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是福建省的城市。
泉州地处中国华东地区,北承福州,南接厦门,东望 *** 岛,属 *** 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条件优越;闽南话为主要方言,并存莆仙话、客家话等多种方言,常住外来人口达204万人。
下面详细介绍:
1、位置境域
泉州位于东经117°25′-119°05′,北纬24°30′-25°56′,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 *** 海峡西岸,离 *** 最近处仅距97海里,距金门最近处仅5.61海里,东西宽153千米,南北长157千米,陆域面积11014.78平方千米(包括金门岛),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9.08%。
2、地形地貌
泉州市大地构造位于华南褶皱系的东南部,闽东火山断拗带的中南段。构造带均呈北东—南西方向展布。境内五分之四以上的面积分布为中生代火山岩系和侵入岩,两者出露面积约各占一半,从西北往东南侵入岩分布面积增多成为主体。
3、气候
泉州市地处低纬度,东临海洋,属 *** 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条件优越,气候资源丰富。泉州市气候有3个基本特征:一是气温高,光热丰富。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20-140千卡/平方厘米,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9.5-21.0℃(仅西北部的山区低于18℃)。
扩展资料:
1、植物资源
泉州市野生植物种类繁多,记录有野生维管束植物212科903属2201种(包括逸生和归化种),其中蕨类植物42科84属199种,裸子植物8科15属20种,被子植物162科804属1982种。
2、矿产资源
泉州市已发现各类矿产46种,地质勘查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29种,其中:能源矿产2种,金属矿产8种,非金属矿产18种,水气矿产1种。主要矿产包括:铁、锰、铜、铅、锌、钼、金、银、煤、硫铁矿、水泥用灰岩(大理岩)等
早年,郑老者在下新厝定居。此地系为惠南通往泉州之古道口。郑以地片划让村民排滩设点。下 *** *** 村民经常挑鱼货来江厝埕(现东园顶街)贩卖。随后,邻近村庄农民也挑紫草、携农产品来此上市交易,逐渐形成乡村集市而发展成街,后因集市迁园坂地之东,故称为东园,以驻地东园自然村命名。
泉州有意思的古巷有很多,即使褪去昔日的繁华,如今的古巷仍值得大家去走走,今天我就给大家推荐几条,仅供参考。
推荐一:桂坛巷
桂坛巷位于泉州市旧城区东南部,从南俊巷至伯府埕。桂坛巷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也给大家讲讲,一种说法是因该巷有一座桂坛宫,故得名;另一说法是该巷位于清源书院南畔,在早期的科举时代,中举登科折桂,书院乃举子云集之处,借喻举子登坛折桂之意,故巷取“桂坛”为名。
推荐二:九史巷
九史巷——在涂门街北后城北向。九史巷的由来蛮有意思的,给大家讲讲,相传古代该巷住着一位讲究文史的学者,人因称其居住地为“究史巷”,因“究”与“九”谐音,而泉州方言“九”与“狗”同音,后化为“ *** 巷”,今定名为“讲史巷”。
推荐三:豆生巷
在泉州,本地人都称豆芽为豆生。在早时,这豆生可是“洗”出来的。当年,在泉州中山南路的一条小巷里,就有几户陈姓人家专门以洗豆生为业。虽然几十年后的今日,这里已经没人再做这行了,但因为以前这条小巷所洗出来的豆生在老泉州名声很响,因此,这条巷子至今仍沿用它以前的名字——豆生巷。
推荐四:南岳后街
南岳后街在中山南路亭前街的后面,该街旧称南岳辅,为通往南门的要道,商业繁盛。
推荐五:九史巷
九史巷——在涂门街北后城北向.相传古代该巷住着一位讲究文史的学者,人因称其居住地为“究史巷”,因“究”与“九”谐音,而泉州方言“九”与“狗”同音,后化为“ *** 巷”.今定名为“讲史巷”。
推荐六:通天巷
在菜巷南段东向。通天巷的由来有个故事:洪承畴之弟洪承畯。愤其兄降清,在其府第对面建一座通天宫,祀奉宋代抗金名将张巡、许远,许远的塑像怒容满面,伸出右手直指洪府。“通天”与“滔天”谐音,寓有怒责洪承畴罪恶滔天之意。其地因称通天巷。
一、清源山
1、清源山是泉州十八景之一,也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由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三 *** 区组成,总面积六十二平方公里。清源山景区方圆有四十华里,主峰海拔498米,与泉州市山城相依,相互辉映,犹如名城泉州的一颗璀璨明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吸引了众多的海外游客。
2、清源山历史上因泉眼诸多亦名“泉山”,城因山得名“泉州”;山高入云又名“齐云山”;位于市区北郊又称“北山”;因山峰鼎峙,故又称“三台山”。
3、自古以来,清源山就以36洞天,18胜景闻名于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赐恩岩等为胜。
二、紫帽山
1、紫帽山位于福建泉州鲤城区西南的晋江市紫帽镇境内,与清源山、朋山、罗裳山号称“泉州四大山”。海拔 517.8 米,因常有紫云覆顶,故名。唐时,山上有金粟洞,元德真人居此修真。据传,山上原有“金粟之洞”四字,为宋宁宗避居此地时手书。明代建有道观和凌霄塔,已毁。现山上尚有宋、明、清石刻 18 方。又因山上花木茂盛,清幽恬静,自古有“紫帽凌霄”之誉,为泉州十景之一。自唐以来,即是著名的旅游风景胜地。
2、紫帽山脉,山岳层迭起伏,有的峻峭参天,有的蜿蜒含蓄,有的玲珑如玉,有的回顾生媚。山间高崖飞瀑,泉水叮当。山下紫湖、紫溪诸湖泊碧波荡漾,或宽或窄,曲折回旋,风韵有致。沿湖四周山坡野地,龙眼、荔枝、杨梅、柿子诸多果树,浓荫蔽空,郁郁苍苍。山中金粟洞、古玄寺、古元室、妙峰院等是唐宋明清历代名人道士的读书修炼之处。保福寺、安福寺、普照寺、五塔岩等都留有历代先贤的佛雕摩崖石刻等印迹。而遍布于山中,形体各异的百处“心”字石刻,更是我国的文物奇观。
3、紫帽山钟灵毓秀,层峦耸翠,是历代诗人名士卜居旅游胜地,如唐末诗人徐寅、北宋道家白玉蟾、元代诗人龚丙、明 *** 学家陈紫峰、清朝诸葛璐都留下有关于紫帽山的诗词佳作。
三、双阳山
1、泉州双阳山在郡城北,由大小相仿的大阳山、小阳山两座山峰并列双峙,与清源山、紫帽山、罗裳山并称泉州四大名山,是古晋江县(其地今属丰泽区)、南安县、永春县三县接界山。在丰泽区部分称双阳山,亦称 *** 山;在南安部分称朋山,在永春部分称双髻山。
2、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山川志》:
“大阳山、小阳山,在(晋江)四十都,距郡城北十余里。双峙若圭,二山合言曰‘朋山’,亦曰双阳,俗又号 *** 山。
3、宋·曾会记略:“泉西北,冈阜连络;若虎而蹲,若龙而奔,黛滴蓝喷,藏烟泄云,自远而来,豁然屏开,双峰对峙,中坦数里。二山木星,有儒朋气象。”
四、罗裳山
1、罗裳山,海拔239.5米,为福建晋江市内第五高山,历来与清源山(海拔572米)、紫帽山(海拔517米)、朋山(一说葵山,又称双阳山)并称为泉州四大名山。
2、罗裳山由来与罗隐不无关系。罗隐是唐代末年一位愤世嫉俗的文人,后不得志,流落闽南。在福建待了14年,足迹遍及八闽大地,留下了许多传说。 何乔远《闽书》记载:“唐末罗隐乞食山下,山下人侮之,隐乃画马于石。每夜出食人禾,追之则马复入石,山下人乃改礼焉。隐为画椿系马,马不复出,今其迹犹潦然云。”这段关于画马石的记载,带着神话的美丽。记载中的故事,一直被罗裳山脚下的人们世代相传着。这美好的传说,为罗裳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