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的人在痛苦中寻求转机;软弱的人在痛苦中沉沦。
蔡崇达在他的新书《命运》中写道:
“只要我们还活着,命运就得继续,命运最终是赢不了我们的。”
小说以阿太跌宕百年的人生为主线,讲述了她与命运缠斗一生的故事。
15岁时,阿太就背负上“无子无孙无儿送终”的残酷预言,一生多灾多难,但她始终剽悍不屈。
她逆着命运而上,驮起人生的日落,活成了自己命运的主宰者。
许多时候,命运充满变数。因为命和运,就是舟和水,归宿在何方,要靠自己掌舵。
你若软弱可欺,命运就肆无忌惮;你若勇敢不惧,命运便温柔和煦。
指望别人,只会让幸福逃离。
小说中的主人公阿太,名叫蔡屋楼。
阿太的祖祖辈辈都生活在福建闽南的沿海小镇上,海边人讲究家族人丁兴旺,延续香火是一个家庭的头等大事。
可偏偏阿太家三代单传,人丁单薄,一家人还因此被人看不起。
麻绳专挑细处断,到了阿太爷爷这辈竟只生了一个女儿,即阿太的母亲。
自此,阿太爷爷像做错了事,整日都耷拉着脑袋,低着头进门,低着头出门,连吃饭都低着头。
眼见得子无望,阿太爷爷把改命的希望寄托在了唯一的女儿身上。
从阿母两三岁开始,爷爷就每天想着让她和不同的人定娃娃亲;到了阿母五六岁,他就每天晚上,给她一个个分析不同男孩子的家庭和性格。
他还会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上面写着小镇所有适龄男孩的名字。
每个名字下面,都有他细致观察后做的批注。若是遇上特别满意的,他还会特意把名字涂红。
就这样,阿太爷爷的魔怔持续了十几年。
终于在阿母十六岁那年,招了个上门女婿黄有海。
阿太爷爷非常满意,他开心地宣布:“家族要转运了。”
他从不要求女婿外出挣钱,期盼着他和女儿能生下个男丁,家族的香火续上了,他就能昂起头做人了。
可造化弄人,事不遂人愿。阿太母亲接连生了两个孩子,全都是女儿,即阿太和她妹妹。
虽然难掩失望,但阿太爷爷还是笑着说:“没关系,这才第二个。月子坐好了,可以继续生啊。”
但谁也未曾料到,在小女儿出生的第二天,黄有海离家出走了。
原来,一心想出海赚大钱的黄有海不愿再混吃等死,于是,便悄悄出走,不告而别了。
命运再一次捉弄人,失去了指望的爷爷,像一盏油灯突然被掐灭了灯芯,日渐消沉。
他经常呆坐发呆,几个小时一动不动,就连燕子飞到他肩膀上,他也不知道赶。
不久后,阿太爷爷郁郁而终。没几年,奶奶也跟着去世了。
想起鲁迅先生笔下发人深思的一句话:“从来如此,便对么?”
很多时候,陈规旧俗就像一根看不见的绳索,会捆绑、缠缚着你,令人窒息。
阿太爷爷搭上一生的心血,搭上女儿的幸福,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
却不知,指望别人摆脱困局,不仅不能得偿所愿,还可能让自己输得更多。
命运的选择权,从来只在自己手中;真正好命的人,从来只靠自己成全。
执念太深,人就活得拧巴;眼界太窄,心就变得狭小。
埋怨命运,不如改变自己。
丈夫离家杳无音讯,父母先后撒手人寰,这一连串的打击,让阿母从此一蹶不振。
她像一个快要撑爆的气罐,心里装满怨气,脸上布满乌云,整日埋怨命运的不公。
乡邻们想要安慰她,她拉着女儿转头就走;
好心人上门开解她,她脱口就骂。
大家都被吓蒙了,有的人捂着嘴,有的人捂着耳朵,有的人锁着眉。从此,再没有人来和她说话了。
有时候,怨气像一团扔出去的炭球,伤及他人,也会烫伤自己。
此后3年,阿母天天带着两个女儿到寺庙里去讨说法,她要么与神明大吵,要么暗自发呆。
没几年的时间,正值盛年的阿母就生出了些许白发,整个人衰老了很多。
这样浑噩混沌的日子持续到阿太15岁那年,阿母开始为阿太寻找婆家。
她求神婆赐个姻缘,可神婆却断言:“你女儿命不好,这辈子将无儿无子无孙送终!”
阿母被气得大哭了一场,心里愈发哀叹命运的无情。
每当夜深人静时,她都会苦苦哀求神明尽快了结自己灰暗的一生。
而阿太却不相信神婆说的话,她半夜跑去找神婆理论,神婆告诉她是命运说的。
阿太撸起袖子,两手叉腰,跺着脚说:“那我要生气了,我要和它斗一斗。”
出乎意料的是,神婆看中了阿太不服输的犟劲,撮合她嫁给了自己的儿子杨万流。
万没想到的是,在阿太出嫁的那天,阿母抱着祖宗牌位跳了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心理学上有一种模式,叫“受害者天堂”。说是天堂,实则是人间地狱。
呆在里面的人,都觉得自己被命运亏欠,被生活伤害,被他人辜负,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真正摧毁阿母的,正是这种“受害者心态”,面对人生的困厄,只知抱怨,不知改变,最终败给了命运。
其实,跟阿母相比,阿太的命运更加坎坷。
她几乎没有得到过双亲的疼爱,母亲很少正眼看过她,父亲在她很小时就离家出走。
小小年纪,她就承担起了照顾母亲和妹妹的责任。
可年少的阿太偏不信命,不认命,她决心要与命运抗争,扭转命运的走向。
就像罗翔老师所说:
人生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的人生,请你务必,一而再,再而三,三而不竭,千次万次毫不犹豫地救自己于世间水火。
学会与命运和解,才能活好这一生。
阿太有了婆家,有了丈夫,但她和妹妹却失去了母亲。
杨万流是个好丈夫,他告诉阿太:
你记得啊,你现在可是有亲人的,你不是一个人;你记得啊,夫妻可能都是上辈子上上辈子就认识的,说不定我认识你的时间比你阿母还长。
杨万流很喜欢孩子,他俩偶尔一起出门,他的眼睛只要看到孩子就挪不开。
阿太默默为生孩子做着努力,她偷偷地找别的神婆询问,四处寻找偏方回来煎药,天天喝下各种苦药。
可是,一年又一年过去了,阿太的肚子却始终没有动静。
神婆的预言成真了,阿太决定不再为难自己,她陆续收养了三个孤儿。
不幸的是,当时时逢战乱,杨万流被抓去了国外。不久后,婆婆也去世了。
失去了丈夫,没有了收入,阿太独自扛起了一家人的担子。
她跟着村民学种地,到码头当装卸工,到纺织厂当包装工,只要能挣到钱,什么活她都干。
虽然日子艰难,但听到孩子们一声声叫着“阿母”,阿太心里说不出的满足。
就这样,她和孩子们相依为命过了几年,儿女们也渐渐长大了。
突然有一天,失踪多年的丈夫杨万流从国外寄来了一封信。
原来,被抓了壮丁的杨万流后来逃到马来西亚,凭借养殖业发了家,他希望把阿太和孩子们接过去团聚。
阿太感激杨万流的重情重义,分离多年还牵挂着自己。
但她深知杨万流此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个自己的孩子,但她却已无法生育。
思虑过后,阿太将两个养子和妹妹送出国,自己则和身有残疾的养女留在了家乡。
数年后,儿子们都事业有成,回了国;女儿找到了可靠的男人,成了家。
儿女们都各自有了孩子,他们会时常回来看望、陪伴阿太。
曾被神婆断言无子无孙的阿太,如今收获了子孙绕膝、其乐融融的天伦之乐,改写了命运的结局。
与命运周旋一生的阿太,怨过、恨过、骂过,最终,她选择了与命运和解。因为她知道,命运才是她这一生唯一亲生的孩子。
亦如蔡崇达在书中写道:
“我们终将生下自己的命运,我们终将是自己命运的父亲母亲。”
人生如船,当你活成了自己的压舱石,无论命运调皮捣蛋还是冷酷无情,都奈何不了你。
莎士比亚曾这样说过:
“命运,它很可怕吗?不,我在与它斗争的过程才发现我已主宰了它。”
阿太近百年的人生,饱经苦难,历经坎坷,见过无数次生离死别,走过无数个沟沟坎坎。
然而她没有向命运妥协,向生活服软,努力与命运抗争,活出了生命的喜悦。
命运的车轮会碾过我们每一个人,每个人都会经历心碎。
勇敢的人在痛苦中寻求转机;软弱的人在痛苦中沉沦。
不惧磨难,方能扛过岁月的风雨;淬炼自己,才能抚平命运的褶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