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深圳各大中小学校训是什么?背后有啥秘密?

深圳新闻网 · 2024-10-29 13:33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学习

人们习惯将一个共同体的精神规范简化成训诫,以助记忆。从部落邦联的规矩,到儒家的忠孝仁义,精神规训渗透到每个家庭就形成了家风。而始终行使教化功能的学校,免不了体现学校独特存在感的校训。每一条校训就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浸透着学校对学子的期望。校训在中国历史上一度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校训多怀着进步激昂的语调,让人们争取自由、科学、民主与国家富强。

早前,从上至下我们怀念了一通家风,渴望家风对家庭教育重新肩负起责任。而对于青少年来说,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之中,校训无疑更具激发学习和树人的精神力量。虽然深圳历史年轻,但很多中小学也都有校训,其中一些校训的历史远远超出了深圳特区的历史。它也一再说明中国自古对教育的热情与重视。许多校训背后都有故事流传,他们本身也是教育文化的传承。对校训的理解,也是我们对学校教育的认真审视。如果真的以校训为勉,我们会发现,在每一个低沉的时刻,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学习。(深圳晚报评论员 梁坚)

南头中学的校训。深圳晚报记者 陈芳 摄

踏入校园,学生们最先注意到的,往往是刻在石碑或墙上的校训。

一些国内外的名校,其校训因从教育本质出发,或结合学校的办学特点,独树一帜,辨识度高,传播度也高。如北京大学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国家会计学院的“不作假账”;哈佛大学的“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

而有公开资料显示,在我国现代各校校训中,“团结、求实、勤奋、创新”等是常被用到的词语。

事实亦如此。近日,记者从全市649所普通中小学中选取了65所中小学调查发现,创新、求实和博学出现的次数位于前列,分别为8次、7次和7次,如红岭中学“爱国慎独 求实 创新”;西乡中学的“厚德载物,求实创新”;梅林中学的“勤奋 严谨 求实创新”。紧接其后的则是厚德、爱国、发展、诚信和卓越,次数为3至6次不等。

65所学校中,使用八字校训的学校最多,有37所,使用4字校训的学校有13所。不过,也有些学校的校训为两或三个字,如民治小学的“我能行”和沙头角中学的“求实”。

除此之外,一些学校把校名融入校训中,如同乐学校的“同做真人乐求真知”和弘雅小学的“弘美明德雅行博爱”;也有部分学校的校训源自古籍,如黄埔学校的“君子和而不同”和翰林学校的“博学 笃志 砥德砺行”语出《论语》,南头中学的“有猷有守 有为”出自《尚书·洪范》,以及深圳大学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的“少年心事当拿云”就来自李贺的诗歌《致酒行》。

在业界,一些校训或频繁更改,或缺乏新意,口号化,或人云亦云,被人诟病。

那好校训的标准又有哪些?“校训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外在表现,而现在大部分学校是依样学样,制定校训时没有从自身的办学理念出发。”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中小学校训应结合该时段学生成长发展的特点,应以“人道”为基本原则,如平等、尊重,责任等。

不过,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关于校训最重要的一点是,是能去落实。

本期深℃杂志从深圳中小学中,撷取了南头中学、深大附中等六所学校的校训,它们或源远流长,或不断创新;或庄严肃穆,或青春活泼。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它们不仅以篆刻于石(墙)的形式成为学校的名片,更是成为一个精神指引师生的成长。(深圳晚报记者 胡琼兰)

南头中学

校训:有猷有为有守

校训为季羡林先生题写

被誉为“深圳教育的根”的南头中学,其前身为兴建于1801年的凤冈书院。1906年,书院改名为凤冈学校,增设了近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科目。1979年,该校正式命名为南头中学。

南头中学办公室主任谭兴光介绍,上世纪30年代,该校校训为“智、诚、毅、朴”;2006年定为“有猷、有为、有守”。“有猷、有为、有守”的校训出自《尚书·洪范》。有猷,即以智谋规划人生,以理想实现超越;有为,指坚忍勤奋的行动过程,乐于实践、勇于实践、善于实践的行为方式;有守,就是能守住原则,守住责任,守住精神家园。

如今,走近南头中学的大门,刻有“有猷、有为、有守”的校训石就映入眼帘,而题写者则是已故文化大师季羡林先生。

谭兴光称,2006年,适逢南头中学百年校庆。考虑到学校具有上百年的文化积淀,校领导打算邀请北京大学教授、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题写校训。彼时,季羡林已是95岁高龄,且躺在病榻上4年有余。不过,得知南头中学是深圳市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校,又值百年华诞,季羡林很快就答应了校方的邀请。

2006年2月25日,季羡林托人将一支从英国购买的珍贵软笔,从家中带到医院,在病床上为南头中学题写了“有猷、有为、有守”的校训。“本人不是书法家,字不好看,不知学校满不满意。字能不能用,你们酌情处理吧……”随校训寄来的还有一封信,在信中季羡林说道。“一所普通学校的要求,竟让季老如此牵挂、不能释怀!”见到信后,南头中学的老师纷纷感叹道。

2006年5月28日上午,花费近4个小时,通过动用载重40吨的吊车,南头中学终于将重28吨、高3米、宽近2米,厚约1米,刻有季羡林先生墨宝的天然黄蜡石立于校门广场东北角,巨石旁还安置了两块小石,取“子母石”之意。据了解,该校训石的刻字者是篆刻界名家蔡亮宏,其人素有“奇人疯子”之称,师从齐白石老人嫡传关门弟子李立先生,作品曾获国际篆刻比赛银杯奖等。

目前,集名典、名字、名石和名刻于一体的南中校训石,成为南中一景。

南中桃李遍布海内外

在南头中学校园内,“有猷、有为、有守”的校训不仅见于校训石,校园大门和田径场的主席台上也不乏它的身影,如“立德立言立功先立志”“有猷有为有守必有师”的门联就被置于校门两边。据称,这副门联是由广东布政司、国学大师康基田于嘉庆年间,为南头中学前身凤冈书院题写的。

两百年来,无论是以门联或是校训的形式见诸于南头中学的校史,“有猷、有为、有守”的精神引领数万南头学子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他们是以自己的行动报效祖国的军人。如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烈士梁金生,东江纵队主要领导潘翀、王彪、罗汝澄,黄埔军校学员、***高级指挥官陈泽芹。

他们中有以理想实现超越的科学家、艺术家与教育界的中流砥柱。如著名美籍华人物理学家黄宝琦,曾出演经典电影《青春之歌》的著名艺术家谢芳,以及南粤教育界100多名校长等。

也有在海外闯荡以守护故园为己任的游子。在抗战时期,南中校舍被日军焚毁,学校停办,而位于美国的邑侨与校友筹措了经费,捐建了南头中学两栋校舍;1983年,旅居香港的南中校友成立了“香港宝安南头中学校友会”,自此,该校友会向母校的捐赠不断;10年后,宝安南头中学(海外)校友会有限公司也设立南头中学海外校友会奖学奖教基金。

目前,学校已经成立了文化工作室,发掘、整理和提升南中文化,编辑出版15卷本、共计300多万字的南中文化丛书;开展了“校园十大文化行动”主题活动,以践行“有猷、有为、有守”南中文化的理念和精神。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校训:少年心事当拿云

校训拟定者:中学校训不能 政治化和口号化

在以“二言八字”“四言四字”等句式占主体的校训中,深圳大学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以下简称“深大附中”)的校训“少年心事当拿云”首先在形式上就显得别具一格。

“校训首先要易记、新颖,而中学的校训要符合中学生发展的特点,关注学生本身,不能政治化和口号化。”章必功在古代文学研究领域有很深的造诣,曾担任深圳大学校长和深大附中筹备组组长,也是该校校训的拟定者。他回忆称,1996年,深大附中要制定校训,校领导来咨询他的建议。“中学生恰好处在‘少年’阶段,那就用‘少年心事当拿云’吧。”听完校方的来意后,章必功几乎不假思索地联想到了“鬼才”李贺的诗篇《致酒行》,而“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则是该诗的点睛之笔。

“‘少年心事当拿云’的‘拿云’是指‘上揽云霄’之意。整句诗是指少年们应该志存高远。作为我们的校训,是希望我们的学生能有志向,学校的任务也就是要培养有理想,有事业心、责任心和有担当的少年。”章必功称。

不久之后,“少年心事当拿云”就被正式定为年轻的深大附中的校训,镌刻于校园显眼处的校训石上,并引来不少来访者的啧啧称赞。

“拿云”文化贯穿整个学校的工作

“相比有几十年上百年办学历史的中学,1995年才成立的深大附中确实是很年轻。”在深大附中校长刘重善看来,这则校训不仅是在勉励学生,也是寄望深大附中要有“拿云之志”,为社会输送越来越多的有用之才。

实际上,这则校训不仅以具体的形式出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更是成为学校这二十年来各项制度制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比如我们推崇的德育,‘少年心事当拿云’就是核心理念。”刘重善说,学校要培养他们既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做一个对自己、对社会、对国家负责的合格公民。

目前,该校根据中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创建了“养成教育——己任教育”递进式的德育模式,并开设有三类校本课程:学科拓展类、学科竞赛类、高端艺术类,根据学生的兴趣,发挥其特长,让一切皆有可能。

“2011年,我校学生戴威尔就获得了全国生物竞赛金牌。”刘重善称,戴威尔刚入学时成绩并不出众,但是对生物学特别感兴趣。学校发现了他这一特点后,对其进行强化训练和培养。而在竞赛前的各种实验,戴威尔则是在深大实验室里完成的,这为他积累了不少实战经验。比如,在竞赛进行到实验项目时,戴威尔对移液枪的操作非常熟练,而这种设备是普通中学生难以接触到的。“这其实是我们学校的一个优势,能够挖掘和利用深圳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为我们的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后来,戴威尔因斩获国家级金牌被保送到西安交大本硕连读。

据介绍,因参演电影《白鹿原》“白灵”而成名的青年演员李梦,也是深大附中高端艺术班的一员。“舞蹈老师给了我很专业的指导,告诉我如何用肢体语言表达内心的喜怒哀乐。“白灵”接受媒体时说道,学校对于艺术类考生,采取“艺术课加文化课”两手抓的方针。

另外,学校还在校内设立了志愿者活动岗位,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学生。

宝安中学的校训是“成人 成才 成功”,“成人”放在首位。 宝安中学供图

宝安中学

校训:成人 成才 成功

“成人”为首位在全国首推“生存教育”

宝安中学的校门棱角是倾斜的,刻在上面6个大字的校训“成人 成才成功”,也是顺势而上。“可能有的人是自上而下读称了‘成功—成才—成人’,其实应自下而上读:‘成人—成才—成功。”校长彭锻华解释道,这是教育的基本过程,是回到原点上去看中学教育。 “学生在学校首先要‘成人’,要成为一个品德高尚,拥有社会责任感、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校训的修改,就是要以生命为本,关爱学生生命。”2006年,宝安中学校训正式修订为“成人成才成功”。

为了践行这一理念,自2002年起,宝安中学率先在全国推行了“生存教育”,初一与高一学生每周都要上一节“生存教育”课。授课包括“回家后发现家中煤气泄漏,是先打电话求救,还是先关煤气阀呢?”“与异性交往时如何防止受到性侵犯?”等生存常识。

生存教育的推行,也使得学生在生活中受益。“以前有个学生跟奶奶两个人在家,奶奶突然犯了心脏病,他报完警后,不紧不慢地给奶奶做心肺复苏呼吸。”彭锻华称,等到医生赶到时,老人基本恢复到正常状态。“医生都惊叹,很少有年轻学生掌握了这一技能。”

据了解,宝安中学由该课程衍生出的《应急避险》课程资源,曾获得深圳市社会公益类科学技术奖,这是该奖项设立以来首次有基础教育成果获奖。2007年6月,宝安中学接到国家教育部邀请,编写全国《初中生公共安全教育读本》。

“‘成人’之后,才是培养学生‘成才’‘成功’。”彭锻华称,“成才”则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有民主意识,也有规则意识,能持续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成功”既是目标,也属于一个过程,教会学生无论是“大成功”或者“小成功”,都能够享受成就带来的喜悦。

为此,学校成立了民主谏议会,与会代表由20多个团委、学生会干部和各班派出的学生代表组成,由他们收集学生在食堂膳食、小卖部物价等方面的问题和意见,每月与校领导进行面对面地交流。“学生的诉求首先要真实,不能诽谤。如果是合理的,能立马解决的要当场拍板;不能当场解决的提交校长办公会研究后再作答复。对于学生的不够合理、欠理性的诉求,我们给予解释,并加以引导。”

“成人 成才 成功”

也是对老师的要求

彭锻华认为,“成人 成才 成功”不仅是培养学生的目标,也是老师开展各项工作的基本指导方针。

“‘成人’对于老师来说,就要求首先善于育人,能拥有德艺双馨的优良品质。”彭锻华称,这就要求老师要全面了解学生。为此,学校要求每个青年教师首先都要担任一定时期的班主任工作。

“‘成才’则是要实现老师从‘讲师’变为‘导师’的角色转换,倡导导悟结合,注重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和谐共振、互动。”如学校的初三老师,每周六上午都要回校召开主题研究会,针对教学工作上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加强自身的学习。

“‘成功’则是要不断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多鼓励,少批评,让学生找到自信,促使学生能有效解决问题,走向一个又一个‘成功’。”彭锻华介绍道,所以学校也在倡导个性化教育,深入分析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尤其出现问题较多的学生,被作为“重助生”对待。学校根据学生实际为每个“重助生”配备最合适的导师。导师负责适时召开重助生的科任教师联席“诊断会”,相互交流“重助生”表现情况,针对“重助生”特点,共同设计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从关注“怎么样”到追问“为什么”,抓住症结以矫正其心理偏差,并持续进行跟踪,最终达到良好的纠正、教育效果,并能自治、自防。

“曾有好几个老师,本来是离职了,去了别的学校或事业单位。不过,没过多久,他们又发现还是宝安中学好,又回来了。”正因有着科学的指导精神,以及浓厚的文化氛围,作为区属中学的宝安中学不仅能留得住老师,也能取得能与省、市重点中学相媲美的教学成绩。

2007年10月,宝安中学以接近满分的成绩被评为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也获得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的资质。对此,北大曾向媒体解释道:这是因为这十几年来宝中向北大输送的大批学子,他们表现出了强劲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现任校长姚能海看来,即使过了80多年,红桂小学的校训“勤 诚 敬 敏”仍不过时。 红桂小学 供图

红桂小学

校训:勤诚敬敏

八十年前校训沿用至今

“勤 诚 敬敏,召我儿童,勉予小子,校训是从……”1929年,红桂小学的前身燕贻小学第一任校长赖祖熙编写了校歌,而由其拟定的校训“勤诚敬敏”几经风雨,沿用至今,泽被后人,一代又一代。

据蔡屋围宗谱记载,1929年,蔡屋围旅美华侨蔡泰华先生发起捐建,在家乡蔡屋围大酒店对面(即现地王大厦的地基)建起了燕贻小学。建校初期,收学生上百人,设六级六班,采用的教科书全部是中华印务书店王云五、陆定一等编的复兴教科书,学校立有校训“勤诚敬 敏”。

1938年,因日军攻占深圳镇,学校被迫停办,之后迅速恢复办学,同时开展抗日宣传活动。

1952年,该校被政府接收,并改名为蔡屋围小学。

1961年,学校被改名为蔡屋围中心小学。

1981年,学校复名为燕贻小学。

1993年,燕贻小学迁至桂园北路新校址,改名为红桂小学。

“学校经过了迁址和几次改名,也经历了***时代的洗礼,但是校训一直不变。因为‘勤诚敬敏’所代表的意义永不过时。”该校现任校长姚能海介绍,如今,这一总释为“勤奋好学”“诚实做人”“知书达礼”“立志成才”,指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习惯。“记得呢,我们每天做早操的时候,都要背诵校训。”该校六年级的学生彤彤脱口而出道。

目前,刻在5层教学楼外墙上的校训,成为了该校最明显的标志。而在今年12月4日,校庆85周年之际,长约数十米,标有校训的文化墙也将正式落成,提醒全校师生不忘传承当年的优良传统。

校训得到了传承

不难看出,红桂小学前身的创建,有着浓厚的“蔡屋围”色彩。

同时,因为有了这所学校的存在,蔡屋围的子子孙孙又受益于此,为个人的一生奋斗打下了坚固的基础,也为家园、社会建设输送了栋梁之才。

蔡屋围宗谱显示,即使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不使适龄儿童长期辍学,学校以村里的古庙和公祠为校址,继续为学生上课;原宝安县第一个团小组也是在燕贻小学成立的,1949年8月,该校又成立了青年团支部;解放战争期间,东江纵队派地下党员黄永光(新中国成立后宝安县第一任县长)等人,以教师为职业,以学校为活动基地,培养一大批人才迎接解放,配合民主人士动员当地驻军起义等工作。“原老宝安一百多名干部,大多在蔡屋围上过学。”姚能海介绍道。

时代已变,但尊师重学、崇尚文明的“校训”精神继续在流传。

“每年儿童节、教师节,村委、村股份有限公司都会来我们学校和滨河小学,慰问我们学生和老师。”姚能海认为,早年蔡屋围稳定的治安环境,也跟村里文明的风气有关,而学校就是村里的文脉所在。

深圳小学

校训:做小事成大器

创办于1911年的深圳小学,如今已有过百年历史。作为深圳最古老的学校之一,学校的校训也从最开始的“礼义廉耻”发展成今日的“做小事成大器”。这所与辛亥***同龄、与青春深圳共生、以这座城市命名的小学,始终以其厚重的校园文化为积淀,以创新的改革精神为核心,走在特区教育的最前端,用细节为学生搭梯筑梦。

书香孕育文化校园

走进深小校园,穿梭于被誉为“校史三大文化工程”的校史室、《铭》碑、校史长廊之中,强烈地感受到她浓郁的校园文化:厚重,大方,阳光。在校园里,随处可见的流动书架、书橱,随时随地为师生送上一道盛大的文化大餐。

深圳小学校长王海林介绍,深小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是培养师生“名校气质”,并赋予其“大气大方的形象、思新思进的品质”的具体内涵,力图将学校打造成师生的灵魂高地和精神家园。围绕这个校园文化建设目标,深小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精品教育活动:以书香校园创建为契机,营造知书达礼、好学求进的校园书香氛围;以磨砺教育为重要手段,促成名校气质的生成和升华;以出版学生文集、举行校园吉尼斯大赛、举办毕业生典礼等为载体,构建丰富多彩的学生精神家园建设;以“启笛楷书唐朝诗三百首”碑林为主线的国学教育,结合“中日教育文化交流”为主体的国际理解教育,将传统文化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有机整合,让学生能够拥有“中国情怀”和“世界眼光”。

名师打造精品教育

深小始终坚信,优秀的师资条件才是实现教育改革的根本保障。所以,深小致力培养优秀教师人才队伍,为学生们打造优质精品的教育。目前,学校已拥有两名特级教师、两名市级学科带头人、7名深圳市中青年骨干教师,还有一名教师获得深圳市“名班主任”称号,10名教师取得了中学高级教师技术资格;五个学科的6名教师在全国最高级别的教学比赛中获得一等奖;3个学科的3名教师在全省最高级别的教学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近30名教师在市级教学比赛中获得一等奖;5名教师出版了12本个人专著。

十余年来,在深小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不仅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三级课程体系,先后自编教材增设了软、硬笔书法课、礼仪课、廉洁文化课、应急避险课,引进了美国“探究式”科学教材,还向全国、全省、全市推出了不少课程改革经验,在全国首届优秀课程改革成果展中获得“优秀课改成果”奖。

学子彰显名校精神

过去百年里,从深小的校园走出了数万学子,他们遍布海内外,在各行各业中追求着自己的梦想,书写着自己的人生,或是辉煌,或是平凡。

汤奔阳,1966年毕业,后取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太空总署人工智能高级工程师。

唐煌,1996年毕业,深圳小学少先队原大队长,深圳市优秀少先队员,曾获中国少年先锋队二级“雏鹰奖章”,在校期间曾赴***表演受到******接见。后取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学和经济学双硕士学位,现任美国芝加哥凤凰高速高频金融抄盘公司全职董事。

艾辛,2004年毕业,在校期间曾获全国华罗庚金杯数学竞赛一等奖;曾代表深圳参加香港国际数学邀请赛为深圳获得该赛事首枚金牌;出版了《艾辛书法作品集》。在2010年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中,以总分第一、数学满分的成绩考入数学科学院。

胡淙泰,2008年毕业,2005年6月2日以8小时20分钟的时间成功横渡琼州海峡,刷新了3项吉尼斯纪录,被深圳市教育局团委授予“鹏城新少年”称号。

甄浩庭,2012年毕业,在校全面发展、品学兼优,2010年曾代表深圳数十万少年陪同***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深圳莲花山种植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三十周年“纪念树”。

以上几位只是这所百年老校芸芸优秀学子中的其中几位代表。深小的学子们还在继续努力用他们奋斗的汗水把学校这块招牌沥洗得更加明亮,用他们的行动诠释和传递这所学校的校训精神。(深圳晚报记者 陈简文 通讯员 陈书舫)

西丽小学“生长教育”让孩子无限生长

校训:志存高远 脚踏实地

西丽小学的校训:志存高远 脚踏实地。本版图片均由西丽小学提供

“塘朗巍巍,沙河汤汤;岭南古郡,六合开疆。西小问世,传继书香;筚路蓝缕,岁月沧桑。……”毕业于大学数学系的现任西丽小学的校长杨少林竟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者,这些文字节选自他为西丽小学80年校庆所写的《西丽小学赋》。西丽小学从民国时期乡党建立的私塾学堂开始,到现在已经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化学校。

80年风雨

见证深圳的教育史

碧波荡漾的西丽湖滋养了一方净土,连绵起伏的塘朗山脉环抱着民风淳朴的村落,具有80多年办学历史的西丽小学就坐落在这些村落之间。从民国时期乡党建立的私塾学堂开始,经历了从民国日占到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他们从农村学校起步,已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化学校。

时光追溯到1933年9月,当时的上沙河乡乡长梁作梅看到当地的学童越来越多,私塾也多而杂,却没有一个大的学堂能够容纳。梁提议开办学堂,地址选在新围村,名为上沙河学堂。梁作梅任校董,陈祺任第一任校长。当时学堂里大约有6位老师,共6个班。每班十来个学生,大都是本地有钱人家的孩子。课室五六间,每间20多平方米。开办学堂的地址固定在新围村刘氏宗祠。1933年,在刘氏祠堂,上沙河学堂迎来了首批学生。如今,当年第一批学生中仍然健在的只剩下九祥岭村的彭玉新一人,已经90岁。

1938年,宝安县沦陷后,学校被日军占领,于是老师们带领众多学生到塘朗山山坑里坚持上学,这样过了两三年。后来,学堂又搬迁到当时的九祥岭碉楼,易名为国民中正学校。

1986年,深圳市要扶持一批特区重点小学,市教育局下发文件,西丽小学名列其中。这样,用了30多年的“新围小学”校名的学校正式更名为“西丽小学”。

2013年西丽小学乒乓球队参加全国少儿乒乓球杯赛总决赛,女子乙组夺得冠军。

“生长教育”

就是把孩子当孩子

西丽小学一直把构建具有特色的“生长教育”的办学理念贯穿到学校的教与学的方方面面。杨校长这样解读学校的模式:“所谓生长教育,从目的论来看,就是以学生的生命成长为目的,将儿童生长的可能性变成为现实性;从过程论看,就是遵循儿童的生长规律,把孩子当做孩子,我们要耐心地教导他们,给机会和时间让他们生长!”

学校多年已经形成了这样的传统:“脚踏实地、志存高远”是校训;“诚实、守纪、创新、奉献”是校风;“严、实、活、细”是教风;“勤学、多思、好问、进取”是学风。

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学校落实三个“狠抓”——狠抓教学质效,狠抓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狠抓学校特色建设,教育教学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校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经过实践,我们的办学经验已经得到教育同行和社会的认可,西丽小学实施“一级一能”的校本课程,这是西丽小学生长教育的一种归纳,也是首创,就是让每个学生在一个学年里学一门国家课程要求之外的技能。“一级一能”不仅在学校制度上明确规定,还在课时上予以保障,在绩效上进行考评。目前,学校一二年级开设了乒乓球、围棋和书法课,三四年级开设跆拳道和桌式足球课程,通过课堂和课外的结合,让学生在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上有所提高。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蓬勃兴旺的西丽小学,多年来教育教学成果丰硕喜人。80年的发展,学校实现了从农村教育到城市教育、由城市教育到现代化教育的历史性跨越。国家督学、广东省总督学刘育民曾经评价西丽小学说,“作为一个从农村小学发展起来的乡镇学校,能够有如此高的教育教学水平,实属难得!”

西丽小学

特色课程的一天

每周四下午4点,是西丽小学孩子们最开心的一天。

学校课室、功能室、植物园、球场、操场到处都有学生活动的身影。五年级的“英语角”正在课室里播放英语原声动画片,同学们在说说笑笑地为各种角色配音,外教老师眉飞色舞地指导着小配音员,不时竖起大拇指;房门紧闭的录播室里鸦雀无声,校园电视台的小记者们正在认真地编辑节目。轻叩鼠标,剪辑音画,“渐入、淡出”这些专业术语对他们来说已经是耳熟能详;五楼音乐室传来叮叮咚咚的琵琶声、悠扬的二胡声,两个民乐团,两拨学生,跟着老师有弹有唱,好不快乐;后山的植物园里一片宁静,新载的小苗长势良好,同学们蹲在大棚里,聚精会神地听园丁讲解植物组培技术;操场上则是人声鼎沸,足球小子围追堵截,田径小将你追我赶,哨声此起彼伏。

在学校“一级一能”活动室,更是热闹非凡。一楼的乒乓球,二楼的桌式足球、跆拳道、国际象棋,三楼的管乐团。每间活动室里,教练都在精心指导,学生专心致志练习,一切既忙碌又井然有序。同学们虽然脸上大汗淋漓,却洋溢藏不住的笑容,只要是自己喜欢的运动,就算累也快乐着。

学校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个性,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开发一级一能校本课程,丰富学生社团活动,不仅实现了学生兴趣的多元发展,而且塑造了学生专注、善思、坚持、合作多方面的精神品质,为他们打亮人生的底色。近几年来学校乒乓球队、管乐队、桌式足球队、校园电视台等参加国家级比赛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在全国产生轰动效应。

“脚踏实地,志存高远”。多年以来,西丽小学的校长、教师换了一批又一批,但他们始终坚持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同一个校训,并且使之成为这所学校办学的传统和风格。

西丽小学年谱

西丽小学坐落于深圳市南山区优美的西丽湖畔,创建于1933年,是深圳市为数不多具有悠久办学历史的学校。80多年的发展历史,使这个小学既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良的办学传统,又充满了未来厚积薄发的梦想图景。

1986年,西丽小学被确定为深圳市重点学校,之后又分别通过了“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和“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等专项评估。

目前,西丽小学校园占地27000多平方米,共有47个教学班,学生2298人,教职工146人,是南山区规模较大的一所公办小学。

西丽小学赋

西丽小学校长 杨少林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西丽小学,历寒暑八十载,经几代风雨,终破茧化蝶,百炼成钢。感熠熠校史,叹浩浩辉煌,因为此赋,歌以颂扬。

塘朗巍巍,沙河汤汤;岭南古郡,六合开疆。西小问世,传继书香;筚路蓝缕,岁月沧桑。御寇八年辗转,碉楼三度序庠。励精图治不怠,艰苦奋斗传邦。

暇望今昔,流苏辰祥;砥砺学志,经霜弥扬。质量立校,后俊尊尚;发展特色,示范一方。学行脚踏实地,积善运命流长。笃志不慕虚名,嗣承大道成康。

西小师者,德能齐张;传道授业,博雅荣昌。细渠山泉,润物燎香;群言益教,众志图强。四海贤能齐聚,八方英杰甫畅。育才崇真尚美,教化桃李留芳。

莘莘学子,金鹏翱翔;善护金铭,溢彩流光。朝乾夕惕,内美素养;六体休宁,启智扬长。仰百年之芒果,观祥瑞之凤凰。健体魄以养气,铸精神而生长。

嗟夫,年遑遑兮八十载,钟灵毓秀,郁郁馨香;时漫漫兮几代遥,物华天泽,溶溶皑浪。若抑郁于故事,如唏嘘于夕阳;自古天道酬勤,盛世扬帆远航;杏坛会凌绝顶,笑看九龙翻江。

更新于:7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