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会想到,乱七八糟这个成语的背后,是两场灾难性的战争?

长风文史 · 2024-10-25 16:22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语言文化更是多姿多彩,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成语,就是汉语言文化其中瑰宝之一,它们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底蕴,使得它用几个字就能表达出丰富的意义,简约而不简单。

熟练掌握中国成语之人,在交谈中是很容易达到“语出惊人”的效果。

如今我们常用的成语有很多,它们的来源渠道也极为广泛,有的来自古代的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有的是由历史故事演变而来,例如“背水一战”;

还有的源于文人作品,如“青梅竹马”,还有的是从民间口语中提炼而来,例如“张三李四”……

这些成语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已经成为了汉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能力,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传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乱七八糟”也是如今常用的成语之一,被我们拿来形容毫无秩序及条理,乱糟糟的样子,可以用在生活、感情等多个方面。

我们都在用“乱七八糟”这个成语,却很少人知道这个看似平常的词汇背后,隐藏着两段波澜壮阔、充满血与泪的历史。

乱七——西汉的七国之乱。

西汉初期,刘邦总结秦楚灭亡的经验,为了刘家江山的长治久安,在消灭一众异姓王后,采取了分封了同姓王的政策,随即和朝臣们达成“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白马之盟。

可人都是有野心的,第一代同姓王还好,对朝廷老老实实,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诸侯王的势力与野心逐渐壮大,同样对朝廷构成了威胁。

汉景帝即位后,意识到这样下去可不行,于是为了集权,便采纳了御史大夫晁错的建议,实行削藩。

这样一来,各国不干了,以吴王刘濞为首的吴、赵、楚、胶西、胶东、济南、菑川七国,大规模起兵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他们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借口,对抗朝廷,史称“七国之乱”。

事变最初,七国叛军声势浩大,汉景帝一看慌了神,便采取了妥协的策略,将提出削藩的晁错给砍了,希望能够平息诸王怒火。

可他们喊出的口号只是幌子,内心里其实想当皇帝的,哪会如此满足,反而更加肆无忌惮向朝廷发起进攻。

在关键时刻,汉景帝任命周亚夫为太尉,率领军队进行平叛。

周亚夫采取了灵活的战略战术,他避开了叛军的锋芒,切断了他们的粮道,使叛军陷入了困境。

经过几个月的艰苦战斗,周亚夫最终成功地平定了七国之乱,维护了西汉王朝的统一和稳定。

七国之乱虽然被平定,但它对西汉王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导致了社会秩序的混乱和人民的苦难,许多地方遭到了战火的破坏,百姓流离失所,到处乱糟糟,所以叫乱七。

八糟——西晋八王之乱

晋武帝司马建立西晋后,从司马篡魏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了原因,那就是曹魏没有分封宗室子弟出去,导致灭亡的如此迅速。

于是大聪明的他,一面压制士人,一面在全国范围内大封宗室子弟为王,并且还赋予他们很大的权力,有钱有兵,就是希望这些王爷们能够好好巩固皇权。

如果他的继任者有作为还比较好,可他选了一个智力低下的司马衷即位,导致朝政都由皇后贾南风掌控。

贾南风这个女人人丑多作怪,为了自己的权力,一顿骚操作,引起了诸王的不满。

赵王司马伦率先起兵,杀死贾南风,随后诸王纷纷效仿,互相攻伐,争夺权力归属,最终司马家内部的这场战争持续了十六年之久,史称“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场极为惨烈战争,不仅使得西晋王朝的统治陷入了混乱,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而且直接导致了接下来五胡乱中华、南北十六国的悲剧,以及中原地区陷入了长达数百年的战乱,因此用“八糟”来形容。

西汉的“七国之乱”和西晋的“八王之乱”,都是历史上混乱无序的状态时,后来有些就用简洁明了的“乱七八糟”这个成语来概括表达。

久而久之,这个成语就流传下来了,并且被人所常用。

更新于:28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