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水怎么补
对于解决干燥问题来说,首先大家想到的便是喝水了。但是这个法子是需要讲求一些章法的。
通过前边的讲述,我们知道,日常所饮之水转化为体液,是需要经络脏腑的参与,并且需要消耗人体能量的。只有适量、适度、小口慢饮、喝合适温度的水,才能最大程度地被身体所利用。
如果不顾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盲目补水,不仅会增加身体代谢的负担,而且那些无法被身体利用的水,对于代谢正常的人来说,只会增加身体的排尿量和排汗量,如此一来,加速了体液的流失,使人越喝越干,越喝越渴;对于代谢出现问题的人来说,这些废物只会滞留在体内,变为痰饮、水湿这样的「坏水」,给身体带来其他的麻烦。
另外,就是喝什么水的问题了。我们可能从小都被教育过,白开水是最健康的饮料,所以在这个场景下,很多人选择的都会是白开水,或者我们称之为淡水。但对于润燥这个问题来说,一味地补充淡水,也只是会增加身体的排尿量和排汗量,无形中又加速了体液的流失。
对于缓解干燥、补充体液而言,我觉得喝淡茶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几乎所有的茶,都需经过沸水冲泡趁热慢慢喝,这样就从某个层面上促使你做到了有节制、有分寸地喝热水。而且喝几口热的淡茶后,你会觉得满口生津,口腔和喉咙都温润得十分惬意,似乎也不觉得那么干那么渴了。生津方能止渴,就是这个道理。
另外,适当饮用果蔬汁,或者蜂蜜水也是不错的选择。蔬菜、水果中的汁液,是经过植物自身消化过后所得,对于人体来说,这比淡水更容易被接纳、利用。而蜂蜜性平味甘,能够补中润燥,对于咽喉干痛、大便不通等问题都可以很好地解决。
秋季适宜榨汁饮用的蔬果:苹果,石榴,橙子,柚子,莲藕,胡萝卜。
秋季适宜食用的蜂蜜类型:土蜂蜜(百花蜜),五味子蜜,五倍子蜜,椴树蜜,枣花蜜。
润燥怎么润
燥是秋季的主气,其干涩之性,伤津又损肺,因此用一些滋阴润燥的食材煮一些汤汤水水的东西为自己的身体加一点「润滑油」,是再合适不过的选择了。
说起润燥的食材,大家首先会想到梨。
《本草通玄》中对梨有「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的记载。如果在秋冬季碰上嗓子干痒、肿痛、声音嘶哑、小便短赤的情况,啃个大梨就能缓解很多。
但生梨性寒味甘酸,《饮食须知》中有记载说「多食令人寒中损脾,萎困金疮……生食多成冷痢」。梨在秋冬是一宝,滋阴润燥少不了,既然我们需要经常迟到,因此用适当的方式加热烹饪一下,消解它的寒性,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梨的选择,中医认为效果最佳的应为鸭梨或者雪花梨。
然后就说到烹煮方法了,一般大家熟知的是煮梨汤,或者直接把梨上锅蒸熟,我这里还有一个法子供大家参考:
梨糖粳米粥
原料:
梨1个,粳米100克,冰糖30克。
制法:
1.梨洗净后,去皮,去核,切成1厘米见方的小块。
2.将粳米、梨、冰糖一起入锅,煮成粥。
另外给大家提供一个糖水的方子,如果您平时容易虚咳虚喘的话,这个非常合适:
二仁蜂蜜水
原料:
甜杏仁(南杏仁)50克,核桃仁50克,蜂蜜25克。
制法:
1.将杏仁放入沸水中焯去皮,捞出。
2.将杏仁放入沸水中煮15分钟,然后放入核桃仁同煮20分钟。
3.煮好后,调入蜂蜜,饮汤食果仁
如果您平日里喜欢煲汤的话,可以选择乌梅、桑葚、粳米、南沙参、玉竹、百合、去芯莲子、银耳、芦根等食药两用的材料。
身体自带「水源」
天干物燥,除了在吃的方面为自己补充水分以外,我们身体还自带着几个「水源」,能够调动体内精气化生体液来缓解干燥的问题:
廉泉穴
这个穴位别名叫「本池穴」。本,根本也;池,储液之器也。本池的意思就是指这个穴位是任脉水液的收聚之地。我个人的体会是,刺激这个穴位,能明显感觉到唾液分泌增加,在喉咙干痒、肿痛,声音嘶哑甚至失声的时候,这个穴位能救急。
取穴:
位于人体的颈部,当前正中线上,结喉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在颈部正中线与喉结正上方横皱纹交叉处。
手法:
用拇指和食指、中指捏揉此穴位,若遇到咽痛情况,可采用适当的力度揪。
太溪穴
太,意思是极大的;溪,就是溪流。这个穴位意思是指肾经的水液在此处形成较大的溪水。对于一些常见的干燥症,如皮肤干燥、眼睛干燥等,常按摩这个穴位能够起到调理的作用。
取穴:
侧坐或仰卧位。由足内踝尖向后推至与跟腱之间凹陷处(大约当内踝尖与跟腱间之中点),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手法:
按压或搓揉,或用按摩锥等工具刺激,每天睡前5分钟左右
涌泉穴
这是足少阴肾经常用的腧穴,从名字来看,它就像身体水液涌出的泉眼一样。经常按揉能够滋养肾水、上济心火,使自己的肾精充足,从而化生津液滋养身体。同时,这个穴位还能缓解人因心火亢盛引起的心浮气躁、焦渴难耐的情况。
取穴:
蜷足,足底前1/3处可见一凹陷,按压有酸胀感,即为此穴
手法:
按压或搓揉,或用按摩锥等工具刺激,每天睡前5分钟左右
更新于: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