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的葬礼有哪些?在藏区处理尸体的方法一般有四种,它们分别为土葬、水葬、火葬、天葬。但最普遍的是天葬,下面将一一概述并分析天葬之所以盛行的缘由。
藏民族信奉佛教,认为人死后,其生命同宇宙生命相融合,然后根据自身内部所孕育的业力再次从死向生进行流转。这种生和死的无限流转过程就是轮回转生说。任何生存的物质全都是由四大种元素组成的,四大种体形成的过程中有一种灵魂感,灵魂是人生命组成的主要部分之一,先从光明中出灵魂,灵魂在空气中无颜无色,不定位置的流动着;无形无色的灵魂先从光明中出现后通过气层,再通过母体孕育,最后出现了生命,灵魂对躯体起主导作用。人死后尸体又返回至四大种元素是一种规律,在藏区处理尸体的方法一般有四种,它们分别为土葬、水葬、火葬、天葬。但最普遍的是天葬,下面将一一概述并分析天葬之所以盛行的缘由。
(一)土葬
根据历史见证,当今考古学家考证藏族早期石棺葬的土葬形式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土葬的目的是使死者的尸体埋在地下把血肉施舍给土壤中的昆虫,喂补它们饥饿的痛苦,解救他们薄弱的生命。然而,土葬在藏民族中并不盛行,采用这种方式的多数是传染病致死或刀伤、跌马致死的人。
(二)水葬
水葬是抛尸于不同环境的水中,如:黄河、长江、湖泊、海洋等,根据自己的方便而行。尸体由装满粮食的物品(袋子)拴住后抛在水中央,使尸体下垂在水中不浮在上面被鱼为食。人们深信这样能使死者转生为具有聪明才智、财满幸福的人。水葬也不盛行,它只使用于乞丐、穷人及无依靠的人。
(三)火葬
火葬的风俗在藏民族的生活中自古以来就有。接受佛教影响后,藏民族的火葬内容较其他民族有所不同,火葬前需准备一些供奉拜佛的材料。譬如:五谷粮食的颗粒和酥油,柏树枝等材料来焚香祭祀,并且邀请七个出家喇嘛念经,在念经的过程中按规则将一个个材料燃烧并将酥油撒体而圆满火化尸体。火葬要十三种材料,由十三种材料火葬的烟雾扩散到天空,既有积德,又有功能,有利于解救天界的无数个寻食者和饿鬼等的饥饿的痛苦,让他们心满意足的给死者及其家人带来幸福,但藏民族一般禁止此种葬式,因为只有大德高僧和为民谋利的大好人才有资格被采用这种葬式。
(四)天葬
地理环境是一个民族哲学思想产生的前提和基础,因为一切理性认识的基础也是感性知识,而一切感性知识首先来源于生存环境。而天葬之所以存在,关键在于藏民族生存的地理环境和天气温度。藏民族居住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山高茂林,是野生动物和鸟类的天堂,一年四季温度都在摄氏零度下,纵横的高山拦住了交通便道,,既不方便来往,又堵塞了信息,人死后不得不存放在离自己帐篷不远的地上或送到山高边远的地方,可是气温偏低使尸体僵硬长久不能腐烂;同时长期搁在一处,使家人的心中产生无法接受的痛苦。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尸体被搬到干净优美的高山上喂秃鹫。然而秃鹫不是随便就能聚在一起,它们需要招引。
招引秃鹫是一种非常神秘的事,由喇嘛充任,据说有特大能力的喇嘛在到葬地后即时招秃鹫,而能力较小的喇嘛要在出殡的前一晚上就开始念经招秃鹫。其主要法器有一根人腿骨做的骨号和一面小鼓。人们先在一高台上薰烧一盘加有糌粑等食物的柏支烟,待尸体划好后,喇嘛在尸体的上方坐下念经,边念边吹骨号并敲鼓,当然,最主要是吹骨号。在做法事一个小时后,秃鹫就会飞来,但也有几天不飞来的,甚至飞来也不吃尸体的现象。例如,当秃鹫中的领头鸟不来或飞来后不吃第一口,其他的就不敢先动尸。头鸟最多吃两口就立刻飞走,这时尸体四周的群鹫群起扑上,半个小时内抢尸啄食完毕后飞在天空中。家人看见这种情形心理就会平衡许多,自己的心就像秃鹫一样飞翔在天空,一切悲欢离合的痛苦都会消失;同时也再次加深了秃鹫和藏人之间的情谊。
这种情感在长期的生活中融合在宗教文化色彩的天葬文化体系中,形成了天葬文化的特殊内涵。在佛教教义中,布施是信徒的标志之一,布施中的最高境界就是舍身。佛经中有舍身饲虎的动人故事。按照佛教教义,人死之后,灵魂离开肉体进入新的轮回,尸体就成了无用的皮囊,死后将尸体喂秃鹫,也就是人生的最后一次善行。把人的尸体当成施舍的主体教义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心理,从而使佛教教义和天葬相吻合。天葬文化成了民间最流行,人们心中最可靠的丧葬习俗,也成为藏族人民最能接受、在藏区最普遍的一种葬俗。
更新于:5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