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鲁迅的结发妻子朱安,一生伴随着悲剧与孤独。她嫁给了当时名满天下的大文豪鲁迅,本应是人生最幸福的事,却注定了她此后的不幸。朱安孝顺婆婆,体贴入微伺候丈夫,可是鲁迅对她始终没有丝毫爱意。即便如此,她也全心全意侍奉着鲁迅一生,直到最后。难道朱安就注定要这样卑微地活一生吗?她到底犯了什么错,竟承受如此命运?又从她的经历中,我们能学到哪些婚姻大智慧呢?
绍兴朱家,素有望族之称。清康熙年间,朱氏祖上由江阴迁徙绍兴城中,世代务农经营,逐渐累积了巨额家财。到了康熙末年,朱家已是当地最富有的望族之一。咸丰年间,朱氏家族分为数支,其中朱德禄家室最为殷实。
朱德禄重视子嗣教育,遣两子朱尚书、朱尚斋分别就读于绍兴书院、鲁迅门下。朱尚书天资聪颖,颇受鲁迅赏识,并时常应邀至鲁迅家中切磋讨论诗文。朱尚斋则以笃实好学著称,后入太学深造,一度执掌江浙文教事务。
1878年,朱德禄诞下一女,取名安。朱安自幼便受到朱家祖训的熏陶,温文尔雅、贤良淑德,实乃当世闺中佳丽。及笄那年,朱安已是才貌双全的大家闺秀,书香世家出身的她,无疑是上等门当户对的优秀姻缘。
时年,朱家与绍兴望族周家已是世交,周家渊源久远,亦是书香门第。周家子弟多才多艺,尤其是武艺出众,屡屡为朝廷所器重。周家长子周树人,天资颖慧,儒雅Word文人气质,早年曾拜鲁迅门下,后游学日本,成为晚清维新重要思想家之一。
光绪十四年,周家遭遇变故,家道中落。周母为周树人打点妥贯,执意将女儿朱安许配与之,以图重振家声。彼时周树人年方十八岁,初攻大学,逐渐抱有西学新思,志在维新变法。朱安虽生于贵族之家,素无文化修养,惟见其娴静贤淑,周母甚为钟爱。
不意,次年周树人获东渐盐运会馆旅费,远赴日本留学。周母为配合子婿前程,将婚期稍作推延。朱安虽不解时文,但素闻周树人学贯中西,自是欢喜,冀能承蒙教诲,一圆识字读书之梦想。
数载后,周树人复返中土,怀着振兴中华的熊熊理想。周母焚香祷告,盼能早朝归邸,亟亟为其完婚。阖家敛手敛足,备下绫罗绸缎,馨香美馔,迎娶朱氏贤女。而周树人对婚姻之事,早已浑然置之度外。
婚期将至,朱安鲜有喜色,徒劳梳妆打扮。大操大办的彩礼红盖,在她眼中,竟成了一介空物。
及至新房入洞,周树人竟一反常态,杳无夫夷之情,直坐而卧,终日捧读经籍于手。新婚之夜,床头万里烛光阑珊,朱安泪眼汪汪,对镜自怜自哀。一夕无眠,终究难寻梦乡。
次晨,朱安起身盥手梳洗,方觉床单铺陈依旧,半点凌乱不见。周树人竟于甫昏便离开房中,数日后终于下定决心,另觅门路,重返日本,离乡背井,周母遑遑于是,难掩眷恋。
朱安恍若做了一场荒唐的香阁之梦,梦中的亲吻、拥抱、欢爱,何曾实现?一切竟付之东流。自此之后,素日朴素淳朴的生活,不得不被一纸休书无情打乱,她茕茕孑立于绿窗红砖之间,从此不知去向。
数年过后,朱安自绍兴迁至北平,与周家定居于此。周树人虽同住一屋,却如陌路人般形同路人。朱安尽心尽力侍奉家中长辈,周母待她亦如亲生女儿一般。家中妯娌亦与她相见恭恭,可惜丈夫始终置她于冷宫之外。
岁月荏苒,朱安的芳华逐渐凋零。北平的秋高气爽,让她年复一年地感受到生命的寂寥。偌大的院落,只剩清冷的风声吹拂树梢,寂静无声。她曾希冀丈夫有一日能转变对她的厌弃之心,却不料如此希望愈燃愈渺茫。
周树人患有严重的肺痨,经年咳嗽不已,状况每况愈下。有一度,已被宣判了死刑。朱安闻讯后,愈发悲恸万状,急忙托请亲人前来照料。她耐心细心地侍奉丈夫的起居起居,每日亲自熬制他最爱的茴香粥,希望能借此资养体质。周树人的肺痨病情,经过她几番精心调养,渐趋好转。
昔年朱安对丈夫锺情有佑,至今已经消逝无踪。她望着丈夫日益憔悴的面容,心中五味杂陈。曾几何时,她以为自己在周家的贤良淑德足以打动丈夫;可如今看来,他们之间已是宿命难圆。
直到周树人驾鹤西去,朱安仍是孑然一身。作为遗孀,她没有继子贤孙的喜乐,只有满院的荒凉和年岁的消磨。她曾希望终老能与夫婿长眠于一处,却难能可贵。至终,朱安孤苦伶仃地把完余年,等待生命的终点降临。
周家虽世代书香门第,却也与绍兴望族朱氏家族渊源已久。两家联姻,实非偶然。
追溯周家前世,乃出自江南名门淮安嵇氏。嵇氏先世曾有名臣出仕朝廷,累世蕃衍,分支遍布江浙一带。康熙年间,嵇某怀才不遇,携家眷游学于浙,遂定居绍兴。后因诽谤朝纲,罹祸流徙,家族陷衰微,子孙无几。嘉庆年间,嵇氏后人正式易姓为周,打工煺煺以求生存。
绍兴周家的家世可谓坎坷跌宕,颇堪讽刺。直到道光年间,一支周氏后裔聚族而居,渐入望族之列。周氏家训之严谨有加,世代励精图治,庶孙辈往往能游刃有馀于文理之间。
康熙年间,绍兴朱氏家族亦已渐渐兴盛起来。朱氏后人遵古训,勤俭持家,终于步入了当地显贵名门的行列。后因联姻绍兴名门张氏,再进一步,成为数一数二的望族。朱氏家族在当地颇有声望,世代子弟也多有作为。
到了晚清,绍兴周朱两家均已名列望族,世代子孙皆以读书为荣。谨小慎微,互相扶植,各有本领作为,是以在绍兴地方无不显赫。
周树人自幼接受周氏家训,勤学苦读,颇受鲁迅赏识。年少时即志存报国之心,对维新思想 push 之很煦。及至大学毕业,鉴于国是日非,毅然辞官,远赴日本留学,希冀从根本解救中国危机。
朱安一生的悲剧命运,实则折射出旧社会的种种陋习和弊端。
其一,盲目媒婆之说,遵从父母之命。朱安的婚事全由父母作主,朱家与周家两望族聘定婚约,而未曾先行问及当事人的心意。朱安出身富贵,自小受良好家教熏陶,循规蹈矩习以为常。及至大婚那日,她亦从未反抗,只是麻木地被嫁作人妇。
其二,旧社会深重的男尊女卑观念,妻室地位底下。朱安虽是世家大族之女,却在婚后成为了无权无势的可怜虫。她循规蹈矩侍奉丈夫,却遭无情冷落。丈夫不仅对她不闻不问,还迁延岁月,与别的女子纠缠不清。朱安不得不默默忍受这一切,终其一生,未尝获得丝毫以夫之尊重和宠爱。
其三,社会上施行的"三从四德"残酷教规。自古以来妇女在家必须"从人于未嫁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朱安少小从父,婚后虽疏于丈夫却未尝违背"贤妻"这一等身份。及至鲁迅驾鹤西去,朱安孤守空阒,自己已无容身之所,尚需依附舅姑等宗亲之门。
如此昏陋的旧社会制度和礼教思想,等于是剥夺了妇女的基本人权和自由。朱安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实则当时社会上还有不计其数的同路人,注定了她们悲惨的人生命运。所幸如今社会已不复存在这等遗陋,妇女们获得了独立自由,才不致重蹈覆辙。
更新于:2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