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
预测未来,是每一个对未来充满好奇心的驱使下,有一个想法,有的人就是想象一下就算了,而有的人就是把梦想成真了。
诸葛亮是一个人,不是一个神,虽然《三国演义》不像《三国志》一样,它把诸葛亮给神话了,加了很多的迷信说法,仿佛诸葛亮的能力强的超过了很多人,和刘伯温一样,“知前五百年,后五百业”。小说可以用自己的手法吸引读者,但是这也造成一部分人一谈起诸葛亮,就仿佛他呼风唤雨,无所不能。我觉得这是错的。
我喜欢这首诗,“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客观的评价了诸葛亮。
对于未来的预测,有的是可以用规律来预测的,列如,一个好孩子学习好,非常聪明,但是对于他如果一帆风顺的结果就是读名校,上好的大学,大学毕业后,进入一个好的企业,遇见一个对的人,结婚生子。一般都是这样的。因为这样可以说是更好的结果。至于孩子长大以后的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家庭,社会,以及个人的事导致这个轨迹的改变。都没有什么人可以预测的。
预测未来出现偏差也是非常对的,因为除了上帝以外,没有人知道未来是什么样的。为此基督教讲救赎。过去有句话叫“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诸葛亮的成功就是通过了调查研究,并且调查研究的资料越详实,工作越细致入微,成功的可能性很大。但是对于诸葛亮说他的预测未来都是一样的德行!就是调查研究了才有发言权。
以失街亭来说就是诸葛亮的聪明不是对未来预测的。为什么没有避免这件事情的失误呢?除了诸葛亮用错马谡外,我觉得还是诸葛亮对之一次北伐前期做的争取老百姓的工作比较好,没有做好就是对于魏军的救援速度快和守城部队的反应速度快,能够直接放弃不要的城,守住要点,也就是诸葛亮掌握资料对敌方官员还做不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诸葛亮的对未来发展战略,都是一样的通过读书研究的来的。为什么打仗讲究读兵书战策。
朱元璋和马皇后合葬陵的孝陵在位于南京市钟山的独龙阜玩珠峰脚下,这是钟山风水中更好的地方,当然这地方以前就有人葬在那里了,其中就有孙权的陵墓!
其实独龙阜这块地方就有南朝梁时的高僧宝志就长眠于此,朱元璋修建孝陵时就把宝志和尚的宝公塔给迁走,因为宝公塔占据了更好的风水宝地之处,必须迁走,更好的地方当然要留给我朱元璋啦,虽说朱元璋以前也做过和尚,这么不给面子,大家都是同行啊,可涉及到风水问题就什么人都要给我搬走,这没有商量的余地!而孙权的陵墓也在钟山啊,这要不要迁走呢?朱元璋跟修建陵墓的官员说“孙权是一条好汉子,就让他给我的陵墓守门吧!”,所以孙权的陵墓保留在钟山!朱元璋之所以没有迁走孙权的陵墓,之一原因就是孙权陵墓没有影响到孝陵的修建,孙权陵墓没有占据钟山风水更好的地方,而它在钟山的南面,正好是孝陵进门的地方,这不就是天然的给朱元璋陵墓守门嘛,所以英雄惜英雄,他们都是皇帝,用一个皇帝的陵墓给自己守门,这规格高多了,朱元璋很有面子啊!
第二个原因就是体现出朱元璋的大度和霸气,要迁走孙权的陵墓免不了要动土,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动人祖坟很伤阴德,何况孙权陵墓没有影响到孝陵的布局,所以朱元璋没有迁走它!朱元璋用这个来宣示自己的大度,我不是一个人占有钟山啊。还有就是朱元璋用孙权去为自己陵墓守门,不就是宣示我朱元璋比你孙权牛啊,你孙权只是三国诸侯中占据一块地方的蜀国皇帝罢了,而我朱元璋则是统一了整个天下,我比你孙权厉害多了,所以我朱元璋的陵墓就要在你孙权陵墓上面压过你,以后大家去钟山旅游,自然会拿他们做比较,那朱元璋的功绩不就显现出来了嘛,这真是不用花钱的宣传啊,这生意不亏本呢!
诸葛亮在隆中时,曾自比“管乐”,当时人对此都认为他狂妄。从诸葛亮出山到陨落于五丈原的历程中来看,诸葛亮确实无愧于这个自评。
关于诸葛亮和管仲、乐毅在政治思想、治国理念、军事思想等方面相似之处甚多,笔者在此也不一一列出,只是针对诸葛亮和“管乐”二人相似的核心思想做一下对比。
之一、从管仲“尊王攘夷”到诸葛亮“尊王不攘夷”管仲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之一霸,从表面上看是齐国国富兵强、诸侯宾服、四夷远遁,实质上是管仲提出的“尊王攘夷”思想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齐桓公以“尊王攘夷”来号召诸侯,诸侯莫敢不从。从而北逐山戎,南却强楚,九合诸侯,奠定了齐国在诸侯中的地位。
笔者认为,管仲在齐国更大的功劳并不是他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方面的一些改革举措,这都属于技术问题,更大的功劳应该是他“尊王攘夷”的政治理念。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齐国才能够逐步的实施诸多改革举措,不然,就算是齐国再富强,也享受不到周天子赐为“伯”的待遇,齐桓公也成为不了春秋之一霸。
相对于管仲,诸葛亮在这方面的政治理念更进一步,那就是“尊王不攘夷”。
在汉末群雄并起的乱世中,诸葛亮之所以会选择刘备,并为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吸引他的并不是刘备的眼泪,而是刘备那恢复汉室的志向!
现在很多文章中都提出一种假设,那就是诸葛亮如果投靠曹 *** ,天下早就是曹魏政权的了。这种假设根本就不能成立,因为诸葛亮和曹 *** 的政治理念截然不同。
诸葛亮追求的是一种“王道”,辅佐自己的君主像齐桓公那样忠心拥戴天下共主,自己的君主应该是那种叫人又爱又敬的人;曹 *** 追求的一种“霸道”,是想通过压服和威慑来获取天下人的拥护,是那种叫人又怕又敬的人。刘备和曹 *** 相比,刘备无疑是诸葛亮辅佐的更佳对象。
在“尊王”这一点上,诸葛亮和管仲的政治理念相同。不过,在“攘夷”的态度上,诸葛亮做的要比管仲优秀!
综考三国时期文献,很少发现蜀汉政权与西南少数民族之间的摩擦。刘备在攻取益州后,惩于南中汉族地主阶级官吏在少数民族赋税缴纳(主要是实物)时中饱私囊(征一收三),新设立了一个职位庲降都督,全面负责南中事务,大大缓解了南中少数民族与蜀汉政权之间矛盾。
刘备死后,南中汉族大姓雍闓等起兵 *** 。我们在这里要明确的是,南中之叛起初并不是少数民族起兵 *** ,而是汉族大姓奴隶主在刘备死后,希望在蜀汉政权里要求更高的政治地位之举。南中的少数民族之所以也被裹挟进去,是因为受到了汉族奴隶主们的欺骗。
据《华阳国志 南中志》记载:“......闿使建宁孟获说夷叟曰:“官欲得乌狗三百头,膺前尽黑,螨脑三斗,斲木构三丈者三千枚,汝能得不?”夷以为然,皆从闿。斲木坚刚,性委曲,高不至三丈,故获以欺夷。”这种要求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所以,南中群起而叛。
诸葛亮平定南中后,大力扶持拥护蜀汉政权的汉族地主阶级。但是对南中少数民族参与反叛首领部曲(奴隶及半奴隶)的处置,并没有像前世那样,把他们交由胜利者来处理,而是采取了是收纳为主的策略,也就是笔者说的“不攘夷”。
南中反叛时,这些奴隶主部曲对拥护蜀汉政权的汉族和少数民族伤害的比较严重。现在自己失败了,如果把这些人交由胜利者来处理,他们所面对的无疑是水深火热。前世统治者为了安抚拥护自己的一方,通常采用把这些反叛者交由胜利者来处理,以弥补他们的损失。这种处理办法埋有极深的隐患,也对两汉南中少数民族反叛屡禁不止做了更好的注脚。
诸葛亮惩于前人的失策,采取了一种全新的办法,那就是在这些部曲中挑选强壮的人编为蜀汉政权的正规军,并且把他们的家属迁到成都附近。这些部曲由过去的奴隶和半奴隶身份变身为拿国家俸禄的正规军,家属又和自己一同迁徙,免于流离之苦,无疑是一步登天!这支部队就是蜀汉政权的一支主力军 — 五部营军,也叫“无当飞军”。在蜀汉政权屡次与曹魏政权的战争中,这支军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名将王平就是这支“无当飞军”的统帅。
对于没有被编入五部营军的部曲如何处理?诸葛亮也有安排,把他们编入南中地区的地方部队,也属于国家编制。诸葛亮平定南中地区不久,曾发生过一次小型的叛乱事件,就是这支被留在南中的地方部队平定的。
由此可见,诸葛亮在如何对待少数 *** 上的策略是优于管仲的。
相对于蜀汉政权,三国时期史书中记载的关于曹魏政权和孙吴政权统治地域的少数民族反叛事件接连不断,这不能不说诸葛亮的民族政策做得好!
蜀汉政权的民族政策不仅使南中百姓得到实惠,而且还吸引了位于北方的鲜卑民族。在《三国演义》中有个著名的桥段“安居平五路”,其中北方鲜卑一路,由鲜卑王轲比能率兵十万进犯阳平关云云。其实,轲比能率军并不是来进攻蜀汉的,而是慕义来配合诸葛亮北伐的。这虽是诸葛亮统一战线的成果,但是如果诸葛亮的民族政策做得不够好,轲比能也不会不远千里慕义来投。
第二、同样是“攻心为上”,诸葛亮和乐毅的深浅程度却有不同乐毅,战国名将中一颗耀眼的流星!从最初默默无闻,到率燕军横扫齐国七十余城。短短五年间,创造了我 *** 事史上的神话!可是,又像一颗流星一样,迅速消失在茫茫的历史烟海中。他虽没有留下过什么军事著作,但是其在攻齐战役后期使用的“攻心为上”之策,却给后世的诸葛亮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乐毅攻齐的事迹笔者就不在此一一叙述了。
乐毅在横扫齐国七十余城的大好局面下,却止步于莒城和即墨两座城下,以至于在被替换后,被田单翻盘,灭齐大计最终功亏一篑!
乐毅之所以止步于莒城和即墨二城,就是想通过“攻心为上”的策略来收拾齐国的人心。此计好是好,不过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却未必是上策。莒城和即墨固然难攻,但以当时燕国的军力要想把它攻下来也不是什么难事。
乐毅之所以要采取“攻心为上”之策来示好齐人,一是因为乐毅认为对齐国的战争已经胜券在握了;二是太贪心了,是想把齐国吞并。如果能做到,那么,燕国就会成为战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
可是,乐毅却忽视了战国其他五雄的感觉,他灭齐此举无疑是打破了战国时期战略格局的平衡,其他五国会任由燕国就这样的吞并齐国吗?根本不可能!所以说,乐毅此举从战略上就是错误的!
由此也可以看出,乐毅只是一位高明的战术家,却不是一位战略家和政治家!
相对于乐毅,诸葛亮在使用“攻心为上”之计的时候,就高明得多。其中,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诸葛亮讨伐南中之战。
“七擒孟获”是小说家言,当不得真。但是,诸葛亮确实是找到了南中地区屡叛的症结所在。我们要知道,三国时期南中反叛的原因和两汉时期反叛的原因是不同的。之前是汉族官吏压迫少数民族引起的叛乱,而三国时期是汉族地主阶级为了自身的政治利益来欺骗少数民族叛乱。
从事后的结果来看,南中少数民族彻底地归顺了蜀汉政权,终诸葛亮之世没有再叛,这在两汉的历史中是奇迹。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大好局面,主要在于诸葛亮是站在民族团结的立场上来为少数民族解决问题,尤其是对待参与叛乱的少数民族部曲的处理,开了少数民族部队进入国家正规军的先河。
诚如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所言:“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尤其是这些“甲兵”,绝大多数都是由南中贡献的。并且还有南中少数民族组成的五部营军来冲锋陷阵,蜀汉政权大得其力。诸葛亮在南中地区至今仍然受到爱戴,就可以使我们看出当初诸葛亮是用真心换来了南中部族们的真心,并不是在利用他们。
结论与管仲相比,管仲的“尊王攘夷”,对少数民族采取的是打击排斥的态度;诸葛亮“尊王不攘夷”,采取的是容纳的政策,由此获得了少数民族的支持,并为我国的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与乐毅相比,同样是“攻心为上”,乐毅是在利用齐国人,而诸葛亮却是不分汉蛮,在真正意义上把少数民族纳入了蜀汉政权。
同样的策略,使用者的初心不同,其结果自然不同,在这一点上,诸葛亮远胜管仲和乐毅。
有很多歌是由于内地当时的特殊年代,造成了题主问的这种情况。
1、1937年,电影《三星伴月》主题歌《何日君再来》,周璇原唱。后被邓丽君翻唱,火遍大江南北。
2、1949年,电影《阿里山风云》主题歌《阿里山的姑娘》,原唱张茜西。后被青山、邓丽君翻唱,反响一般。直到1984年春晚,由香港歌星奚秀兰翻唱后大火!
3、同是四十年代,由吴莺音原唱的《明月千里寄相思》,发行后大卖,但很快被战火纷飞的年代淹没。后被蔡琴、邓丽君等翻唱过,蔡琴版中规中矩,无甚亮点;邓丽君版简直就是国语粤剧的味道。直到1989年,由徐小凤把该歌通过春晚推出后,精美的配器和深情地演绎,加上小凤姐盈盈可握的细腰和巅峰颜值,从此成为徐小凤在内地歌迷心中的代表作。
4、 *** 歌手文章可能是最倒霉的艺人。自己原唱的《故乡的云》、《三百六十五里路》分别在1987年、1988年被费翔和包娜娜包圆了。等他自己参加1990年春晚的时候,只能唱了两首不痛不痒的歌。可叹啊,都是命。
5、央视春晚在那个年代,是一切歌手走红内地的更佳平台!包娜娜算得着了。凤飞飞原唱的《掌声响起来》之前无一丝波澜,被包娜娜在春晚上应景的一唱,顿时成了她的成名作。
6、邓丽君《又见炊烟》在她众多代表作中属中下等,被王菲翻唱了一个不伦不类的改编版,刻意造作的唱腔和凌乱的配器毁了一首佳作。本为劣品,谁知人家就是有命儿,被冯巩的一部电影带火了!2001年,《谁说我不在乎》里,演冯巩女儿的李小萌那充满叛逆的“又见炊烟”完全按照王菲的唱腔来,从此再也想不起邓丽君原唱是咋唱的了![捂脸][捂脸]
其实,类似这种原唱变路人,翻唱成经典的歌曲还有很多,大多跟时代发展有密切关系。原唱也好,翻唱也罢,最终目的还是带给歌迷美的享受。感谢那些创作出优秀作品的音乐工作者们!
自古,每行每业都有其崇拜祖先或保护神的习俗,希望他们能保护行业的顺利发展、生意兴隆。比如做生意的供奉财神爷,老师们世世代代都把孔子当作楷模,酿酒师崇拜杜康,现在许多公司也崇拜财神。然而,一些行业崇拜的祖先或保护者有些可笑。
之一:盗墓人拜曹 ***
自古以来,盗墓者一直被人所唾骂,但是总有一些人深谙盗墓,这里面涌现了无数“风云人物”。在五千多年的漫长历史上,主要有四大门派,摸金派、发丘派、搬山派和卸岭派,这其中以摸金派中的摸金校尉最为引人注目。
摸金校尉之所以如此引人关注,更大的原因是如今盗墓题材的小说、影视题材等的风靡。从史书上的记载来看,如今人们更多的赞成曹 *** 是摸金派的祖师爷。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曹 *** 为了筹集军饷,想出了盗掘古人坟墓的办法,为了让自己的做法能够名正言顺,他专门设置了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军职。通俗来说,曹 *** 就是组建了一支专门用于盗墓的军队,“ *** 发兵入砀,发梁孝王冢,破棺, 收金室数万斤。”
摸金校尉一词出自《为袁绍檄豫州》。
官渡之战时,袁绍命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写《为袁绍檄豫州》,用来征讨曹 *** ,原文如下:“ *** 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意思就是:“曹 *** 又设置了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这两个职位,专门用来盗墓,偷盗过的墓穴,连尸骸都露在外面。”
据说,曹 *** 用从梁王墓中盗得的宝物,养活了手下的军队3年。
除了曹 *** 外,盗墓这一行还有很多“名人”,比如五代温韬、民国孙殿英等人。而近代史最有名的盗墓,当属东陵大盗孙殿英,他带人盗掘了满清清东陵多座皇陵。
然而,跟五代十国时代的温韬相比,孙殿英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温韬驻守关中地区七年,竟然把唐朝18座皇陵全部盗掘,只有唐高宗李治和一代女皇武则天合葬的乾陵,只 *** 了地上部分,免遭于难。
这样的“丰功伟绩”,连曹 *** 的摸金校尉们都甘拜下风。
所以说,曹 *** 是古代更大的盗墓贼,虽然说曹 *** 并不是古代的之一个盗墓贼,但是能够被称作祖师爷,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第二:黑帮拜关羽
关羽,这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他生前是汉寿亭侯、前将军,死后被刘禅追谥壮缪侯。他身在曹营心在汉,尽管曹 *** 赠金钱美女,也未能使他动心,最后还是投刘备而去。但是在曹 *** 山穷水尽的时候,他不忍赶尽杀绝,在华容道义释曹 *** 。所以,关羽成了忠义的代表人物。
关羽死后,地位开始节节高升。北宋面临着内忧外患,关羽忠义勇武的品质契合了统治者的需要和整个社会的心理需求,宋哲宗封关羽为“显烈王”,后尊信道教的宋徽宗即位,更是进一步提高了关羽的地位,敕封“义勇武安王”,从祀武成王庙。元代封关羽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清朝统治者也不断对关羽进行加封,顺治敕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康熙尊关羽为夫了,与孔子并称,在国家祭祀中,关羽与释迎牟尼、观音菩萨相提并论,成为清朝重要的祭祀神祇。清宣宗道光皇帝,追封关羽“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可谓彪炳千秋了。而且这都是非常正式、写在官方记录里的 *** 行为。关羽也正式获得了和孔子并列的官方版“武圣”的地位,不再仅仅限于民间崇拜。
然而更不可思议的是,在被官方不断加誉的同时,关羽也成为中国 *** 势力供奉的偶像和神明。这是缘于何故呢?
关羽生前和死后,留给世人的印象是两个——“勇猛”和“忠义”。其勇猛,演义吹捧下有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降于禁斩庞德,史书上有斩颜良、降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的赫赫战功;其忠义,有身在曹营心在刘之假降曹、千里投刘备,桃园结义三兄弟患难与共、终成大事之举。
易中天先生在评三国时曾说,曹 *** 的集团像公司,孙权的集团像家庭,而刘备的集团如果打个比喻,最像帮会,刘备很多场合被称作大哥,而不是主公;排资论辈很严重,关羽、张飞更先追随,地位显赫,无人可及;不讲道义,巧取豪夺、不择手段。
照此说来,关羽的角色,就很像帮会中大哥的结义兄弟兼一号打手。其勇猛,舍生忘死、甘冒矢石护卫老大理所应当;其忠义,无限忠于大哥、永不背叛大哥,守护集团利益,顾念兄弟之情,帮助老大(集团)巧取豪夺各种利益,也属分内之事。
他的义,是对自己人的尊重关爱,是对亲近的人的仗义;他的忠,是不问是非曲直、不分青红皂白、不计个人名利得失的拥护老大和维护集团利益的死心塌地。这和三合会的帮规“一旦进帮、不得出帮”、“不准同帮相残”以及 *** 所讲的哥们儿义气实在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后来清朝的天地会供奉关羽、祈为神明,到后来青帮、三合会、竹联帮都供奉关羽,再到一般小 *** 拜关羽,和关羽作为类似于帮会之一打手的形象、无限忠于老大的把兄弟形象、无限维护团体利益且不惜巧取豪夺、不择手段的帮派 *** 形象,其实是分不开的。
所以关羽做个军神恰难当,做个 *** 的偶像名副其实!
第三: *** 拜岳飞
岳飞死后宋宁宗时追封为鄂武穆王,理宗时改谥鄂忠武王,身后之荣比古人关羽有过之而无不及。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万历帝令司礼 *** 李恩,到北京正阳门上九疏珠冠一,真素王带一,四幡龙袍一,黄牌一,加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加封岳飞为“三界靖魔大帝忠孝妙法天尊岳圣帝君”。同时封关羽、岳飞为帝君,其实这也是关羽首次被朝廷封帝号,和岳飞同时建庙合祀。
可能这一点很多人无法理解,为什么 *** 要拜岳飞呢?这个事情还得从明朝说起,明成祖朱棣设立东厂,东厂里面全是 *** 。朱棣本意是希望他们忠君爱国,为国效力,于是亲笔题字“流芳百世”,悬挂于东厂大厅。
东厂其实就是古代的特务组织,专为皇帝服务,监察百官和老百姓。 *** 们一致认为忠君爱国的代表人物就是岳飞,于是东厂 *** 便把岳飞供奉起来。因为在他们看来,自己对皇帝的忠心就像岳飞一样,虽死不悔的那种。
不仅如此,这些 *** 还瞧不起文臣,不屑与他们为伍。明末阉和东林势同水火,就是很好的证明。但是这些 *** 却并没有像岳飞一样流芳百世,而是遗臭万年。
第四:青楼拜吕洞宾
根据正史的记录,古代的青楼女子会拜管仲,因为,他是之一个把青楼变成了国营机构。据《战国策》记录:“齐桓公宫中七市,女闾七百,国人非之。”这就是指齐相国管仲开设的公营 *** ,这 *** 所赚的钱财都归国库所有,用于军费开支。管仲,春秋时期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清人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就说:“娼族祀管仲,以女闾三百也。”明清时扬州等地的 *** 里常供奉的保护神就是管仲。 *** 里不仅设有管仲牌位, *** 们还要给管仲扣头烧香,以祈求生意兴隆。
古代“青楼”,原本指豪华精致的雅舍,有时则作为豪门高户的代称,然而随着娼妓业本身的发展,宋、元以后,“青楼”真正成了烟花之地的专用名词。而青楼中 *** ,古时称为女乐,即音乐歌舞演艺者。秦汉以前称“官妓”和 “营妓”,直到唐宋以后叫“市妓”和“私妓”,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青楼 *** 。
不过还有拜吕洞宾的。传说八仙之一的吕洞宾看到青楼女子过得艰辛痛苦,曾经下凡点化了青楼女子,所以青楼女子对吕洞宾还是比较尊敬的,尤其是那些从良的更加会拜吕洞宾。
欢场女子的生涯,是“一双玉臂千人枕,一颗朱唇万君吻”,“洒向人间是 *** ”。对所有付钱的男人,她们都会和他们说的情意绵绵。她们的虚情假意做多了,对她们的真正感情生活却是有很不利的影响。
欢场女子为了找到自己的真正感情生活,找到一个很好的人生归宿,每年农历四月十四吕祖(吕洞宾)诞辰这天,欢场女子很多会到吕祖庙上香许愿,祈求吕洞宾保佑平安,还要在庙里买一朵“神仙花”带回去,为的就是图个吉利。也可在宗教及神楼里请来吕祖的画像或塑像,在家供奉,也可请来一幅“八仙”图,贴在自己房里。
更新于: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