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最舒服的关系:适当服软、合理装傻、永远清醒!

云修行 · 2023-03-30 07:27


《庄子·山木》中讲:“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相交,平淡如水,不刻意讨好,不随意疏离,让人舒心踏实;小人相交,如饮烈酒,彼此折磨,难以维护,让人痛苦不堪。

在生命的旅途中,乍见之欢,远不如久处不厌,想要拥有长久而舒服的关系,离不开彼此的磨合与付出,人到中年才懂得,人与人最舒服的关系,莫过于:适当服软、合理装傻、永远清醒。


一、适当服软

《道德经》中讲:“善战者不怒,善柔者不辩,善胜者不争。”

心平气和,方能成就大气;沉默不语,就是最好的辩解;不争输赢,便是最大的胜利。

生活中,即使彼此关系再好的人,也免不了争吵和矛盾,若双方都不服输,各执一词,最终赢了结果,却输了情谊,不如不辩不争,适当服软,这是以退为进的至高境界,更是维系感情的最好方式。

一对夫妻在家中下棋,眼看着丈夫胜利在望,妻子见自己马上就要输了,便耍赖说:“我的马可以走田字,因为这是千里马。”

丈夫听了,笑着点了点头,妻子又说:“兵可退着走,这是特种兵;象是可以过河的,因为是会飞的象。”

丈夫依旧面带微笑,默不作声,更过分的是,妻子竟然用丈夫的士将丈夫的将干掉了,说是她派去的卧底,最终,胜券在握的丈夫输给了不停耍赖的妻子。

妻子赢了棋局,便高高兴兴的去做饭了,夫妻二人就这样和和睦睦,恩恩爱爱相处了一辈子,可谓是相互懂得,幸福美满。

老子有言:“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真正的强者,不会在小事上占风头,争胜负,他们愿意服软让步不代表无能,而是更加在意彼此的感情。

正所谓:“愚者只争高低,智者以退为进。”

很多关系的离散,都是因为一个人不愿服软,一个人不肯让步。

为了自身利益争斗不休,虽然能取得一时的胜利,却会发现,伤了感情反而会失去更多,人与人之间,相遇不易,相守更难,切莫让深厚的感情被细碎的琐事消磨殆尽。

“生态”盖指生命体与其环境的有机联系。生态伦理就是人们对生命存在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道德观念、基本规范和道德实践。20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对环境危机的广泛体认,生态意识猛然走出专业圈囿,置身公众舞台,被赋予影响人类环境实践,维护全球生态平衡的重任,成为世界显学。道教不是生态学,但其生态伦理精神因其独有的特色而为其他学说和宗教不可替代,否则就不可能衰而复兴,流传至今,影响深远。在伦理认识上,道教以其重视生命的喜乐、宁静、恬淡、朴素和心灵的充实与扩展为特色,关注自我与自然的协调,以人为本,内容简而深、博而约,具有无穷的趣味;在伦理实践上,道教致力于体玄修道,韬光养晦,淡泊名利,求得生命在情感、行为、自然、人伦与文化的互动中长存长立,因此它在对自然生态和人的关系的认识上,表现出开发生命活力的自觉能动性、与自然对象的同一性以及伦理认识的整体系统性。用道教的话来说,就是“自然之道不可违” 1 、“顺乎自然之道”。此自然所指是事物本质之自然、人生之自然、社会之自然。参悟事物、人生和社会之本质,求得生命与本性应有的风格、态度和气象,就是道教伦理追求的目标与精神支柱。 

道教生态伦理精神体现在它的精致深刻的内容和吸引世人的内涵中,蕴涵在使它延续、发展久远的生命力中。具体而言,道教生态伦理精神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万物一体的精神。道教所崇拜的最高对象是“道”。道教的宗旨是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所谓得道,就是通过修炼与大道一体化,因此,道教在中国诸多宗教中是最注重现实生命的宗教。在它看来,世间万物是一体的,自然万物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人是天地万物的一部分,应当以生为乐,重生恶死,使生命不断升华。人类也要以平等意识尊重自然万物的存在与个性。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提出:“天地中和同心,共生万物” 2 ,认为理想的太平世界是人与各个层次的自然事物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世界。在道教思想家葛洪那里,万物一体的平等意识也非常明确和丰富,他认为人通过修炼可以实现“长生久视”、“肉体成仙”的理想,这个理想也就是与自然齐一或万物一体的境界。道教还有“生道合一,重人贵生”思想,老子指出,道是宇宙的本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天地万物,物我一也。”这表明道教注重从宇宙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人类的意愿。万物一体的生态伦理精神告诉人们,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营造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的社会。

二是生而不有的精神。与万物一体的精神相关联,道教认为人生最高的境界和准则是产生万物而不占有万物的道德。道教认为,人的肉体修炼、精神完满的最高境界是“道”。“道”是如何产生的呢?葛洪提出:“道起于一,其贵无偶,各居一处,以象天、地、人,故曰三一也。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生,神得一以灵。” 3 并且自认为这是对老子智慧大道的发挥。老子曾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自然的要义是:“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由之,只有“道法自然”才符合道德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在于繁生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帮助万物而不自恃有功,引导万物而不宰制它们。唐代道教学者、医学家孙思邈就是这种精神的实践者,他的医学理论以天人一体、生而不有说为基础,谓“天有四时五行”,“人有四支五藏”,“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之所同也”,“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 4 孙思邈本人“学殚数术,高谈正一”,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品德高尚。道教的这种生而不有的精神具有相当的实践性和普世意义这种实践性和普世意义,提出了世间事物持续平衡发展的观念,揭示出人类要顺应自然,效法自然法则,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才能得心应手,取得成果;如果强行索取,则会适得其反,破坏和谐,不能达到很高的境界。

三是曲成万物的精神。在道教以前,《周易传》有言:“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这里指出天道与地道是相对峙而又相协调的,其协调是由人来作中介的。老子将人提到重要的地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既然“人亦大”,那么人就不是仅依附于自然,受制于自然,而要驾驭自然规律。因为人要依靠自然而生存,要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道教于此进而提出:人要三思而行,审时度势,求仙问道而不强作妄为;如果反其道而“妄作”,势必败坏心性,甚至危害人类自身。道教的修习者认为人与宇宙万物是互相感应的,感应的基础在于人和万物都有灵性,人与物资讯相通。宇宙演化不停,生生不息,人作为宇宙共同体中的一员,应该以促进整个宇宙更加和谐完美为目标,而不应该以毁灭各种自然物的行为来扼杀宇宙的生机。因此,道教不仅给人以一种思想信仰,以安身立命或将注意力放在教义教规的完善和遵守上,求得祭祀、祈祷的肃穆和虔诚,而且将信仰或教义教规具体化为各种道功、道术,进而形成操作体系,引导众信徒去实践力行。可以说,道教是重视道、术、行的宗教,既重视“道”的提升,又积极提倡功法和炼养术。真正的道徒对道教真谛的切实掌握,在于不仅要懂得它的基本宗旨,或具备其虔诚的信仰,还要作道术的训练,努力积累道功,日进无疆,不断深化和纯正信仰。这样,就充分强调了人类活动的主体能动性,以及人与自然的适应性。人作为天地的中介与协调者,既要顺应自然,又要制约自然变化,加以引导,以曲成万物。

四是合而不同的精神。道教合而不同的精神是与传统伦理学中的“和合”精神相承接的。道教《太平经》提出:“中和者,主调万物者也”,认为自然界与人间社会各层次的事物,皆包含阴、阳、和三种基本要素,合而构成一物,故名三名同心。“元气有三名:太阳、太阴、中和。形体有三名:天、地、人。天有三名:日、月、星,北极为中也。地有三名为:山、川、平土。人有三名:父、母、子。治有三名:君、臣、民。” 5 三名同心就是理想的太平世界。阴阳之道体现天意,所以人要顺应阴阳之理,从各个方面保持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顺,才能消灾去异,致力世界太平。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道教在信仰系统、丹术符箓、仪式规范中发展了和合的思想。合而不同的生态智慧,帮助人们认识到世间万物多样性存在的意义。保护了事物的多样性,就有可能达到可持续发展。

五是循环再生的精神。在关于如何有效地利用自然方面,传统的中国人确立了“大”和“久”的目标,并认为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人要有中正的德性,效法天地,用制度节制人的无穷欲望,不造成对自然与人类的伤害。《周易》指出了两个途径,其一是“九二贞吉,以中也。”其二是“中正以通。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天下,不伤财,不害民。”道教也发展了类似的思想,强调对生命以及生命存在条件的确认是圣人之智、圣人之德,是圣人之业,人的理想的生活世界是一个物我同一的美好社会,认为在那样的社会里,生命可以循环连续、周流罔停、生生不息。早期道教认为古之得仙者,或身生羽翼,变化飞行,卓然特立于一般人的本性之外,甚至化身异形,有似雀之化为蛤,雉之化为蜃。后来的道教吸收了更多的人伦日用思想,从生命循环再生的角度出发,把“老而不衰,延年久视,出入任意” 6 作为神仙之道。五代时期的道教学者谭峭以“化”的观点看待宇宙、人生和社会,提出:“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化精,精化眄,而顾眄化揖让……” 7 整个人生和社会的兴盛就处在变化统一的过程中。道教在利用物资的观念上,主张人类要多多节制欲望,保持万物的生机与发展活力,这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依时令进山伐林,夏以前禁采樵,禁捕幼兽幼鸟、禁杀鱼蟹,不竭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等观念是相当一致的。人与生物资源相处,要进行物质交换。进行物质交换不是强行占有,而是对自然作顺应与调适。

六是融通万有的精神。道教思想一向把大自然看作是一个充满生命的超巨大系统,其中的所有事物都相互有机地联系着,宇宙在其历程中运行,是时间坐标和空间坐标的交叉线。从老、庄之始便探其玄机,以揭示自然界中固有的整体关系。老子说:“大道泛合,其可左右。万物持之持生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8 也就是说,大道像广阔的河水一样滋润着万物,毫无私心,毫无偏意,像伟大的母亲一样爱护着所有的生命,所有的生命依靠道的养育而生。对自然界要善意对待,这是因为在根本上“人与天一也”。9 既然如此,就必须保护生态环境。庄子曰:“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环,莫得其伦,是谓天均。天均者,天倪也。” 10 也就是说,万物都来自特定的物种,但在不同物质的物种之间也存在着联系和转换,如同圆环一样,分不出始终和次序。这种自然的联系性,可以叫做“天均”。道教认为道为世界的本原,道是创造一切生命的总源泉,是融贯万物生成的总动力。唐代道士吴筠说:“通而生之之谓道,道固无名焉。畜而成之之谓德,德固无称焉。尝试论之,天地人物,灵仙鬼神,非道无以生,非德无以成。生者不知其始,成者不知其终。探奥索隐,莫窥其宗,入有之末,出无之先,莫究其朕,谓之自然。自然者,道德之常,天地之纲也。” 11 这里立足于物象世界的固然之理,推理道德本体对于物象世界的意义,其中蕴涵着通生无匮、品物有方的生态伦理智慧。大道是宇宙的本原,也是观察天地万物的出发点;站在大道的角度观察人世,天地同一,万物一齐,物我无分,无此无彼;天地万物虽然形态各异,人间诸事虽然各有其理,但说到根本上,则各顺其情,各尽其性,各自自然,各自皆安,这就是差别之中的同一,相异之中的不异,体悟到差别之中的同一,相异之中的不异,也就体悟到了大道,也就融入了大道。

总而言之,上述诸方面,落实到现实中以保持生物物种、绿化美化生活环境,可以为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这就意味着,道教生态伦理必然并且能够进行现代性转换。而转换的契机,则在于具有高尚精神境界的现代性人格的塑造。因为根据道教的观念来看,人经过修炼而达到的崇高境界并不神秘,遥不可及,至高的神仙也是人在世的造化和修行的体现。我国宗教史专家牟钟鉴先生把道教的神仙人格特征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一是生命力深厚旺盛,因此能够健康长寿;二是精神境界高超,摆脱“小我”而成就“大我”,所以精神可以不死;三是智慧超群,有很高的洞察力和预见性,却又大智若愚,和光同尘;四是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功德在世;五是潇洒自在,豁达从容,善于化解烦恼,始终保持喜乐心情。能够做到这些方面,就可以称为活神仙。所谓神仙境界,除了幸福快乐的人,便是优美宜人的环境。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人民和平幸福地生活着,其乐融融,这就是人间桃花源般的美好生活。12 我们认为,人们只要努力建设,把中国道教的这种万物一体、生而不有、曲成万物、合而不同、循环再生、融通万有的伦理精神,融会灌注到现代人格的塑造中,用以推进我们的物质和文化建设,人间的仙境是可以在眼前出现的。

互相服软,轮流低头,学会收敛自己的争强好胜,对身边的人温柔以待,才能维系好关系,让自己的人生之路,走得更加顺遂。

二、合理装傻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中讲:“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做人的最高境界,不是精明,而是懂得合理装傻,这样的人,看似愚笨,实则聪明至极,遇事能远离祸患,遇人能友好相处,这是守拙的智慧,是最聪明的善身保身之道。

明朝时期,朱元璋前去参观一所即将完工的宫殿,他命侍卫在门外等候。

进入殿内,看着富丽堂皇的大殿,他不禁沾沾自喜,感慨道:“从前我只想做个强盗,没成想竟坐上了九五至尊的皇位,真是难以想象。”

正当他得意时,目光突然一瞥,发现黑暗处有个工匠正在刷漆,内心顿时慌张起来,心想:“此人若是将我从前的强盗身份说出去,那岂不是被人笑掉大牙。”

朱元璋赶忙对着工匠大喊道:“你快下来!”可连喊几声都无人应答。

于是,他命门外的侍卫前去将其喊下,工匠下来后,战战兢兢地磕头认错:“草民耳聋,未能听到圣上金言,请圣上恕罪。”

朱元璋听后,心想:若是个聋子,那肯定没听到那些话。便让工匠离开了。

工匠走出殿门,喟然长叹,刚才朱元璋的话,他听的一清二楚,若不是装聋,今日定要失了性命。

世上聪明之人数不胜数,可聪明的装傻之人,却寥寥无几。

懂得合理装傻,才是世间最大的精明,因为他们深刻的明白什么时候该聪明,什么时候该愚笨。

要知道:装傻,是趋吉避凶的顶级智慧。 

正所谓:“福祸无门,惟人自召。”

人生浮沉,与人交往会遇到很多难题,是福是祸,全在自己,其实,装傻不是傻,只是不愿招惹是非,惹祸上身。

与人相处,学会装傻比学会聪明更加不易,懂得装傻,很多问题便会迎刃而解,自然能一世安稳,方可安度此生。

三、永远清醒

古语云:“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世态炎凉,自古如此,你若有用,必定有人趋炎附势;你若无用,到哪都是横眉冷对,当你深陷困境时,才能看到人情冷暖的真相。

明代画家唐伯虎,聪慧过人,年纪轻轻就考上了功名,一时间,富豪乡亲,纷纷前来与其结交攀谈,赞扬他未来不可限量,可第二年考试中,有人心生嫉妒,举报唐伯虎提前知晓了题目。

自此,唐伯虎名誉扫地,遭受了牢狱之灾,彻底断送了前途,不仅如此,唐伯虎入狱后,妻子弃他而去,弟弟也与他分了家,富豪乡亲们都拿他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以此取笑为乐。

虽然后来查实,提前知晓题目的不是唐伯虎,却也为时已晚,落难后的他无依无靠,穷困潦倒,只能靠卖字画为生。

司马迁有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人性就是如此,当你风光无限时,鲜花和掌声随之而来,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夸赞与奉承,等你落魄后,毫不犹豫的与你划清界限,甚至想与你老死不相往来。

所以,不论人生低谷还是高光时刻,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虚伪势利的假象所迷惑,人生得意时,低调谦和,不断的打磨实力;困顿时,放下对他人的期待,不断的强大自己。

余生很长,多一点自知之明,少一点自作多情,无论高峰低谷,都能从容面对。

《围炉夜话》中讲:“正而过则迂,直而过则拙。”

为人处世,也讲究一个“度”。

理不用太清,事不用太明,进退有度,远近相安,才是最清醒的活法,人与人相处,舒服最重要:真心相待的人,要好好珍惜;假意周旋的人,趁早远离。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精于心,简于形。拷问灵魂这是人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看透了不说透,高境界;朦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彻;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彻后的不透彻,明白后的不明白,难得糊涂是真境界。

“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人生的繁出于惑,以“仁”抗拒诱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简的标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人生百态,须当从一而终。乐以忘忧,简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简”。

有个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个行者问老道长:“您得道前,做什么?”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道长:“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老道长和行者的对话让我们开悟,许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

大道至简,人生易简。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过岁月、走过生活,心里有许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放在心里,人生的很多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我们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天地之道,简易而已。人生苦短,诸事不想太复杂,简单生活。人生这部大戏一旦拉开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静地走,快乐工作、简单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乐,所有的哀伤、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的一个过渡,你跳过了就可以变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简单生活,一盏茶,一张桌,一处清幽,日子平淡,心无杂念。可是简单的生活却需要百般的努力,这更新于:2023-03-30 07:27

相关推荐:

周易学与鬼谷子的关系 风水与周易的关系

卧室横梁压床头柜子会怎么样?有关系吗

蛇和虎合不合、子女关系 蛇和虎合不合、父子关系

痣与命运的关系之腹部痣相图解大全

怎么知道太阳天秤和上升天秤座的关系

七政四余的命宫与上升星座详解,二者的关系

上卦巽下卦离问姻缘

泽风大过卦姻缘

姓名笔画测试两人关系,你的姓+他的姓=结局测试

怎么知道太阳射手座和月亮射手座的关系

家庭养龟与风水 家庭养龟与风水的关系

星座之间的关系准吗

土主信,其性重,五行属土的相生相克关系

水主智,其性聪:五行属水的相生相克关系

天秤座清醒了会很可怕:他们的报复从不浪费时间和精力

九运什么方位不能见水?详解属相和方位关系

相互平衡与制约:五行相生相克关系

养狗与风水,养狗与风水有关系吗

偏财大运是好运还是孬运?特征、经历及与婚姻的关系分析

四柱与周易的关系 四柱与周易的关系论文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