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传三合风水_自学周易风水学

家居风水 · 2024-11-28 09:43

真传三合风水,自学周易风水学?

风水书籍推荐

一、峦头形势

1《玉髓真经》 张子微著

2《地学》 沈镐著

3《撼龙经疑龙经批注校补》 荣锡勋著

4《一贯堪舆-杨曾地理家传心法捷》 唐宗庚著

5《刘国师地理真传》 刘国师著

6《乐山篇地理书》 来木臣著

7《秘传水龙经》 蒋大鸿著

8《寻龙点穴全集》 珍藏本

9《寻龙点穴墓相风水》 不过五著

10《简明地学堪舆泄秘》 汪志伊著

11《地理山洋指迷》 周景一著

12《辟径集》 李默斋著

13《现代风水学峦头总论》 姜国威著

14《寻龙秘诀》 高隐仙藏

15《图解雪心赋》 白鹤鸣著

16《地理啖庶录》 袁守定著

17《地理砂水穴法》

18《地理万山图》

19《仙家救贫术搜地灵》 白云山人著

20《黄囊穴髓》 程天昭演绎

21《地理汇宗》

22《平砂地理玉函经释义》 邱于展著

23《地理点穴大全》 许澹园订

24《地理全书》 刘伯温著

25《立宅安坟风水秘传》 黎浩贤著

26《相墓相宅术》 (四库本)

27《平砂玉尺经》 刘秉忠原著,李峰编

28《堪舆秘笈奇书》 刘伯温著

29《新注雪心赋》 何聪明著

30《峦头精义》 李默斋著

31《峦头风水大破译》 *** 民著

32《地理峦头实务》(上中下) 钟义明著

33《增订 *** 地理图记》 钟义明著

34《王派风水学-峦头精义》 王松寒著

35《地理琢玉斧峦头括歌》 张九仪增释

36《地理捷径秘断》 张哲鸣著

37《阴阳宅宝鉴》 苏立民著

38《一善地理真诀》 妙摩慧度著

39《假日寻龙记》 姜健贤著

40《地理心法-寻地五要捷诀道读》 许人文注 *** 民编

41《地理囊金集注-记师口诀节文》 章贡、刘谦著

42《谭天纵留题-乌蒙吉真诀-刘若谷千金赋》

43《本地姜留题》

44《风水寻龙诀》

45《撼龙经》 杨筠松著

46《疑龙经》 杨筠松著

47《泄天机》 廖禹著

48《秘传廖公画夹拨砂经》 廖禹著

49《地理阴阳 *** 》 苏立民著

50《地理天机会元》 徐试可著

51《地理大成-山法全书》 叶九升著

52《精校地理人子须知》 徐善继、徐善述著

二、郭杨蒋一脉玄空 ***

1、《青囊经》 黄石公著

2、《青囊序》 曾求己著

3、《青囊奥语》 杨筠松著

4、《天玉经》 杨筠松著

5、《都天宝照经》 杨筠松著

6、《地理辨正》 蒋大鸿著

7、《水龙经》 蒋大鸿著

8、《天元五歌》 蒋大鸿著

9、《归厚禄》 蒋大鸿著

10、《天元余义》 蒋大鸿著

11、《平砂玉尺辨伪》 蒋大鸿著

12、《阳宅指南》 蒋大鸿著

13、《阳宅天元赋》 蒋大鸿著

14、《杨公滴滴金》 杨筠松著

三、范宜宾滇南派(即连城派)玄空法

1、《风水的研究》 唐正一著

2、《增释地理冰海》 高守中著

3、《地理辨正揭隐》

4、《金氏地学粹篇》

5、《家存玄空大卦地理秘传》

6、《玄空探原录》

7、《乾坤法窍》 范宜宾著

8、《玄空大五行真传口诀 》 托名蒋大鸿著

四、谈养吾玄空六法派

1、《中国绝学、玄空如意理气正宗入门深造》 陈梦国著

2、《玄空本义》 谈养吾著

3、《地理辨正翼》 荣锡勋著

4、《堪舆正经》 陈正儒著

5、《新玄空紫白诀》 赵景义原著、张成春编

6、《地理辨正白话注解》 谈养吾原著、陈世范编

7、《天元五歌阳宅篇注解》 赵景义著

8、《地理小补》 刘杰著

9、《辨正发秘初稿》 刘杰著

10、《玄空法鉴》 曾怀玉著

11、《元运发微》 卢作周著

五、邓恭江西大玄空五行派

1《地理知本金锁秘》 邓恭(梦觉)著

2《地理黄金屋》 邓恭(梦觉)著

3《蒋大鸿地理秘诀稿》

4《玄空河洛先后天心法秘诀》 藏本

5《九经会聚》 李浩洋藏

6《三元地理山水气运挨星图诀》 张庆辑

7《新增大五行图诀》(上下) 张庆辑

8《蒋大鸿三元奥秘手抄本》、《罗经解》、《秘授篇》 邓恭著

9《蒋公阳宅秘授篇》 邓恭(梦觉)著

六、蔡岷山广东玄空派

1《中州派玄空学》(上下) 王亭之著

2《地理心眼指要真解》 王亭之著

3《地学铁骨秘》 吴师青著

4《玄空真秘》 徐宇辰著

5《地理辨正求真》 蔡岷山著

七、章仲山无常派玄空飞星

1《玄空星相地理学》 钟义明著

2《玄空地理丛谈》之一 钟义明著

3《玄空地理丛谈》之二 钟义明著

4《玄空地理丛谈》之三 钟义明著

5《玄空地理丛谈》之四 钟义明著

6《玄空地理丛谈》之五 钟义明著

7《玄空地理丛谈》之六 钟义明著

8《玄空地理逸篇新解》 钟义明著

9《玄空地理断诀汇篇》 钟义明著

10《玄空地理考验注解》(上中下) 钟义明著

11《沈氏玄空学》(上下) 沈竹礽

12《地理辨证抉要》 沈竹礽

13《沈氏玄空学》(上中下) 白鹤鸣注本

14《玄空紫白诀精解》 白鹤鸣著

15《玄机赋飞星赋精解》 白鹤鸣著

16《风水秘传100诀》 白鹤鸣著

17《天理之一地理书》(上下) 冯严筑著

18《古易玄空学新探》 胡京国著

19《玄空精断》 胡京国著

20《大玄空挨星天心水法真传》 张哲鸣著

21《大三元玄空秘旨些子真传》 张哲鸣著

22《大三元玄空地灵秘笈断诀》 张哲鸣著

23《相地指迷》蒋大鸿著

24《沈氏地理疑义答问-地理问正》 李崇仰编

25《玄空指妙》柯建成著

26《玄空指微》柯建成著

27《实用风水学秘籍总断》姜国威著

28《山居手记》陈雪涛著

29《玄空风水之天机妙诀》陈雪涛著

30《风水选旺秘诀》罗量著

31《风水墓相学》姜健贤著

八、朱小鹤苏州玄空派

1《地理辨正补》 朱小鹤著

九、上虞派张心言六十四卦玄空法

1《地理辨正疏玄空秘旨摘秘》 黄春发著

2《三元六十四卦用爻法》 林文松、陈怡诚合著

3《三元地理六十四卦运用》林文松、陈怡诚合著

4《易经地理学》 吴明修著

5《三元法地理理气探原》吴明修著

6《易经三元地理阐微》 吴明修著

7《三元玄空地理堂奥》 珍藏本

8《三元玄空大卦秘传》无际山人著

9《三元地理山水则要》协会合编

10《三元地理抽爻换象》吴相益、谢明道合著

11《分金节气用爻当运秘解》张量矿著

12《玄空大卦及飞星详解》白鹤鸣著

13《玄空风水突破要诀》 黄春发著

14《三元地理讲义》 林国雄著

15《风水活穴建造真诀》张量矿著

16《三元易经地理 *** 法诀秘笈》(上下) 张量矿著

17《奇门三元直指》(上下) 余胜唐

18《玄空秘旨-直透玄机》陈昭有著

19《玄空真解-入门要诀》 刘来平著

20《玄空真解-地理经典批论》 又元子著

21《玄空真解-玄空囫囵语》 又元子孙著

22《玄空真解-天元歌批论》又元子孙著

23《玄空真解-归厚录》又元子孙著

24《玄空真解-阳宅觉》又元子孙著

25《玄空大卦秘诀》孙长庚著

十、尹一勺湘楚派玄空法

1、《地理四秘全书》 尹一勺著

十一、钟九华《玉函通秘》玄空法

1、《玉函通秘》原著

2、《玉函通秘》崔汇滨校本

十二、龙门八局(先后天派)

1《正三元杨公祖师心法》 杨救贫著

2《三元地理四诀精论》 陈启铨著

3《风水风采录》 陈启铨著

4《地理乾坤国宝》 杨藏华著

5《三元地理观水点地法》 庄文寿著

6《地理特诀》 张渊理著

7《三元堪舆黄金断》 庄文寿著

8《地理乾坤国宝评注》 陈启铨著

9《乾坤国宝龙门八局图解》林志荣著

十三、干支生旺墓三合四大局

1《地理实用集》钟义明著

2《阴阳宅断诀》妙摩慧度著

3《风水指南》 妙摩慧度著

4《三元三合地理精论》黄春霖著

5《地理四弹子》

6《风水预测》 李渊著

7《地理汇宗-元女青囊海角经》

8《立宅安坟风水秘传》 黎浩贤著

9《地理正宗》 广西民族出版社辑

10《地理五诀》 赵九峰著

11《风水照夭镜》 劳大刚著

12《地理阴阳纂要》邓士松著

13《地理学新义》俞仁宇著

14《增补理气图书》 周淳庸著

15《堪舆指南真传》 陈盈芳著

16《二十四山头化作四拾捌局用法》 陈锡元著

17《堪舆辟谬真传》 刘公中著

18《地理诸家开门放水》 吴明修著

19《地理三字经》 程前川著

20《地理直指原真》 彻莹和尚著

21《地理综合水法》梁贵博著

22《风水的研究》 梁贵博著

23《鲁班寸白簿》 鲁班著

24《海底藏珠》 徐试可著

25《地理水法全成》 高隐仙著

26《王德薰地理真传》 陈繁夫著

27《术数精要》 白鹤鸣著

28《古代风水术注评》 王玉德著

19《三合法地理秘旨全书》(上下) 陈怡诚 林文松编著

30《赣州风水秘传》 怡然斋藏本

31《秘本通玄鬼灵经》李崇仰编

32《地理名墓断诀》姜健贤著

33《周易与风水》何宗阳著

34《三元地理连山归藏》陈怡诚 林文松编著

35《三元地理明师盘线秘旨》陈怡诚 林文松编著

36《看风水秘笈大全》御堂龙儿著

37《青囊心印》《青囊心印续编》《天玉经内传心印》王宗臣著

38《天玉经》四库本

39《地理大全辑要》许园甫著

十四、赖布衣天星纳甲派

1《催官篇》 赖布衣著

2《入地眼全书》 静道和尚著

3《地理 *** 子》 张九仪著

4《地理穿透真传》 张九仪著

5《杨公地理图说》藏本

6《入地眼全书》静道和尚著

7《地理正义评注》张九仪著

8《杜氏地理图说》杜奇英著

9《形家集要》刘云岩著

10《山水发微》王德薰著

三国演义樊城之战中庞德单挑打不赢小将军关平?

曹 *** 猛将庞德的确曾经在樊城与关云长有一场生死大战,两人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败。五十回合后,其中一人拨马便回,见出了输赢。那么,是不是庞德赢了关羽呢?

樊城大战及庞德其人

关云长镇守荆州,以此为据点,不断向北方进攻,以实现诸葛亮《隆中对》“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然后平定天下,光复汉室的战略构想。《三国演义》中说,刘备做了汉中王,拜关羽为五虎上将,前将军,假节钺,总督荆襄九郡事。于是,关云长率军一举攻拔襄阳,继而,围困樊城。

襄阳守将曹仁失掉城池,退守樊城,星夜派人到长安奏报曹 *** 求援。曹 *** 得到曹仁紧急军情,任命于禁为大将前往樊城解围。于禁领命,但要求曹 *** 派一员猛将做先锋。于禁话音刚落,庞德立即自告奋勇,愿为前部先锋前往樊城驰援。曹 *** 非常欣赏庞德,立即授他先锋印信,随于禁救援曹仁。

然而,庞德此前是刘备五虎上将中马超的手下,兄长庞柔也在汉中。于禁部将以此提醒主将,谨防庞德因故主亲情而临阵投敌。于禁大惊,立即将这个情况说给了曹 *** 。曹 *** 也深为所虑,命庞德交出先锋大印。庞德知道,这是因为马超的缘故,曹 *** 不信任自己。于是,庞德痛陈往事,言明已与兄长恩断义绝,大王对我的恩情远过马超,此番前去,一定要建功立业。庞德磕头出血,以表决心。曹 *** 这才解除疑心,勉励其努力建功。

有这样的曲折过程做铺垫,庞德必须以命相搏,于是,打造一口棺材,当着亲友的面,必须要斩杀关羽而回。否则,就必须以身殉国,二者必居其一。俗话说,能的怕横的,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庞令明试图以“不要命”的气势压倒关羽,这场战斗就非常值得期待了。

庞德能战胜关羽吗?

马腾攻打许都失败,被曹 *** 斩首。留守在西凉的马超这天聚集将佐议事,说自己夜间做了一个恶梦,梦见自己睡在雪地上,一群老虎前来咬他。马超问众将,此梦是何征兆。帐下一人说,这个梦是不祥之兆,老将军一定出大事了。马超一看,此时正是自己的心腹校尉,姓庞名德字令名。这是庞德之一次出现在《三国演义》书中。

庞德的话还没说完,只见马岱跌跌撞撞的进了营帐,报告了马腾、马休、马铁父子三人在许都遇害的情况。从这件事情来看,庞德还是非常有见识的,说他有勇有谋毫不为过。

为报父仇,马超联合韩遂起兵攻打楷书鼻祖钟繇镇守的长安。钟繇字写得非常好,武功却令人遗憾,交马只一合,便被马岱杀败。钟繇自知不敌,退守长安,马超攻打了几次不能得胜。于是,庞德献计,并亲手斩杀钟繇弟弟钟进,攻陷长安城。

庞德智谋过人,武功也十分了得,是马超的左膀右臂,居于马岱之上。每次对阵,马超为中路,庞德、马岱两翼冲杀,曹军不能抵敌。马岱是马超的堂弟,排位还在庞德之后,可见庞德的武功是要高于马岱的。

马超与曹 *** 对阵渭水,为防止曹 *** 渡河袭击背后,马超请韩遂带着庞德去攻击渭河北岸的曹营。曹 *** 早有防备,庞德带一千人马冲击曹 *** 营寨时,纷纷落入陷坑。此时,“庞德踊身一跳。跃出土坑,立于平地,立杀数人,步行砍出重围。”庞德跃出陷坑后,又步行杀进围兵核心,去救韩遂,斩杀曹仁部将曹永,杀开一条血路,与韩遂冲出重围。庞德之勇猛由此可见一斑。

曹 *** 平定汉中,张郃、夏侯渊、徐晃先后出战庞德,基本上就是几个回合便退出战斗。许褚出马,与庞德打了五十回合,也退了下去。这场战斗足以显出庞德的战力,应当属于一流战将了。但是,庞德力战四人而毫无惧怯是有原因的。那就是曹 *** 在潼关与马超作战时,早就知道庞德之名,有意招揽这员勇将,张郃等四将并没有真打。而庞德似乎也有意再寻明主,即便是战退张郃等人,也不下死手去追杀,与后来死战关羽形成了非常强烈的反差。

以庞德的战力,与张郃等人打成平手是没有问题的,与许褚相比,则要稍逊一些。因为,许褚作为庞德的主考官,只是测试并非真打,就这样还打了五十回合,可见许褚战庞德是非常有把握的。若以此而论,则庞德打不过关羽。

庞德武艺与关平相当

于禁带兵到了樊城,庞德抬着棺材,声言要与关公决一死战。关羽听到这个消息,便叫关平去攻打樊城,自己前去亲手斩了这个匹夫。关平却要代父出征,迎战庞德。关羽说,你可先去试一试,我随后来接应。

关平到了阵前,庞德大骂道:“吾奉魏王旨,来取汝父之首!汝乃疥癞小儿,吾不杀汝!快唤汝父来!”关平大怒,拍马舞刀来战庞德。两人在阵前交手,打了三十个回合不分胜败。这就是题主所说的,庞德战平关平的事情。

关羽听说庞德出言不逊,又一次大怒,便命周仓去打樊城,自己出城战庞德。云长之所以迫不及待的要亲自出战,是因为他得到了关平三十回合战平庞德的消息,试出了来将的武功实力。这也能佐证庞德勇猛是出了名的,关羽不敢轻敌,所以才命关平“汝试一往。”

关云长是久经战阵的大将,虽然非常傲慢,但却十分老到。得知关平与庞德三十回合战平,便掂量出了庞德的武功分量,心中非常有把握才前往迎战庞德。关平所使兵器与关公差不多,武艺全都是义父亲自教授,徒弟能与庞德战平,师父的武力值就可想而知了。

庞德同样早就知悉关公的战力名声,心中也是非常忌惮。庞令明其实也有自知之明,凭实力不是关羽对手,所以才抬着棺材,抱定必死决心来与关羽交手。关平前来试阵,对庞德来说,也是必胜之战。倘若输给了关平,怎么能得到与关公交手的机会?所以,庞德必定是用了全力,跟关平打了一场生死战。三十回合之后,两将各自退回,庞德也不再叫阵。这是二人心中都明白,再打下去没有任何意义,谁也赢不了谁。

庞德武艺与关平相当,怎么可能打败关羽呢?

百余回合,魏军先叫暂停

抬棺决死战,本是心虚的表现,证明武功上的较量庞德是不敢与关羽对抗的。但是,因为在曹 *** 面前发了誓,又在亲友面前放了大话,庞德把自己逼到了绝境。往往置之死地而后生,庞德战关羽,不怕死帮助他提升了战力。

却说关公到了阵前,与庞德相互轻蔑完毕,便出马舞刀相战。书中写道:

二将战有百余合,精神倍长。两军各看得痴呆了。魏军恐庞德有失,急令鸣金收军。关平恐父年老,亦急鸣金。二将各退。

头一次交手,是魏军先鸣金收兵,这就说明庞德已呈败象。古代打仗,尤其是演义小说中的两军对阵,都有观敌料阵的将官。一定是魏军这边看出了再打下去,庞德就要吃亏了,所以,便急忙收兵,召回庞德。关平因为担心父亲年级大了,也跟着鸣金。两将对阵,生死相搏,先叫停的一方就等于认输。这一幕曾经发生在纪灵战关羽的时候。

当时,纪灵与关羽打了三十回合便大叫“少歇”,然后派副将出战。纪灵后来被张飞十回合斩杀,反证纪灵与关羽打了三十回合就知道不行了,所以,先叫暂停。现在体育比赛中的暂停,绝对是处于不利局面下的那一方叫的。顺带说一句,关公饶了纪灵三十回合,是因为刘备识破荀彧“驱虎吞狼之策”,不敢得罪袁术所致。

庞德回到营寨,对众人说:“人言关公英雄,今日方信也。”这句话有潜台词,庞德试出了关羽的武功,心中非常佩服,对于本方叫暂停没有任何异议。

五十回合,庞德拨马便走

关云长回到营中,也非常称赞庞德刀法,是一个真正的对手。两人旗鼓相当,说的话也差不多,但关羽多说了一句:“吾不杀此人,何以雪恨?”

庞德必杀关羽,是两人交手之前说的;关羽必杀庞德,则是经过百余回合大战后得出的结论。当年,关公五十八岁,老将是以当年的勇力来衡量庞德的实力。这句话也有潜台词:关羽唤醒了壮年时代的豪气,试图以当年之勇斩杀庞德。

如此,二人又来到阵前。这回便不再讲啰嗦话,见了面就打。战到五十个回合,庞德拨回马,拖刀便走。何谓“关公门前甩大刀”?这便是也。当年,长沙大战,关羽曾经使用拖刀计差点斩了老将黄汉升。这可是关云长的绝学,庞德一走,关公马上识破,喝道:“庞贼!欲使拖刀计,吾岂惧汝?”

关羽不怕庞德,心中是有底的,惯使的绝招必定有破解的招数。所以,关云长追了下去。庞德因为知道绝对打不过关羽,便只能智取了。所以,当关云长喝破诡计时,庞德便收回大刀,暗取弓箭,一箭射中了关羽的左臂。

先不议庞德暗箭伤人是否有失大将风范,且说阵前施放暗箭意味着什么。演义小说中讲好的单挑,若是以暗箭伤人之策赢下战斗,至少说明放箭的一方打不过对手。

之一次交手,庞德渐渐显露出败象,心知自己打不过关羽。所以,早早的做好了打算,要以暗算的方式达到斩杀关羽的目的。因而,关羽中箭后,庞德抡刀杀回,试图乘关羽中箭,战斗力急剧下降的机会斩将立功,实践自己的承诺。

若说庞德单挑战胜关羽,大概指的就是庞德所施放的这一支暗箭吧。如果硬打,即便是关羽不能斩杀庞德,庞德也绝不可能赢下关羽。

小结一下题主的提问。庞德三十回合战平关平是两人旗鼓相当,没什么好奇怪的。两次交手的战况说明,庞德打不过关羽。也就是说,只能跟徒弟打个平手,怎么可能赢下师父呢?庞德之所以能够与关羽打了百余回合,首先是关羽年级偏大,力量、速度不如当年。否则,关羽马快刀快,庞德回马便走是非常危险的。再就是庞德的必死信心,激励他不惧怕关羽而勇往直前。能与关公打一百五十个回合,已经可以进入三国名将行列了。

最后再多说几句。正史中,关云长并没有打下襄阳郡,庞德也早就在马腾镇守西凉时,以勇冠三军而出名,战力非常可观。但是,“水淹七军”战斗中,庞德确实被关羽擒杀。

松开吾劲勿使曲是啥意思?

这是关于太极拳推手要领的口诀论述。

武禹襄的太极拳论中有《四字秘诀》“敷、盖、对、吞”。李亦在这个《四字秘诀》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练拳体会,写了《撒放秘诀》“擎、引、松、放”。李亦的《撒放秘诀》讲:“擎起彼身借彼力,引到身前劲始蓄,松开吾劲勿使屈,放时腰脚认端的。”这个秘诀形象生动,言简意赅,论述了太极拳打手的技术 *** 和要点。这个秘诀简而言之就是“擎引松放”四个字,历来被太极拳练习者和研究者所重视。武禹襄和李亦的这两个秘诀,实际都是讲述太极拳推手(打手)的,太极拳界历来对这个秘诀都是非常重视的,很多人都做过解释,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我也谈谈我的认识,不足之处请指正。

武禹襄的《四字秘诀》是从推手(打手)的总的原则来讲的,李亦的《撒放秘诀》则是在武禹襄的拳论的基础上,就推手的具体 *** 而言的。这两个秘诀是相辅相成的,也是互相关联的。李亦的《撒放秘诀》的全文是:“擎起彼身借彼力,引到身前劲始蓄,松开吾劲勿使屈,放时腰脚认端的。”我现在重点谈谈对“松开吾劲勿使屈”这一句的认识。

武禹襄在《打手要言》中谈推手(打手)时说:“每一动,惟手先着力,随即松开,尤须贯串,不外起承转合。”所谓的“起承转合”是旧时文人写文章的 *** ,武禹襄把它运用到推手中来。我认为,李亦讲的“擎引松放”中的“松”,相对应的就是“起承转合”中的“转”。在推手过程中,通过“擎、引”的 *** ,把对方引进落空,下一步就是“放”——发放对方了,在这个时候就要有个“转”。所谓的转,就是在引进和发放中的转换。在这个转换的过程中,李亦提出了一个技术要求就是“松”。为什么要松呢?因为在引进的时候是一种防守的状态,在发放的时候,是另一种进攻的状态,这两种状态是不一样的。在这两种状态的转换中,松有两个作用。

之一是心情放松,沉着从容,不急于求成,这样能够沉住气,不毛躁。如果认为现在是我顺人背了,马上就仓促 *** ,那么,时机把握不好,对方会抵抗,也许会造成自己的失败。所以,心情要松,要沉住气。

第二,在由“引进”转为进攻时,要把自己的劲儿松一下,使对方突然有一种失重的感觉,这时你再反击发放,就能顺遂了。

在你通过“擎引”控制住了对方,这时心情要放松,心意要沉着,发放的劲力就顺畅;如果急于求成,仓促 *** 发劲,劲力就有可能不顺畅。而劲力不顺畅,自己就别扭委屈,不能顺顺当当地发放出来,所以李亦说要“勿使屈”。所谓的“屈”,就是不能使劲力很好地顺畅发放,还有就是中断的意思。

李亦的这句话当然是指推手(打手)而言的,但是,广而言之,也可以应用到社会人生之中。在人生的转关时期,比如,从顺境转为逆境,人们往往不能适应,有的甚至 *** 身亡;或者反过来,从逆境转为顺境时,人们也会不能适应,比如《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因中举而疯。人们在人生道路转关之处,无论是从逆境转为顺境,还是从顺境转为逆境,都不容易控制自己的心情,不能沉下气来,做到宠辱不惊,遇变不乱,所以,在转关时,心里一定要松静沉着。在太极拳的推手时也是一样,引进落空,从背势转为顺势时,你也要沉住气,心要松静沉着,这样才能把劲力舒畅地发放出去。所以,在转关时,特别要强调的是松静,不仅在心情上要松静,在劲力上也要放松一下,使对方有落空的感觉,你才能顺顺当当地把劲力发放出去,才不至于“屈”——中断、不顺畅。

这是我对李亦《撒放秘诀》的体会。其实,“擎引松放”是离不开王宗岳拳论中说的粘黏连随、引进落空这一总的原则的。李亦的秘诀,是具体指导我们练习推手时,从“引进落空”到“合即出”的转换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松开吾劲勿使屈”。这句话,李亦认为特别强调的是一个“静”字。我认为,要理解这句话,就要研究武禹襄的《四字秘诀》、李亦的《五字诀》、武禹襄的《打手要言》等,从这些论述中综合来认识,就会对这句话有更深的理解。

李亦《撒放秘诀》实际是讲打手时双方接手瞬间的劲力变化,是太极拳推手实用中的体会,其中包括机会的把握、灵敏的反应、距离的判断等技击的 *** 和技巧。李亦文化水平高,总结出来的经验体会,言简意赅,准确深邃,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学习。

“松开吾劲勿使屈”这句话,其中的“松”好理解,就是放松——这里有精神意识上的放松,还有身体方面的放松。练习太极拳,首先要周身放松,不能松开,也就不能运化。但是,这里的松,不是没有劲的松软、松懈,而是有一定的条件的,要有劲。劲力放松了,但是注意力要集中,精神上还不能紧张,身体处于一种自然的状态。身体处于这种自然状态,就会产生一种机动性,能够随机而变,随机而动,有感而发。太极拳推手要达到“引进落空合即出”,其中“松”是一个前提,没有前面的松开,就没有后面的“放时腰脚认端的”。这里就像形意拳的内外相合,手脚齐到。

总体来说,李亦的《撒放秘诀》还是讲如何引进落空。不能引进落空,就不能四两拨千斤。四两拨千斤,是在引进落空的条件下实现的。而要做到引进落空,就要“松开吾劲勿使屈”。所谓“勿使屈”,之一是不能过于弯曲,也就是在放松时不能过于软。我们在发放的时候,与对方要形成一个自然的角度和弧度,要有弹性。过于屈,这个角度和弧度没有了,也就没有弹性了。第二,就是不能让对方“屈”。对方如果“屈”了,你后面的发放就不会干净利落。在“擎、引”的时候,要让对方的身体直了,各个关节也是直的,不能弯曲,这时你的发放才会有很好的效果。所以,这个“屈”,一个是从自身的形态上讲,不能过;第二个来讲,是不能让对方成“屈”的状态。如果对方能够“屈”——随曲就伸地走化,你就不能有很好的发放效果。

现在的太极拳练习,我觉得是进入了一个误区,要么就是强调表演,要么就是强调技击竞技。但是,表演什么?竞技什么?我们都还没有搞清楚。其实,我们要认真学习古典拳论,要勇于实践,踏踏实实地练功。练习太极拳,要一步步地练习,不能少了每个步骤的练习程序。学习太极拳不能玄虚化,不能装神弄鬼,也不能较力——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顶牛、蛮力。我总在想,我们现在练习太极拳的 *** 是不是已经背离了太极拳的理论,背离了前人传下来的技法、经验?我们的老师在教学中,不能急于求成,也要放开、松开——松开那些蝇头小利。所谓的“松开吾劲”就是该打破的还要打破,不能执著于自己的一己之见,要放开自己的心胸,开阔自己的眼界,多实践,多学习。我们学习太极拳,要多实践,多学习。老师教学生,不要讲自己的多年的经验,而是要讲如何一步步练习,如何按照程序练习,不能速成。太极拳,练习是必须的,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悟也是必须的。

“松开吾劲勿使屈”,这其中有松静的含义,这是《撒放秘诀》的中心。《撒放秘诀》的之一句是“擎起彼身借彼力”,这是讲接手的一瞬间,是非常轻灵的状态,能够让对方感受到的是擎起——不用“举起、托起”,是因为对方不知不觉中处于这样一个高高在上、无依无靠的位置,感到失重了,没有依托了,无依无靠了。太极拳的引进落空,是要让对方不知不觉地就落空了。所以,用“擎起”二字。而做到这些,首先要松下来,就是“松开吾劲”。

第二句是“引到身前劲使蓄”,这是一个蓄劲的过程。如何做到前面这两点“擎起彼身借彼力,引到身前劲使蓄”呢?那就是要“松开吾劲勿使屈”,也就是要放松。最后才能实现“放时腰脚认端的”。

还有的太极老师讲究“接化发”,比如浑元太极的掌门马保国大师,虽然近日比武惨败,但接化发理论还是有他的道理 。那么“松开吾劲勿使屈”就相当于化,化掉对方的劲,方能发放打击对方。您怎么认为,可以一起探讨!

陆逊之才与姜维之才相比?

三国时期汉室衰颓,实力衰微。而各路诸侯也纷纷趁此机会争权夺利,想要谋求更高的权力和地位。而众多的谋臣虎将也同样在这场大乱世中出世,想要寻得良主,共图大志。诸如有卧龙凤雏之称的诸葛亮、庞统等等。而在这场大乱世中,却也还有其他的能人贤士。就比如有幼麟冢虎之称的姜维与司马懿。而今天要介绍的,也是才能不凡的能者——姜维与陆逊。

姜维与陆逊二人可谓是三国后期数一数二的人才了。一位是东吴麾下的社稷之臣,一位是蜀汉麾下的顶梁支柱。姜维身为蜀汉军师诸葛亮的 *** 人,一生都在为先师出兵北伐、兴复汉室的遗愿而努力。而陆逊则是东吴的开国大臣,在东吴出将入相,呕心沥血,并立下了汗马功劳。那么陆逊之才与姜维之才相比,二者究竟谁更为厉害呢?以下便是个人的观点。

之一、分析姜维的生平以及在才能方面的表现。

据《三国志》的记载,姜维在未投靠刘备,归顺蜀汉之前,只不过是曹魏麾下的一个小官,无足轻重。而在其投奔蜀汉后,才逐渐为诸葛亮所重视,并因此得以崭露头角。而姜维本身的战斗力也是不俗的,据演义记载,当姜维与赵云敌对时:"战不三合,维精神倍长,云大惊,暗想"谁知此地有这般人物?"虽然赵云此时年老,却仍旧身处于三国一流武将之中,足可见姜维之战力。

而姜维在诸葛亮的精心教导下,也逐渐成长为蜀汉能独当一面的人物了。在诸葛亮死后,姜维也一直以诸葛亮的 *** 人自居,想要完成先师出兵北伐,兴复汉室的遗愿。只可以诸葛亮虽然交给他军事上的才能。却没有交给他如何在朝堂之上保全自身。自诸葛亮死后,姜维因蒋宛、费祎等老臣的压制,始终难以开始北伐之路。而在摆脱老臣压制后,姜维又陷入了宦官的泥沼。

蜀汉后期宦官黄皓肆意扰乱朝纲,危害社稷。而姜维即便得诸葛亮真传,却也只得无奈屯田自保。而提起其的北伐成果,事实上对于蜀汉来说也是喜忧参半的。姜维在北伐最开始时,尚且能保持胜多负少的局面,但北伐时间一长,几乎就又重蹈了先师诸葛亮的覆辙。经年战争,导致蜀汉国内民困兵疲,难以负担。长此以往,最终导致蜀汉的败绩。

第二、分析陆逊的生平以及在才能方面的表现。

陆逊,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陆逊出身于江东士族家庭,背景不俗,最后更是成为东吴四大都督之一,其能力不可谓不出众。先看一下陆逊的生平功绩。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陆逊充分利用关羽性格骄矜自傲的特性,以弱示敌。待关羽放松警惕之时,与吕蒙一同白衣渡江,斩杀关羽与其亲子关平,并攻下荆州,促使东吴实力更上一层。

而在公元222年,刘备倾蜀汉全国之力攻打东吴时,陆逊更是被孙权任命为军队统帅,领兵与蜀汉对敌。而在此战中,陆逊的军事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其观察地理条件,将兵力难以扩散的丘陵之地留给蜀军,自己则暗中凝聚兵力,伺机而动。并最终火烧连营,大败蜀军。此战之后,蜀汉国力大失,刘备更是退守白帝城,并含恨而终。

而后陆逊在与曹魏开展的石亭之战,陆逊更是以三万兵力对抗曹休所率的十万大军。并最终用计斩杀曹军数万余人,而曹魏的粮草、军械之损更是不计其数。而战后不久,曹休更是直接气愤而死。而在公元229年,东吴孙权称帝之时,更是拜陆逊为上大将军,后陆逊更是拜其为丞相、荆州牧、右都护、总领三公事务。陆逊一生为东吴鞠躬尽瘁,出将入相,可谓是社稷之臣。

第三、二者对比,个人认为陆逊之才更胜一筹。

而在介绍了姜维与陆逊二人的生平与一生功过之后,想必大家也都清楚二人究竟谁人之才更为突出了。姜维虽有北伐之能,但却接连被朝中老臣、宦官所压制,难以实现抱负。而北伐一事更是间接导致蜀汉灭国。

而反观陆逊,说其在东吴的地位,也足以称得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先是担任东吴最为重要的都督一职,后又被拜为丞相,一生作战也几乎没有败绩。陆逊一生总揽东吴军政数十年,仅这一点,就要比姜维优秀的多。由此来看,姜维与陆逊之才,个人认为陆逊更为优秀。

你是如何看待姜维陆逊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孙策武力和五虎将比如何?

孙策,字伯符。号称江东小霸王,实力可以说深不可测,也有人说他菜的一批。要这么算,或许孙策只能算三个许贡家奴的水平。但毕竟小霸王是被暗算的,即使是手无寸铁又身中暗箭,还能力扛三个人。

由于孙策英年早逝,就像没做出什么就凉了的凤雏一样,后人也是争议不断。曹 *** 曾看着军武严整的孙权说:“生子当如孙仲谋。”作为孙权的哥哥,作为被称为江东猛虎的孙坚的儿子,又被称为江东小霸王,那么他的实力如何呢?相比五虎将来说,实力怎么样呢?

其实,如果要比较孙策和五虎将的武力,可以理解为太史慈武力如何。

为什么呢?我们看这段:

慈兜回马再战,又到五十合。策一枪搠去,慈闪过,挟住枪;慈也一枪搠去,策亦闪过,挟住枪。两个用力只一拖,都滚下马来。马不知走的那里去了。两个弃了枪,揪住厮打,战袍扯得粉碎。

策手快,掣了太史慈背上的短戟,慈亦掣了策头上的兜鍪。策把戟来刺慈,慈把兜鍪遮架。这段,太史慈酣斗小霸王,孙策的实力已经可以一窥真容了。太史慈可以说是猛将了,而孙策跟他势均力敌,能看出孙策实力不俗。而且这一段还有很重要的信息,就是孙策与太史慈武力基本持平。虽然孙策对战记录少,但是太史慈有啊。我们看看太史慈的实力在五虎将中如何。

太史慈其人

太史慈的武力,只需要看一件事就能确定他的定位在哪,那就是刘皇叔北海救孔融时:慈擐甲上马,腰带弓矢,手持铁枪,饱食严装,城门开处,一骑飞出。近壕,贼将率众来战,慈连搠死数人,透围而出。管亥知有人出城,料必是请救兵的,便自引数百骑赶来,八面围定。慈倚住枪,拈弓搭箭,八面射之,无不应弦落马。贼众不敢来追。

当时,孔融面临的情况是敌军围困万千重,几乎是一个不透风的铁桶。太史慈一个人,手持铁枪腰背弓箭,一个人突围求援。管亥看到后,以数百骑围之,然后太史慈呢?近战武器都没用,直接拈弓搭箭杀出一条血路。这已经不是弓箭了,这是 *** 。一箭一个准那种。如果说之前他和孙策打斗是他近战实力的证明,那这段就是他神乎其技的箭术铁证。

至少这一手,跟黄忠不遑多让。我们再看看他这次,突出重围吧?一个人吧?以一敌百吧?差个什么,好像有什么雷同吧?因为再加个七进七出就是赵云了。这就很可怕了,虽然他只出了一次,但是那也有赵云的一半实力了。赵云在三国是什么地位?民间早就说了: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赵云三国第二,那太史慈能进三国前十。太史慈能进,孙策一样是三国前十。

那么,孙策在五虎将里面是什么水平呢?

按照之前的排名,五虎将有四个处在前六名,剩一个老将黄忠。依我之见呢,实际上孙策比黄忠强,一个是黄忠是老将了,他年轻时啥样也不知道,可能年轻更厉害,也可能年轻不行,老了才经验丰富变强了。

而且五虎将也并非严格按照武力排名,资历和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参考标准。所以论武力孙策应该能在五虎将排个第四。万人敌的关张肯定不行,七进七出的长坂坡战神也够呛,西凉锦马超能杀的曹 *** 割须弃袍,估计也比孙策强。

但是孙策在三国演义中的实力实际上被罗贯中削弱了。我们看看真正历史上的孙策是什么样。许贡(暗杀孙策的人就是他的门客)说:

孙策骁雄,与项籍相似,宜加贵宠,召还京邑。若被诏不得不还,若放于外必作世患。

放在现在项羽的名字已经有些被人淡忘了,但是三国时项羽还是威名远扬的。那个时候,项羽真是号称有史以来的之一猛将。许贡把孙策与项羽比,说明孙策真的是实力不俗、武艺非凡。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对于孙策是这么说的:

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陵中夏。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

说明正史里的孙策真的不是一般人,军事能力反应出一个人的思维是否灵活。而练武也是需要脑子的。所以孙策在正史中实力不低。通过这些事例,说明小霸王之名不虚,这样的虎将在五虎将中排名也不会太低的。

你是如何看待孙策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更新于:1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