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修得家中净,收得福长住。”
一个干净整洁的家,不仅能吸引人气,更能吸来福气。
房子的干净程度,能看出一个人的生活态度,更能看出一个家庭的福运。
家中这三处洁净无暇,便是世间最好的风水。
宋代洪迈在《夷坚志》中讲:“高堂素壁,无舒卷之劳;窗明净几,有坐卧之安。”
一栋房子,一个屋子,不需要有多富丽堂皇,最重要的是干净,整洁,舒适。
一个干净的房子,才能吸引财神和福气。
有这样一则故事:
古时候,一位刚入职不久的官员,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得到了提升,但身边的同僚没有任何一位不满,反而都十分敬佩他。
一次到他家做客,众人才明白了升职的原因。
他的家中一尘不染,所有的摆设更是坦然有序,无形之中给人一种安全感。
正是在这种温馨祥和的氛围中,养成了他温和谦卑,低调务实的性格。
《大学》中讲:“修身,齐家,治国,方能平天下。“
人只有修好自己的品德,整理好家庭,才能专心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而一个幸福温馨的家,会提升对生活的热爱。
没有家的烦恼,工作自然而然顺心如意,好运,福报也会统统而来。
正所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干净整洁的家,能折射出一个人对生活的热情。
有福的人,能把自己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家有净气,财气自来!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一个人若是在社交上倾注了太多的心力,便会错失生活中很多有意义的事情。
只有把圈子清理干净,断掉无用的社交,才能专注于当下。
著名作家钱钟书才华横溢,拥有无数追求者和仰慕者。
但面对众多粉丝,他只是紧闭大门,潜心修炼。
有一位女士读了《围城》后,颇为震撼,想见钱老一面,钱老只是简单圈默的回了一句:“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又何必认识下蛋的母鸡呢?”
初看,会觉得钱老有些不尽人情,细细想来都是大师的智慧。
钱老一生只对妻儿子女、挚友敞开心肁,剩下的时间都在钻研学问,不断精炼,修炼自己上。
所以当那些沉迷于社交的文人墨客,逐渐被历史的长河淹没时,钱老的作品和名气依旧能熠熠生辉。
生活中,有多少人一辈子只活在一个杂乱无章的交际圈中,只顾着迎合他人,却忘了修炼自己。
要知道,低质量的社交,远不如高质量的独处。
只有圈子干净一点,生活才能轻松一些。
就像钱钟书所说:“不必和那些不三不四的人,说些不痛不痒的话。”
一生中,有两三知心好友,抵得上千万泛泛之交。
人生本就苦短,有三两好友能够叙旧,和家人一日三餐,便是世间最暖的安慰。
内心干净,通透明亮
人的一切都应该是干净的,无论是容颜,衣裳,还是心灵。
孟德斯鸠也说过:“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不仅是外在形象上如此,内心更是如此。”
内心干净,是一个人最好的形象,更是行走江湖最好的名片。
历史上,作家木心曾多次入狱,在入狱期间,更是遭受了诸多磨难,浑身上下都是伤,手指更是断了两根。
等到木心出狱时,众人心想他肯定狼狈极了。
但出狱后的木心惊呆了所有人,干净明亮的脸庞,笔挺的裤子,还有炯炯有神的双眼,让人怀疑木心根本没有坐过牢。
内心干净而又坚定的人,无论遇到任何挫折都能坦然面对。
因为这种干净等到一定年龄后,就会转化成一种”清雅”,变成一种返璞归真的人格魅力。
干净,不仅仅是气质,更是人品与品质。
国学大师梁漱溟曾说:“苦闷的根源,在于心地不单纯。”
内心干净的人,不会因欲望迷失自己,更不会被名利所牵绎。
人,越纯粹,越是简单;心,越干净,越是高责。
无论何时何地都秉承一颗干净的心,才能坦然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活出轻松自在的人生。
庄子说:“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一个干净明亮的房间,若是被堆满了杂物,即使有光照入,也不会通透,一个家,一个人更是如此。
干净整洁的家才能吸来好运,吉星高照;
干净简洁的人际关系才能留的挚友,友谊长存;
干净纯粹的心灵才能看到曙光,迎接美好。
泡个枸杞水就叫养生?清晨跑几圈就叫养生?晚上吃半饱就叫养生?那可真是大大的误解了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养生延寿文化。
我们从《黄帝内经》说起,作为中医养生理论的奠基之作,充分考虑了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在论述人体生理病理时,将天时气候、地域环境、个体差异作为选择养生方法的重要依据,形成了“三因制宜”的养生观。
一、因时制宜
《黄帝内经》十分重视时间节律,认为医者必须通晓天文历法,并将其作为从医的门槛,故《素问·六节藏象论》《灵枢·官针》都说:“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
《素问·生气通天论》更说“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明确指出了人之所以能避外邪之犯,是顺应了时间规律养生的缘故。
《黄帝内经》顺时养生要做到以下三点。
1
顺年节律养生
周年节律指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周期的节律变化。一年之中可分四时,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认为四时阴阳变化是万物生命之本,人要想保持身体健康,必须顺应四时阴阳的消长变化规律。
因此该篇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因时养生”法则,强调要顺自然四时物候之变化而采取“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的养生方法,对养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外,《素问·脏气法时论》《灵枢·五音五味》等篇还提出五脏应五季,五季食物各有所宜的观点,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除一周年之内的节律外,还有五运六气的超年节律变化,运气学说认为,自然气象存在着5年、6年、10年、12年、60年等周期 。
由于每一年岁运不同,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各不相同,人之患病情况不同,治未病所需之药食亦不相同,因此要“司岁备物”方可“无遗主”。
2
顺月节律养生
周月节律指以1个恒星月或朔望月为周期的节律变化,其产生的原因是月球绕地球周期公转。地球上,海水受日月引力而有潮汐,人体气血受其影响而有盛衰变化。
《灵枢·岁露论》指出“月满则海水西盛,人血气积,肌肉充,皮肤致;……月郭空,则海水东盛,人气虚,其卫气去,形独居。”
《素问·八正神明论》亦有类似的论述,并指出“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郭空无治,是谓得时而调之。”
又说“月生而泻,是谓脏虚;月满而补,血气扬溢,络有留血,命曰重实;月郭空而治,是谓乱经。阴阳相错,真邪不别,沉以留止,外虚内乱,淫邪乃起。”
既说明了人体气血盛衰存在月节律变化,还指出了违反月节律而治的不良后果。
因此,无论是治疗疾病还是养生防病,都应当要注意“因月而调”,避免灾祸内生。
3
顺日节律养生
一日分为四时,则朝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因此,一日之中的养生亦当同年节律,朝养生,日中养长,日入养收,夜半养肾。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
将一日分为平旦、日中、日入三时而论,指出人的阳气平旦初生、日中阳气隆盛,日西阳气内收,因此在日西入夜之后,要减少劳作及户外活动,若违背此原则,则会形体困顿。
二、因地制宜
地理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生活习惯、饮食特点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东方生风”“南方生火”“中央生湿”“北方生寒”“西方生燥”,指出五方的气候各不相同。
《素问·异法方宜论》进一步指出五方地理环境、气候因素的不同,导致人的生活习惯、饮食特点的差异。
实质上,特定的生存环境造就特定的生活习惯,造就了特定的人群。人类最原始的养生理念来源于生存过程中本能的趋利避害 。
如《素问·异法方宜论》中的北方人“乳食”,其原因在于自然之中阳气不足而阴气有余,导致“风寒冰冽”,而北方又是“天地所闭藏之域”,作物产出相对较少,故乳食以充饥而御寒;又说“脏寒生满病”,其本义在于提示居于北方,应以避寒而就温为养生第一要务。
西方人由于“多风,水土刚强”,故“不衣而褐荐”,多以致密不透风之皮毛为衣以御风寒。就此而言,不同地域之人饮食习惯、生活起居要根据处生活的环境进行适当调整,必须做到“节饮食”“适寒暑”,方能“安居处”而“长生久视”。
体质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灵枢·寿夭刚柔》说:“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
说明体质源于先天,人在出生之时已初步具备了体质特性。
《黄帝内经》对体质的论述多种多样,如《灵枢·逆顺肥瘦》云:“年质壮大,血气充盈,肤革坚固……此肥人也。……瘦人者,皮薄色少,肉廉廉然,薄唇轻言,其血清气滑,易脱于气,易损于血。……壮士真骨,坚肉缓节监监然。……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
论述了肥人、瘦人、壮人、婴儿内在气血盛衰、皮肉坚脆情况各不相同。而《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则以五行分类,论述木形、火形、土形、金形、水形之人,又以宫、商、角、徵、羽五间对五行之人进一步分类论述,共计 25 种体质,指出各形人体格大小强弱、性格特点各不相同。
《灵枢·通天》则以阴阳五态分类,论述了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阴阳平和之人等五种体质。
此外还有从人格来对体质进行分类的,如《灵枢·论勇》的勇者、怯者,以及《素问·血气形质》的形志苦乐分类。体质不同,其内在脏腑气血之盛衰亦不相同,故养生必须以体质为依据,不同的体质选用不同的养生方法。
2
辨年龄养生
出生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结构、机能、代谢也随之而变化,从而形成体质的差异。
《灵枢·营卫生会》说“老壮不同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则说:“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
指出人在不同年龄阶段时,其脏腑气血盛衰存在差异,少儿至青少年时,人体气血渐充、脏腑功能逐渐强盛,在中年盛壮之后就逐步走向衰老;
在五脏六腑平定强盛之后,脏腑功能从肝开始按照相生次序逐渐衰退,至五脏皆虚、形神相离之时走向生命终点,人体整个生命过程之变化受气血之盛衰、脏腑功能之强弱的影响。
由于年龄不同,体内气血盛衰情况不同,故养生法则必须因年龄而定。
3
别男女养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指出男女存在生理差异,男子为阳,以气为用;女子属阴,以血为本。故男子之养生重在养气,而女子养生重在和血。
《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以女七、男八为阶段详细论述了男女生、长、壮、老、已的规律。男子五八衰老始于肾,女子五七衰老始于阳明。除了说明人的生理状态随年龄而变以外,还与性别密切相关。
《灵枢·五音五味》对女性的体质特点概括为“有余于气,不足于血。”即认为女子受经产的影响而处于气有余而血不足的状态。
综上所述,女子的养生应当以血为根本,要重视阳明的调护;男子养生应以精为根本,要重视肾气的保护。
三因制宜作为养生防病的重要原则之一,是中医理论体系中极有特色的一部分,它要求在养生防病的过程中,必须将人所处的时空环境特异性结合在一起综合进行考虑,知常达变,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
余生,愿你我都能保持这三处的干净,迎接灿烂而美好的人生!
本文作者:国文 国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