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耐得烦,受得苦,忍得气!

崂山道家 · 2022-05-25 16:50
曾国藩用一生告诉我们,成大事者需要有三种品质:耐得住烦,受得了苦,忍得下气。 

 
一、耐得烦

朱熹说:“凡事只得耐烦做将去,才有烦心便不得。”

意思是,遇事需得耐得住烦,不耐烦便会一事无成。办事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因为急于求成而招致失败。

俗话说:“事急则缓,事缓则圆。”

《论语》里也讲:“欲速则不达。”

遇到烦事、难事,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工夫。不要急于解决问题,首先要整理好自己的情绪。

曾国藩说:“耐得千事烦,收得一心清。”

耐烦的人,能够控制自己内心的杂念,待人处事平静而又温和。

若能保持一种“耐烦”的心态,再复杂的事情也会够抽丝剥茧,逐渐变得清晰。

耐烦的人,能够包容一切人事物境的纷攘,不怕干扰;耐烦的人,能够观照内心的杂念妄想,消融烦恼。

因此,无论在什么时候,做人要耐烦,才能有人缘;做事要耐烦,事业才能成功。

无论是居家还是为官,曾国藩总是耐得住烦。他在家信中写道:“好从慢处来。”

凡事不宜操之过急,唯有付出一份耐心,方能求得圆满。


二、受得苦

人这一生,吃苦就是吃补。补的是什么呢?补的是德行、是心胸。苦难,可以撑大一个人的格局。

曾国藩强调,对于受苦要“习以为常”。

习惯了艰苦寡淡的生活,自然也就具备了一种“耐受”的能力。

曾国藩认为,人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他说:“天下无现成之人才,亦无现成之卓识,大抵皆由勉强磨炼而出耳。”

一个人若是吃不得苦,便立不住品、站不住脚。

俗话说得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曾国藩对儿孙们讲:“能吃天下第一等苦,乃能做天下第一等人。”

这种苦难的置换,曾国藩称之为“达变”。他曾写下有一联:“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

人生来就是受苦的,受苦乃是安身立命的法门。若能以苦为乐,即便世道多艰,亦能从中有所收获。


三、忍得气

古人认为,修身以养性为先,养性以不动怒为本。

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脾气暴躁,身体也不好。曾国藩因而在信中劝他:“忿怒二字,圣贤亦有之;特能少忍须臾,便不伤生。”

要想不生病,先学会不生气。

曾国藩说,自己平生忍过三件事:

第一件是做秀才时,学台当众批他写的文章文理不通;

第二件是做翰林时,王公大臣在殿前嘲笑他的画作;

第三件是初带兵时,因战败遭遇全省官绅白眼。

面对这些嘲弄,曾国藩总是一笑置之,从不动气。
更新于:2022-05-25 1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