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一夫多妻制的真相,不是谁都能妻妾成群

柚子聊历史 · 2024-11-26 09:02

中国传统礼仪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上到祭祀朝会,下到婚姻嫁娶、亲人丧葬,都有严格的礼仪规范。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礼仪规范十分严格。

《左传》有言:“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没有礼仪的人,就无法在社会上获得独立。礼仪是国家的支柱命脉,没有礼仪,社会混乱不能治理。

那礼仪到底是什么呢?

礼仪要拆成两个字理解,一个是“礼”,一个是“仪”。春秋战国时期,礼分为“五礼”——吉、凶、军、宾、嘉。

从字词上看起来,还有些周易之学的意味。但实际上指的并不是预测事情吉凶。

吉,是“五礼”最重要的礼,祭祀典礼;

凶,是指的是丧葬哀悼吊唁忧患的礼;

军,是指的是军队征伐、操练的礼;

宾,是对待宾客的礼;

嘉,是婚宴等喜宴、节日庆祝活动的礼。

不同的礼,配有不同的“仪”。即是在不同的仪礼场合,有着不同的仪式。礼仪最初的产生就是为了显示皇帝与百姓的不同,体现尊卑等级差距。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仪传承周朝的贵族阶层礼仪,但是由于诸国并立,产生礼仪制度“礼坏乐崩”的新气象。礼仪产生巨大的分化,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周朝礼仪传承下来,变成风俗;有的却被改造,形成了新的礼仪。

中国传统婚礼与婚姻形式

其中,以婚礼为代表。《礼记》有言:“昏礼者,礼之本也。”婚礼牵涉到百姓传宗接代、繁衍生息的重要使命,它又被称为礼仪中最基本的礼。

春秋战国时期婚姻形式不是以一夫多妻制为主,而是大多奉行一夫一妻制。只有贵族人家才会娶妻纳妾,家中妻妾成群。不要一提到古代婚俗就以为全然是一夫多妻,这是贵族所能享有的待遇。

普通百姓娶妻都能掏空一个家庭,更别提娶妻妾了。空有此心,经济条件上不允许。并且一夫一妻更有利于家庭的稳定,维持小农社会的安稳。官府政策上也保护一夫一妻,一夫多妻所缴纳的人头税更多。

没有上百亩家财,妄想娶妾之事。

此外,西周春秋时期和北方少数民族的族群之中,还流行“烝(zhēng)婚、报婚、转房婚”的婚俗。

烝婚”,指的是如果父亲过世,儿子可以娶庶母。

报婚”,指的是叔叔、伯伯死后,侄子可以娶伯母、婶母。

转房婚”,指的是一家兄弟有人去世,其他兄弟可以娶他媳妇。

以上的婚俗都是被朝廷认可的,他们成亲后所生育的子女,都享有合法权益。因为烝、报原本为祭祀名称,所以这类婚姻娶亲前要告祭祖先。

这类婚俗的出现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为了家族更多的后代繁衍,兄终弟继,能够更好地保障生育。而且父系氏族中,重要是父亲的存在,母亲更多的是成为繁衍的工具。

普通百姓娶妻也需要考虑彩礼,如此婚俗之下,倒省了一份彩礼。但此婚俗还有不少违背伦理道德之处,自然而然随着国家发展,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

一般的婚姻嫁娶还是以聘娶婚为主流,这是由“买卖婚”演变而成。婚姻嫁娶中,男子通过“下聘”的方式娶妻。在这个过程中,主要依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甚至很多夫妻在婚前并未见过面。

除了聘娶婚,还有招养婚,也称招赘婚,大家俗称的“倒插门”。男方入女家。在战国时期较为流行,但这样“招赘婚”的男子社会地位一般都比较低下,为人所不齿。

婚姻嫁娶有一个重要人物:媒婆。媒婆又称为官媒和私媒,私媒主要是一些爱好牵桥搭线的中年妇女,给双方家庭引荐;官媒是朝廷设立的专门负责男女之事的官办机构。

电视剧中的古代媒婆

《周礼地官媒氏》记载:“媒氏掌万民之判。”小小官媒婆掌握数万人的婚姻之事,男女到了年龄要结婚,寡妇鳏父没有婚配,都要重新给他们配对,督促他们成婚。

总体来看,官媒的权利比私媒要大,如果女子到了年龄未婚配,都要由官媒婚配嫁人。

请媒婆只是婚嫁的第一道门槛,此后仍需经历纳采、问名、纳吉、纳徵(zhǐ)、请期、亲沐这六礼,需要准备三书:聘书、礼书、迎书。

婚礼之三书六礼

三书六礼的婚姻可谓是十分庄重。

“六礼”第一步:纳采:适龄男子家中需要先找媒婆寻找合适的女子,如果找到合意的女子,男方家会请媒婆去女方家中提亲。一般是准备大雁作为议亲礼物。女方家答应议婚之后,男方家才可以着手准备求婚的事宜。

第二步:问名,男方请媒人询问女方的名字和生辰八字。这一步是防止同姓近亲结婚,生辰八字用来占卜,询问吉凶。

第三步:纳吉,如果占卜的结果是吉祥的,两人才能结婚。结果若非是吉兆,那可以第二次占卜,倘若仍为凶,那两人的婚事还需要再三商榷。

第四步:纳徵。两家正式进入到了谈婚论嫁的程度,男方家给女方家聘礼。聘礼上贴着红纸和吉祥如意的话语,女方若是收下聘礼,两人就正式定下了亲事。

第五步:请期。由男方家选定结婚的日子,会事先告知女方家中,如果双方都同意,就会正式确定这个日子。

第六步:亲迎。男方亲自去女方家中迎娶娇娘,其中有不少民俗习惯,譬如幼童压床,桂圆红枣铺被等。这一步是婚嫁的最后一步,在古代,这是判定两个人有无夫妻关系的重要依据。

在没有亲迎以前,两个人都是定亲而已,并未成亲。一旦完成了亲迎,意味着两人真正成为了夫妻。

夜晚,两个人举行“共牢合卺”之礼。第二天,新妇沐浴后着盛装,拜见公婆。如果公婆早就过世,那么三个月后需要到公婆庙里参拜,俗称“庙见”。

如此,婚礼仪式才算是完成。

#古代婚礼习俗#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历史风物鉴赏~

更新于:2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