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还与逆修:道家丹道修炼的根本原理!

道教丹道 · 2024-02-09 21:42



一、丹道原理及步骤

丹道的根本原理是“返还”、“逆修”:先由成人“返还”为婴童。即由发育后(16岁后)的有漏之体“逆修”成发育前(16岁前)的不漏之体,把成人的精、气、神三物“返还”为婴童的神、炁二物。

再由婴童“返还”为胎儿。即由降生后(0岁后)的神炁分离“逆修”成降生前(0岁前)的神炁合一,把婴童的神、炁二物“返还”为胎儿的一物(即“金丹”)。

在这过程中,一些阶段性的成功标志如下:

1、后天之神(平时待人接物的思维和意识)渐隐,先天之神(“心死神活”的那个“神”,“万念俱泯,一灵独觉”的那个“神”)渐现。

这是踏上真正修行之路的第一步,即“炼己”。

2、后天呼吸渐渐停止,先天胎息(即“命蒂之真息”)渐渐发动。

前人对此有言:“胎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我与诸君说端的,命蒂从来在真息”。

这也称为“炼精化炁”。功成标志为:马阴藏相,如同婴童一般。

3、神炁相吸、相引,互相灌注、交融。

4、最后,神炁交媾、合一,而化为“金丹”。

5、这之后,还有功夫,就不是我所能知道的了。

虽然无为丹道和有为丹道的具体修法不同,但它们在大的关节步骤上,一定是相同的。

二、具体修炼方法


简而言之有三步:

1、由“随息”而渐致“心息相依”。

“随息”做久了,自然而然的“万念渐少”;“随息”做久了,自然而然的慢慢变成“心息相依”。

2、由“心息相依”而渐致“凝神入气穴”。

“心息相依”做久了,自然而然的入静越来越深,功夫到了,终有一天在定中“玄关”自现。这时,神在气中被气所制,思维念头,无法可生,故可谓“心死”(即万念俱泯)。因停止、隐藏后天意念(心死)则先天灵觉自然就会显现出来(神活),会自然而然的感到“一灵独觉、湛然不动”。

功夫到此,“神入炁中,如在深穴”。这时才称得上真正的“凝神入炁穴”。此前,其实既无“可凝之神”,又无“可入之气穴”。

有道友问:什么是炁穴?“凝神入炁穴”的真义是什么?

请好好体会一下“神入炁中,如在深穴”这八个字吧。“凝神入炁穴”是炼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

见玄关而出现自然而然的“凝神入炁穴”后,就可以自豪宣称,我“入道”了。

3、“凝神入炁穴”做久了,自然而然的神识越来越“灵”、“炁机”越来越“盛”(先天胎息渐渐发动),最后,终于渐渐“神炁合一”(即结丹)。

结丹后,就可以宣称,我“成道”了。(“了道”是出胎,我不清楚。)

虽分三步,但实际做起来,可以说是很多步,也可以说是只有一步。

三、具体做法

集中心神,随时保持“警醒”的状态;吸气时不管,呼气时注意;其它一切都不要理睬。

如果思想开小差起杂念了,别怕,丢下就好了。只要及时的警醒,再转回来注意呼气就行了。如此做法,最好的称谓就是“随息”。

做第一步时,不要指望马上就能“心死神活,明心见性”。第一步无法去除“意识”,但把第一步“无欲无求”做久了,会自然而然的进入第二步。到那时,才能逐渐的“心死神活”。

此法的第一个作用:

此法以一念代万念,如同“系马缰绳”。做久了,自然而然的就会使“意马心猿”逐渐减少“躁动”,逐渐变的驯顺起来(即杂念渐渐消失)。这个作用,许多方法都能达到。

此法的第二个作用,就不是所有的方法都能达到的了。

此法的第二个作用:

吸气时不管,呼气时注意。心神自然而然的就会随着呼吸的节奏“一收一放”。这样做久了,自然而然的就会在寂静之中,逐渐感受到体内似乎有一种“气机”一升一降、一开一合。


“气机”的升降开合,开始并不明显,也不能次次都可以感受到。但只要你“无欲无求”的做下去,自然而然的它就会越来越明显,以至于明显的到最后次次都可以感受到。


感受到它后,“吸气时不管,呼气时注意”就会自然而然的逐渐转为“升时不管,降时注意”。这时,你就已经自然而然的进入到第二步—“心息相依”。

更新于:9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