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智慧:几十万海路揽海于胸 30年痴心逐梦终成画海大家

新华网 · 2024-10-19 11:16

逐取中外之法,成一家之“海”

周智慧

草吐绿,枝露芽,早春的北京,大地在蛰伏一冬后悄然苏醒。在东北面通州区宋庄公路一侧,一排三层红墙楼房颇有些引人注目,中国大海美术馆和她的主人周智慧(笔名周天)就在这里创作传播中西结合的大海画技法及作品。

在北京通州有一个闻名全国的宋庄艺术村,来自全国的2000多名艺术家聚居在这片方园数十公里的10多个村落里。周智慧和众多艺术家们的创作吸引了全国乃至世界的目光。

30年痴心逐梦终成画海大家

一幅幅大海中国画西式装裱悬挂在数层楼偌大的展室里,经典的当代书画收藏和古董收藏以及丰厚的家当,显示出主人的不凡实力。出生于洞庭湖畔益阳市平民之家的周智慧,没有任何背景,完全靠着自己的天赋和勤奋,创造出颇让同行艳羡的事业和成就。

受父亲书画的熏陶,周智慧3岁开始写毛笔字,之后兴趣转向画画。1974年,时年18岁的周智慧因绘画才能入伍南海舰队,称自己为水命的周智慧自此与大海作伴。3年后因绘画才能被调到海军俱乐部,一个礼拜天,周智慧去颐和园游玩,在万寿山佛香阁后面看见一块石碑上刻着三个字“智慧海”,为乾隆皇帝所题。周智慧凝视石碑,觉得甚是巧合,不由得想:这难道是让我周智慧画大海吗?遂定下心来:以画海为己任。

颇有绘画天赋的周智慧画山像山、画水像水,惟独画海不入形,怎么画也不像。他托朋友去国家图书馆、中国美术馆查找,既没有技法专著,也没有画谱。好不容易查找到宋代画法马远画的洞庭湖8幅小斗方,和清朝袁江、袁耀父子画的蓬莱楼阁。可3位大师画的湖面和海画都是用线勾出来的,典型中国式图解性的、概念化的海面、海浪。古人无可借鉴,前路不见光明,受人嘲笑,内心苦闷,要是画山水、动物,早就见天日了,但是倔强的周智慧坚持画海一条路走到黑。

勤奋是成功的惟一阶梯。在西沙群岛体验生活,退潮时周智慧爬上海岛写生,不知不觉把涨潮的时间忘记了,差点葬身大海。在东海岸边一个山崖上写生,被突然而起的巨浪卷下来挂在树枝上。废寝忘食,忘却危险,痴傻练习,他画的速写300多本,垒起高达10多米。“艺术家要吃别人吃不了苦,耐得住别人耐不了的寂寞,才能达到别人达到不了的成就。”周智慧平静而言。

几十万海路知海爱海揽海于胸

从洞庭湖走向五大洋,周智慧第一次出海就呕吐不止被担架抬下船。有一次,舰队在太平洋深处航行遭遇强台风,巨浪从海面卷到天空,把36米高的桅杆黑压压地覆盖在身下,船体一厘米多厚的钢板硬生生地被打断,“仿佛英国大画家约瑟夫·透纳笔下世界末日一般地恐惧”。周智慧深深地震撼:大海具有吞没一切的无比威力。而当朝阳从东方出现,红色的大海无比壮丽,落日的大海则金碧辉煌。

他乘坐直升机,用绳子把自己捆在窗口,探出半个身子从空中观察大海。他跟随探测船潜到海底,在500米深处看海洋世界。25年海军生涯,周智慧从北到南,走过了北起鸭绿江边,南到北仑河谷祖国的1.8万公里海岸线,3000多个岛屿。他绕地球2.6圈,驶遍世界各地大海。周智慧说:“只有征服了大海,才能征服自己。”

海洋是地球最大的单元物体,是人类生命的起源、摇篮,动可气吞山河,静则一平如镜。在与大海的搏击中,周智慧吸大海容纳一切、吐故纳新、汪洋恣肆之气魄,纳大海内涵丰富、生命永恒、博大博爱之胸襟。他说:“大海就是我的母亲,我就是大海的儿子;大海给了我精神力量和艺术生命。”

喜欢穿颜色鲜艳的衬衣、外套,佩戴戒指和项链,半头稀疏长发飘在脑后,有一半土家族血统的周智慧是一个亲和力很强的人,额头突出,身材中等,乐观、开朗、直率而热情。他脸上放着自在的笑容:“我没有忧愁,什么事情拿得起放得下,做人做事都一样。”他两只有神的眼睛看着记者强调:“我没有敌人。”近几年来,他通过义拍捐款几千余万元救灾济困。

在继承中创新 在创新中发展

中国美术源远流长,人才济济,成就辉煌,但以大海为题材的名家名作却寥若晨星。受限于水墨、宣纸等制材,中国画难以表现大海的浪花、波涛汹涌那种油画才能够表现出的立体动感。中国绘画有山有水,花鸟、动物、人物众多,惟独缺少生命摇篮“海”的呈现。周智慧却偏向这个千古难题发起挑战。

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创新。1987年,周智慧走进中国美术最高学府——中央美术学院进修。在两年多时间里,他学习油画,师从李骏、苏高礼、戴泽等教授,学习西方油画人物造型、色彩、构图和大型作品等技法,潜心研究约瑟夫·透纳、约翰·罗宾逊、埃瓦佐夫斯基等世界绘画大师的技巧、风格、意识追求和规律符号。1992年,他再次走进中央美术学院,反过头来再学习古老的中国绘画。从李可染处学构图和用墨,从女画家周思聪处学人物造型和色彩运用,从刘大为处学观察人物、表现人物。

从油画的具象造型走进中国画的写意,从西方的想象到东方的意象,把西画观察对象的方法和造型的功力注入中国画,把对大海的静观默察融会到对大海人格化的动态思考。读海之文章,听海之音乐,思海之哲学。中法西法,画内画外,两相交融,在2000年新世纪的曙光中,周智慧终于创作出第一幅较为成功的大海作品《天涯海角》。

画大海最难之处在于“留白”,大海作品的白色是画面主体,但主体却不能画。西洋画画海比较好画,用加减法,海以白色为主,可以画细的部分。中国画留白的部分,表现的地方不让画,画错的不能改,白浪不能改,中国画画海最难之处在于此。但中国画气韵生动,这是油画画不出来的。周智慧介绍,如果用白颜色画海浪,宣纸上的效果画不出来,会厚,会发腻,会把海画死。更重要的是,多年后,白颜色会发灰、发黑。没法画,只能留白,用“留白法”画海浪。同时,画暗部,画背景,把海浪衬托出来,也就是用别的颜色“挤”出来。一遍一遍加深,一遍一个层次,干了再画,这叫“积墨法”。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有一天晚上,周智慧梦见自己作画时,身上穿着一件奇怪的衣服,有很多兜子,兜子里有很多颜色的瓶子,突然一个海浪打来,宣纸打湿了,兜子里的颜色都倾倒在宣纸上,他低头一看,颜料被海水冲得肆意流淌,幻化出十分美丽的画面。根据梦境做实验,遂成“泼水法”。

10年中,周智慧创造出108种画海技法,如巨涛法、细浪法、远海法、卷浪皴、平波皴、透明法、海鸥法等。在中国当代绘画史上,齐白石泼墨,张大千泼彩,而周智慧则泼水。

10年生活,10年技法,10年形成画海风格。周智慧创作大海题材国画作品3000余幅,先后在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举办画展90余次,出版《中国画山水画技法》、《大海画技法108法》等著作;身为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曾任海军展览馆馆长、中国民族画院院长,被国务院授予有特殊贡献专家称号。他创作的大海作品曾获得多个全国大奖,创作的《碧海丹阳》《锦绣江山竞朝晖》《吞云吐月》等作品悬挂在***等重要场所,被故宫博物院收藏。

真实而有意象,壮美而透力量。周智慧被俄罗斯国家艺术委员会授予俄罗斯艺术科学院院士荣誉,这是该院第一次将荣誉授予亚洲艺术家。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院长察尔金说周智慧:“是中国的埃瓦佐夫斯基,也是东西方绘画绝妙相融的最好代表,作品水平属世界一流。”中国文联副主席冯远评说周智慧的作品:“彰显着一个永恒的主题:人的精神是不可战胜的以及人的生命价值的伟大。”著名美术评论家张驰说,周智慧作为当代画海第一人“把西画的色彩观念引渡到宣纸上来,创立了山水画新科……用中国水墨画大海,的确创立了前人没有的新技法。”

周智慧对此前的作品有诸多不满意,他坦言下一步将把中国的历史、人物、故事融入其中,运用创新的技法,创作出更有价值的大海作品。(记者李仁虎)

更新于: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