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世界卫生组织(WHO)新发布的《2024年全球肝炎报告》中指出,2022年全球约有2.54亿人有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感染;110万人死于乙型肝炎病毒(HBV,简称乙肝病毒)感染所致肝硬化、肝细胞癌或肝衰竭等相关疾病。与2019年的82万死亡人数相比,这个数字明显增加。
而中国是“乙肝大国”,有报道显示,2022年乙肝病毒感染者达7974万人,占全球的三分之一,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有2000-3000万人。
图片来源:123RF
更令人担忧的是,目前中国的乙肝病毒感染者中,只有15%的人接受治疗,也就是说,有近九成的感染者未得到治疗。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已经感染或患病;也有人认为“没有症状也就不需要治疗”。
虽然乙肝病毒可以在患者体内保持“隐蔽”状态,使患者不出现症状;但如果如不及时治疗,病毒可在特定条件下重新激活,使患者处于肝损伤的高风险中。
据统计,在未经治疗的慢性乙肝感染者中,约有25%的人会死于肝硬化并发症和/或肝癌;如果仅统计男性感染者,这一数字将上升到50%。
不过,上面这两种都是慢性并发症。严重的情况下,乙肝病毒感染者也可能出现一些急性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遇到这5类情况,必须马上入院治疗:
肝硬化急性失代偿引起的急性并发症(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病程较快的急性肝衰竭;
亚急性肝衰竭;
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
迅速且程度严重的肝性脑病。
1.肝硬化急性失代偿引起的急性并发症
临床上常根据是否曾出现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将肝硬化分为代偿期及失代偿期:
代偿期肝硬化:病理学或临床诊断为肝硬化,但从未出现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或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者,可诊断为代偿期肝硬化。
失代偿期肝硬化:肝硬化患者一旦出现腹水、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或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门静脉高压症),即诊断为失代偿期肝硬化。
一旦发展到肝硬化失代偿期,没进行肝移植的患者5年总死亡率高达85%。而如果还合并有腹水、胃肠道出血,1年死亡率分别为20%和57%;合并感染及肾功能衰竭,1年死亡率达到67%。
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也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非常常见且致死的并发症之一。25%-40%的肝硬化患者会发生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首次出血的死亡率达30%。尽管近年护理水平及诊治水平不断提高,但6周内的病死率仍可达10%-20%。
这个疾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乏力、食欲减退、呕血、黑便等,有的人可见腹部“青筋”(静脉)突起。如果出血过多,还有可能出现血压降低、四肢冰冷、昏迷休克等症状。一旦出现这些情况,要立即就医。
图片来源:123RF
2.病程较快的肝衰竭
根据病史、起病特点和病情进展速度,肝衰竭分为4类:急性肝衰竭、亚急性肝衰竭、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本文主要讲的是起病较快的肝衰竭,也就是前三种。
(1)急性肝衰竭
急性起病,无基础肝病史,2周内出现以Ⅱ度以上肝性脑病为特征的肝衰竭。
主要症状表现为:极度乏力,并伴有明显厌食、腹胀、恶心、呕吐等严重消化道症状,短期内黄疸进行性加深,有出血倾向(凝血功能障碍)。
入院检查,可能有这些异常结果:血清总胆红素≥10倍正常值上限(ULN)或每日上升≥17.1 μmol/L;PTA≤40%(或INR≥1.5),且排除其他原因;肝脏进行性缩小。
(2)亚急性肝衰竭
起病较急,无基础肝病史,2~26周出现肝衰竭的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表现为:极度乏力,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黄疸迅速加深,伴或不伴肝性脑病;有出血表现。
入院检查,可能有这些异常结果:血清总胆红素≥10×ULN或每日上升≥17.1 μmol/L;PTA≤40%(或INR≥1.5),并排除其他原因。
(3)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
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短期内出现急性肝功能失代偿和肝衰竭的临床表现。可合并包括肝性脑病、腹水、电解质紊乱、感染、肝肾综合征、肝肺综合征等并发症,以及肝外器官功能衰竭。
主要症状表现为:黄疸迅速加深、有出血表现。
入院检查可能有这些异常结果:血清总胆红素≥10×ULN或每日上升≥17.1 μmol/L;PTA≤40%(或INR≥1.5)。
图片来源:123RF
根据器官衰竭的数量,可以将慢加急性肝衰竭严重度分为1~3级:
1级:单器官衰竭,90天病死率约25%;
2级:2个器官衰竭,90天病死率约50%;
3级:3个或以上器官衰竭,90天病死率约75%。
肝硬化急性失代偿患者是发生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高危人群,其中25%~30%将发展为慢加急性肝衰竭,病死率高达50%,是肝硬化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由各种因素引起的乙肝病毒激活,是乙肝肝硬化急性失代偿进展为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主要诱因,包括感染、大量饮酒、全身炎症反应、叠加其它嗜肝病毒感染等。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指出,HBV相关急性、亚急性、慢加急性和慢性肝衰竭患者的病死率高,早期快速降低HBV DNA定量水平是治疗的关键,若HBV DNA定量水平在2~4周内能下降2 log10IU/mL,则患者生存率可提高。若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建议应用快速、强效、低耐药的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富马酸替诺福韦酯或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进行治疗。肝衰竭患者恢复后,抗病毒治疗也要长期坚持。
3. 迅速发生、程度严重的肝性脑病
民间流传着一种说法:“得了肝病的人往往脾气暴躁、个性古怪”。其实,这有可能是肝性脑病的症状。
肝性脑病是由急、慢性肝功能严重障碍或各种门静脉-体循环分流(简称门-体分流)异常所致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轻重程度不同的神经精神异常综合征。它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目前氨中毒学说(血氨进入脑组织、引发急性神经认知功能障碍)是主流观点。
肝硬化和肝衰竭都可能引起肝性脑病。虽然肝性脑病不一定是患者的独立致死因素,但是否出现肝性脑病、程度是否严重,却是预后不良的重要信号。2015年,一篇发表在《中华肝脏病杂志》的中国研究统计了393例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死因,其中有263名患者出现肝性脑病,而且高达58.6%的患者由于该并发症去世。
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肝性脑病的分级如下:
▲修订的肝性脑病分级及症状(HE:肝性脑病,MHE:轻微肝性脑病)。图片来源:参考资料[9]
按肝病类型,肝性脑病可分为A、B和C型3种:
A型:急性肝衰竭相关肝性脑病,多无明显诱因和前驱症状,常在起病数日内由轻度的意识混乱迅速陷入深度昏迷,甚至死亡,并伴有急性肝衰竭表现,还会出现脑水肿和颅内高压,进展速度很快,需要马上入院治疗;
B型:门-体分流相关肝性脑病,无明显肝功能障碍,肝活组织检查证实肝组织学结构正常;
C型:肝硬化相关肝性脑病,以慢性反复发作的性格、行为改变、言语不清甚至木僵、昏迷为特征,常伴有扑翼样震颤(伸展手臂时,手部不由自主地颤动,就像鸟类扇动翅膀一样)、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踝阵挛等神经系统异常表现。
对于肝性脑病患者,主要治疗方法包括:去除诱因(治疗严重感染、出血和电解质紊乱等);调整蛋白质摄入及营养支持;应用乳果糖或拉克替醇口服或高位灌肠,促进氨的排出,减少肠源性毒素吸收;纠正氨基酸失衡。对于Ⅲ级以上的肝性脑病患者,可能需要气管插管、人工肝支持治疗;对于抽搐的患者,可能需要酌情使用苯妥英或苯二氮卓类镇静药。
图片来源:123RF
除了上述几种情况外,少数患者还可能发生急性肾损伤,这也是致死的直接原因。
总之,对于已经存在乙肝病毒感染的人群,要定期复查,做好长期管理,及早发现病情变化的信号,即使没有症状也不可掉以轻心;对于没有感染的健康人群,也要做好防范措施,减少感染风险。
另外,你可能还想看:
肝不好的人, 谨记“ 4 吃 3不吃”
如何消灭肝脏里多余的脂肪?
肝癌来临时有哪些信号?
在消息对话框回复: 肝脏
获取更多相关科普知识
参考资料
[1] WHO. Global hepatitis report 2024: action for access in low-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0091672
[2] WHO. WHO sounds alarm on viral hepatitis infections claiming 3500 lives each day. Retrieved Aug 29, 2024 from https://www.who.int/news/item/09-04-2024-who-sounds-alarm-on-viral-hepatitis-infections-claiming-3500-lives-each-day
[3]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2022).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15(6) : 401-427. DOI: 10.3760/cma.j.issn.1674-2397.2022.06.001.
[4] 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2024). 乙型肝炎全人群管理专家共识(2023) [J] .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24, 17(1) : 1-13. DOI: 10.3760/cma.j.issn.1674-2397.2024.01.001.
[5] Yuen, M. F., Chen, D. S., Dusheiko, G. M., Janssen, H. L., Lau, D. T., Locarnini, S. A., ... & Lai, C. L. (2018).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Nature reviews Disease primers, 4(1), 1-20. https://doi.org/10.1038/nrdp.2018.35
[6] 刘晓燕, 陈婧, 童晶晶, 等. 393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死亡患者死因及临床特征分析 [J] .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5, 23(9) : 704-706. DOI: 10.3760/cma.j.issn.1007-3418.2015.09.015.
[7]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2019). 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年版) . 中华传染病杂志, 37(1) : 1-9. DOI: 10.3760/cma.j.issn.1000-6680.2019.01.001.
[8] 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2022).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指南 . 中华肝脏病杂志,30.DOI: 10.3760/cma.j.cn501113-20220824-00436.
[9]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2018).肝硬化肝性脑病诊疗指南.中华内科杂志, 57(10) : 705-718. DOI: 10.3760/cma.j.issn.0578-1426.2018.10.004
[10] 吴梦婕, & 孙蕾民. (2024).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进展. 临床医学进展, 14(5), 7. DOI: 10.12677/acm.2024.1451641.
[11] 李海军, 郭志梅, 杨新英, 等,(2016).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43(1) : 10-13.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49.2016.01.004.
[1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中国肝性脑病诊治共识意见(2013年,重庆) [J] . 中华消化杂志,2013,33( 09 ): 581-592. DOI: 10.3760/cma.j.issn.0254-1432.2013.09.002
学会肿瘤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感染相关肿瘤防控学组,等(2018).中国肝癌一级预防专家共识(2018). 中华肿瘤杂志, DOI: 10.11735/j.issn.1004-0242.2018.09.A005.
免责声明: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 关注我们,掌握新鲜有料的健康资讯
更新于: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