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萨钦哲仁波切:死亡时刻都在发生,只是我们未曾觉醒!

藏传佛教Buddhism · 2023-03-01 16:22


在《般若十万颂》当中,佛陀曾言:“悲伤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认为我们有各式各样的财富,像是房子、金钱、朋友等等世俗财富,那么我们也有一种超越世俗的财富。

各位都知道,财富很难获得,尤其是超越世俗的财富;对于佛法初学者,超越世俗的财富更是不多。悲伤”是身为一位修行者应该具备的重要财富之一,秋阳创巴仁波切称这种悲伤为“由衷的悲伤”。 

当然,各位可能会认为,我们生活当中已经有太多令人伤心的事了,但我们一般的悲伤跟我将要谈的代表财富的这种悲伤并不相同。一般的悲伤就像尝试将三颗草莓叠罗汉。 

你怀抱这样的希望:有了一颗草莓之后,就试图将第二颗草莓叠在第一颗上面;第二颗还可以站得住,但是要迭第三颗而且不掉下来就很难了。有时情况更糟,第三颗草莓看起来像是站在第二颗草莓上几秒钟,这可不妙!因为它给你希望,让你觉得下一次会成功,下一次会不同。

我们的生活就有点像是这样。从一开始,我们就一直在尝试各种事物,但鲜少有人觉得自己还可以或自己已经充分活过了人生,我们想的多半是“我还未好好活过”──这样的悲伤是世俗的悲伤。 

当我们谈超越世俗的悲伤,也就是我们将要讨论的代表财富的悲伤,它某种程度上像是一种幸福的悲伤。这有点儿像是聆听一首悲伤的歌,悲伤来自了悟事实,了解到不论你做什么、不论你多么接近成功,第三颗草莓终究只能站立一会儿然后掉落。

了解那样的事实、那样的感觉,基本上就像是嘲笑自己。我们谈的是这种悲伤。 我们就像是在嘲笑自己、自己做事的方式、自己的态度和想法,这对我们会有帮助。

人生如此辛苦,那又怎么样?所以我们不停地逛街购物,仿佛会活上一千年似的。当我们逛街购物,就是尝试把第三颗草莓叠在第二颗之上。这就是为何“由衷的悲伤”是如此重要的财富。 

获得这种财富的唯一之道,先别提“获得”,唯一能让我们开始珍惜、渴望这种财富的方式,就是了解实相。我们要谈的并不是了悟很深奥的实相,譬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次要谈的是很简单的事实,我们别无选择而必须接受的事实──死亡。


但我们谈的不是未来才会发生的死亡,而是现在就正在发生的事实──当下这一刻,我们正在死亡。了悟这种死亡的事实,其实也就是了悟生存的实相。当然各位都知道这点,我会对此详加解释,但不会给各位一张临终时应该如何打包行李的清单。 

这里有个非常重要的议题:转世、来生。如果没有来生,就没什么好担心,你就像一座工厂,当电力耗尽,工厂也随之停止运转。我们都算是佛教徒,所以我们许多人不加思索地就相信轮回转世的概念,并自豪于这样的信仰。相反地,一些无政府主义的科学家们也许自豪于相信没有转世这回事。

从佛教的观点来看,有没有转世,在究竟的层次上都属二元对立,因此我们只能在相对的层次上来讨论转世的概念。不过当我们在相对的层次上讨论,我们基本上是非常模糊的讨论。模糊、笼统、不精准,这是整套相对真理的内在特征。 

同样也是在《般若经》当中,佛陀提到,他告诉一位即将证得初地的弟子,他于二大劫、无数生之中累积了许多福德,并且清净了所有染污。然而这位菩萨心生嘀咕说:“二大劫、几百万次的转世再转世,这真是久啊!”

佛陀回答:“别担心,当你证得初地,你会发现,所有这些转世、新年、圣诞节、国籍变换、转化为各类众生──有时在天上飞、有时在水里游,这些全都发生在火花迸裂又熄灭的刹那之间。”

佛陀又说:“而后当你证得十地,回首发现自己已然渡化了无量无边的有情众生。但如果一位菩萨认为自己已经渡了无量众生,这就像一只萤火虫认为自己点亮了全世界一样。”

佛接着说:“当你一旦成佛,将会发现自己从未是众生、从未努力修行、从未自始即受苦,你甚至也不是佛。” 

上述三段话让我们洞悉大乘佛教令人惊叹的观点。第一段话当中,佛打破了时间的概念,如果没有时间,又如何会有转世来生?第二段话,佛打破空间的概念。在第三段话里面,佛打破道、果的整个概念。


所以转世只存在于时间概念的背景之下。从昨天到今天我持续着,这种相续是我唯一拥有并且能指称为转世再生的东西。这种相续的经验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碰到阻碍为止。 

有一个类似的印度故事写得很好。有一个人总是向克利须那神祈祷,有天他梦见口渴,在梦中四处讨水喝,然后有人给他水,而这水变成了大洪水,他被洪水冲到一个全然陌生的岸边。

他不知道该如何回家,也不知道该如何联系他的妻子与小孩,年复一年,他寻觅归途。在此同时,他遇见一个女孩,和她共组新的家庭。有天他去取水时,从湖面上看见自己的倒影,垂垂老矣,脸上爬满皱纹,胡须灰白。

他感到悲伤莫名,忆起了前妻,就在此刻他突然从梦中惊醒,然后克里希那出现在他面前。抱歉,我知道这应该是要跟佛法有关的教授才对!克利须那对他说:“你怎么了?你要喝水我就给你水了!” 

我提这个故事的原因是,当这个人由梦中惊醒时,他失去家庭、另组家庭等等事情所经历的时间,都在一瞬间消失。由于成长的文化,我们大部分人以为,转世是换一个身体,

而且这在很久的将来才会发生,但我们不应该以为将来才会发生这种事。当那个人看见湖中自己的倒影,他感到非常悲伤,就在那时他惊醒了,也许是看见自己倒影时所产生的悲伤使得这个梦结束了。

因此,佛教徒相信,转世会持续不断至摧毁相续的因缘来到,这是他们理解的方式。这个因缘就是赫赫有名的“证悟”,“证悟”意指从轮回相续中觉醒。

我之所以提这些是因为,如果没有具备上述的观念,死亡意味着什么都没有──死亡实在毫无意义、毫无用处,也不值得被讨论,因为它是结束。但从佛教的观点,死亡并非结束,死亡并非你最后一次说再见的时候,你最后一次说再见应该是在证悟之前的时刻。

在那一刻之前,从佛教的观点,有太多假的再见。因为再次重生,我曾经多次作你的丈夫、多次被你抛弃、多次为你而死,我曾多次被活炸,只为满足你的口腹之欲;反之亦然。


这就是佛教徒思维的方式。这种连续性一直存在,如果你能接受这样的观点,我们才能稍微谈论死亡,这个议题也才会有意义、才会显得重要。

事实上,对于密乘佛教徒而言,死亡或临终是我们生命中非常重要的时刻,需要好好被讨论,因为在死亡的时刻,你拥有最好的机会。你得到这样的机会不是因为你是一个认真的求道者,不是因为你去寻求它,然后得到它。

实际上,我们大部分的人并不会去寻求死亡,死亡降临是因为它是这整套的一部份。对于密乘佛教徒来说,如果懂得运用这机会,它会是个不寻常的加持。 

简单告诉各位为什么这是一个好机会。你曾经有过不忙碌的时候吗?在死亡的状态下,你被迫无法忙碌,因为所有东西都在分崩离析。你的眼睛看不见,你的耳朵听不到,你的身体无法再有任何感觉,这些感官都是受雇于“忙碌”的经纪人。

这些戴着领带、拿着公文包的“忙碌”的经纪人,他们现在全部都被解雇!他们离开了,失业了。所以没有经纪人交代你任何工作,你也完全失业了!

这时候,你得到一个机会,有生以来,你的心识第一次处在一个最自由、最赤裸、最有力量的状态。 

我举一个很好的例子,相信你们一些人有过这样的经验。你们曾梦过自己在飞吗?在梦里,身体这个经纪人处于失业状态,所以作梦有点像是小小的死亡。这不是我杜撰的,密乘经典里有这样的记载,睡眠是一次小小的死亡。

睡梦中,你从香港上海银行的顶楼坠落,而且还可以清楚看见底下所有红色的出租车。为什么?因为身体这个经纪人没在运作,所以你能飞,能从高楼坠落而没有死。

把这样的力量乘上一百亿、二百亿倍,就是你在临终或死亡时刻会经历的感觉。因为这个缘故,死亡成为佛教尤其是金刚乘佛教,一个重大的议题。 


我认为改变我们对死亡的态度非常重要。基于各种迷惑和自私的理由,我们现在对死亡的态度是负面的。对于死亡有如此负面态度的主要原因是不习惯,我们不习惯有人死,就好像对这个人喊一声“喂”,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我们也不习惯这个躯体渐渐发臭,不过这种想法很可笑,因为这情况也发生在我们活着的此刻。不论如何,这是对自我的挑战,所以我们很难把态度从负面转向正面,或至少转到不负面都很难,我就办不到。

记得在我十岁的时候,有人请顶果钦哲仁波切去为一个亡者祈祷。法王带着我去,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死人。各位都知道,在西藏的传统里,我们为死去的人念诵《西藏度亡经──中阴闻教得度》,一遍又一遍快速地念诵。法王当时就是这么做,他没有念诵很久的时间。

然后他对我说:“你留下来,我要走了。”彷佛为了安慰我似的,他又说:“不用再念经了,睡吧。”他走了之后,我试着表现很勇敢。当然那个时候没有电,只有酥油灯。

当夜越来越深时,酥油灯的油也逐渐烧完,火焰变得很大,影子晃来晃去。隔天早晨法王问我:“昨晚怕不怕?”我想我骗了他。然后他说:“嗯,很好!你应该比较害怕活人才对!” 
更新于:2023-03-01 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