,推动金融、商贸、物流、专业服务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创新及科技事业,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国际大都会。
新冠疫情发生后中央 *** 再次对香港及时伸出援手。中央 *** 宣布组建“内地核酸检测支援队”和“内地方舱医院支持队”的消息传来令香港社会士气大振。自“内地核酸检测支援队”7名队员先行抵达香港后队员们每天的行程都备受关注:电视新闻循环播放,各类新闻APP置顶推送。内地派出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和专家提供支援是为香港抗疫的工作送来了及时雨。
今天的香港已走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十字路口:一方面香港 *** 和香港人民在中央 *** 和全国各族人民支持下建设香港、发展香港的初衷没变,另一方面也有一小撮别有用心者抛出种种奇谈怪论混淆是非。香港在新时代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经济、社会、政治考验:如何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找到清晰的定位?如何避免没完没了的政治运动损害和平安定的环境?如何继续保持一个开放、包容的城市而不是变得越来越封闭排外?
内地和香港的发展既非内地造就了香港,也不是香港福报了内地,而是内地人和香港人共同创造、共同完成的。香港的今天离不开一代又一代香港人的奋斗,也同样离不开来自祖国 *** 的支持。香港人、内地人首先都是中国人:尽管有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在混淆是非,然而绝大多数香港人和内地人都是血脉相连的手足兄弟。当然即使是牙齿和舌头也可能会有打架的时候。
不能否认香港人和内地人在一些生活习惯、思维理念上是存在差异性的。 *** 这样的基本国策正是出于对这种差异性的尊重才应运而生的。 *** 的基本前提是一国:香港人和内地人都应当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朝着共同的目标奋进。当然香港人和内地人在朝共同的目标奋进时也可能会面临一些需要磨合的现实问题。我们应当正视并积极设法解决这些问题。
更新于:2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