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可分为"阴阳"与"五行",然而两者互为辅成,五行必合阴阳,阴阳说必兼五行。阴阳五行是中国哲学的核心,阴阳指世界上一切事物中都具有的两种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的力量。五行即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
阴阳与五行两大学说的合流形成了中国思维的框架。基本概念:阴阳学说产生于夏朝,它是我国古代哲学的源流和基础,唯物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观点与阴阳学说相一致。阴阳学说原理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每个领域,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应用。阴阳属于阴阳五行学说理论的基础。
阴阳与五行属于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就是指无论阴的内部或阳的内部包括阴阳之间都具备着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象表达的那种生克利害的基本关系。换句话来说即阴阳的内容是通过木、火、土、金、水、物象反映出来的。
五行属于阴阳内容的存在形式,如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在地球这个视角其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就是天地,天地的空间就是通过东南中西北显示出来的。阴阳包括五行,五行含有阴阳。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根据其属性可分为两类:阴类和阳类。
·"阳类"具有刚健向上、生发展示、外向伸展、明朗积极好动等特性。
·"阴类"具有柔弱向下、收敛隐蔽、内向收缩、储蓄消极、安静等特征。
任何一个具体的事物都具有阴阳的两重性,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任何庞大的事物都逃不出阴阳的范畴,任何微小的事物又具有阴阳的两方面。阴阳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物极必反的现象就是阴阳转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根据其特征可以系统的分成五大类:"金"、"木"、"火"、"土"这五类事物统称五行。金、木、水、火、土并非指具体的五种单一的事物,而是对宇宙间万事万物的五种不同属性的抽象概括。应全面领会五行的真正内涵。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生克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也就是阴阳的两个方面。相生相克是事物的普遍规律,是事物内部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生克是相对的,没有生就无所谓克;没有克也就无所谓生。有生无克事物就会无休止的发展而走向极端,造成物极必反由好变坏;有克无生事物就会因被压制过分而丧元气走向衰败。
在生克这个对立与统一的矛盾中,无论是生的过分还是克的过分,都会因对立而打破相对平衡或统一,事物就会向一方倾斜发展。为了维护相对平衡生与克要相互牵制,当不能相互牵制时平衡被打破这时事物就会出现了新的变化。
中国自然哲学家在解释现象时往往求助这种自然哲学,例如:电被解释为"阴阳相激为电";地震被认为是"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经验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极端形式贯穿整个古代中国科学理论体系。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传统哲学思想的结晶,它不但没随岁月的流逝和科学的突飞猛进淡出人们的视线,相反它是不曾被人们完全理解的深奥哲理,是现代思维哲学的大成。
阴阳:阴阳学说早在夏朝就已形成,它认为阴阳两种相反对的气是天地万物泉源,阴阳相合万物生长,在天形成风云雷雨各种自然气象,在地形成河海山川等大地形体,在方位则是东西南北四方,在气候则为春夏秋冬四季,任何事情都可以一分为二这就是阴阳。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阴阳是古人对宇宙万物两种相反相成的性质的一种抽象,是宇宙的对立统一也是思维法则的哲学范畴。中国贤哲拈出"阴阳"二字来表示万物两两对应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即《老子》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过,《易传》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经》便是讲"阴阳"变化的数理和哲理。
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择吉术中的重要理论。关于阴阳观念的产生,有人认为最早是在夏朝就已形成,因为《易经》八卦中阴爻和阳爻出现在夏朝的占书《连山》中,阴阳可以互相转化同时二者又是相互依存的,就是说阴与阳的每一个侧面都以另一个侧面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没有阴阳就不能存在;没有阳阴也不能存在。正如没有乾就没有坤,没有天也就没有地一样,阴阳互相依存互相为用。阴阳依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一动态过程伴随事物终身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
·五行:五行学说也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一种哲学思想,它以日常生活的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元素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这五类物质各有不同属性,如木有生长发育之性;火有炎热向上之性;土有和平存实之性;金有肃杀收敛之性;水有寒凉滋润之性。
五行说将自然界一切事物的性质纳入这五大类的范畴,相生相克: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天干地支与阴阳:天干:甲、乙、丙、丁、戊、己、辛、壬、癸。阴天干:乙、丁、己、辛、癸。阳天干:甲、丙、戊、庚。乙木、己土、丁火。每个地支藏着一个、两个戒三个天干。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阳地支:子、寅、辰、午、申、戌。阴地支:丑、卯、巳、未、酉、亥。
五行与干支:天干地支:金:庚、辛、金:申、酉、木:甲、乙木:寅、卯。水:壬、癸水:子、亥、火:丙、丁、火:午、巳。土:戊、已、士:辰、未、丑。
二十四节气:正月寅月:立春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雨水到惊蛰止。二月卯月:惊蛰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春分到清明止。三月辰月:清明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谷雨到立夏止。四月巳月:立夏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小满到芒种止。五月午月:芒种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夏至到小暑止。六月未月:小暑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大暑到立秋止。
七月申月:立秋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处暑到白露止。八月酉月:白露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秋分到寒露止。九月戌月:寒露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霜降到立冬止。十月亥月:立冬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小雪到大雪止。
·十一月子月:大雪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冬至到小寒止。
·十二月丑月:小寒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大寒到立春止。
更新于:26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