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归零(深度好文)

国学文化 · 2023-02-16 13:35

作者:贤九
来源:国学生活(ID: gxsh789)

少则得,多则惑。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国学文化主播朗读音频

在大千世界中行走,成见、傲慢、欲望填满了我们的心,让我们时常感到迷失、疲惫不堪。

如果不适时清空的话,会压得人喘不过气。

垃圾每天都要倒,我们的心也是如此。

只有腾出心的空间,明月清风才能住进去,人才会舒服自在。


01

成见归零

老子说:“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

人要能承纳万物,才是个人物。

当我们放下成见时,遇事就能提出更好的建议,为人就能获得更多的帮助。

吕夷简和范仲淹就是如此。

仁宗康定元年,西夏入侵,朝廷屡次不胜。

宰相吕夷简向仁宗推荐范仲淹,他说:“范仲淹乃贤能之人,朝廷启用他,一定可以战而胜之”

仁宗很吃惊,吕夷简与范仲淹向来政见不合,曾多次互怼,吕夷简竟能放下成见,不拘一格推荐人才,于是对范仲淹更高看一眼。

范仲淹回到朝堂后被宋仁宗重用,任图龙阁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并在不久后就顺利完成了任务。

范仲淹回到京城,深有感触地对吕夷简说:

“以前因为一些事没按你的意思办,我还认为得罪了你,你可能对我印象不好,不料国家需用人之际,你如此看重和举荐我。

我不能因为过去的事情而耿耿于怀。”

就这样,两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维护了北宋的边境安全和社会稳定。

可见,把成见归零,不仅有利于行事,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胸襟和气度。

有人曾说:“生活中,真正可怕的,是那种深入习俗、盘于人心深处的谬误与偏见。”

我们时常会生出成见,以老眼光看人,误解别人的善意;凭旧经验办事,反倒走了弯路。

让心归零,抛开对人对事的固有看法,以全新的视角去观察,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得到新答案。

而行走世间,只有把自己放空,做到对事不对人,才不会一叶障目,就能把事做好,把关系处理好,把日子过好。

02

傲慢归零

《道德经》有言:“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大家都是凡人,哪怕一点小赞许,都能生出傲慢之心。

人一旦傲慢,就容易妄自尊大,听不进他人意见,把别人都不放在眼里,此时危险也就近了。

好比,历史上有许多得意忘形的人,像韩信、年羹尧,纵有惊世才华,最终都因功高盖主,身首异处。

世间行走,如履薄冰,要向水学习,滋润了万物,却不自恃有功,懂得功成身退。

谋士张良就是如此。

当年,张良建国功劳巨大,刘邦要封三万户给他。

他却说:“我祖上虽是韩国的宰相,但韩国灭亡后,我就是个平民老百姓。

我追随大王您,灭秦只为报仇,如今我心愿已了,还要什么回报呢?

您给我封一个小小的留县即可。”

建国之功,让张良在刘邦、百姓眼中变得伟岸,但他迅速认清自己的身份,只要了千户的封地,不仅保全了自身,也得到了人生圆满。

人生高处,特别容易飘飘然,此时就必须要静下来,多审视自己,才不至于在世界的光影中迷失,横冲直撞,给自己埋下苦果。

真正厉害的人,都是虚怀若谷的。

他们总是保持着一颗“归零心”,时刻站在低位,做着大事。

更新于:2023-02-16 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