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和李牧,同为武安君,为何都不得善终,背后的原因只有一个
历史典故趣闻
· 2022-12-01 02:23
战国四大名将分别是秦国的白起、王翦,还有赵国的廉颇、李牧。对于这四个神一样的人物,很多人不热争于他们的排名,而独独对白起和李牧军事才能的对比,津津乐道。这是因为白起和李牧,他们身上一样的东西太多了。他们一生从未有过败绩、他们都被封为武安君、他们的结局都没有善终。唯独不一样的是,白起大杀四方的时候,李牧还是一个无名小卒;李牧威名远扬的时候,白起已经化为白骨,长眠于九泉之下。
白起和李牧,都不是名门之后。因为他们早年的经历史料上的记载少之又少,他们都是从军队基层做起,凭借自己过人的才能,成名战国名将。白起的伯乐是穰侯魏冉,魏冉是秦宣太后同母异父的弟弟,因为拥立秦昭襄王有功,成为秦国丞相。公元前293年,秦昭襄王在魏冉的推荐下,任命白起为主将,率领10万秦军,全歼24万魏韩联军。白起一战成名。从此开始,为秦国杀人成为白起的宿命。从公元前293年的伊阙之战,到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这33年之间,白起一个人战绩,斩首敌军多达100万之众。整个战国史上死于战争的人数差不多是200万左右,白起一个人就占据了半壁江山。
白起有一个非常残暴的名号“人屠”。其实白起不是一个天生弑杀之人,他斩杀这么多人,不过是完成秦国的KPI而已。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斩敌人数就是秦军加官进爵的唯一考核标准。白起不过是成绩卓越,无人能出其右。而且秦军正因为有这样的考核标准,秦军的杀伤力才得到了大幅提高。山东六国因此惧怕秦军,称之为“虎狼之师”。白起久经沙场,始终能立于不败之地。一是白起的军事才能高、二是白起从来不轻敌。白起每次出战,都能精准地判断出敌人下一步要怎么走,而他的对应之策总能让敌人进无可进、退无可退。
长平之战过后,白起建议秦昭襄王顺势直接灭掉赵国,秦昭襄王受到范雎的蛊惑,命令白起退兵。老谋深算的秦昭襄王真的是受到范雎的蛊惑吗?一个君王最在乎的就是权力,他不能允许任何一个人,有功高盖主的资本。后来秦昭襄王再派兵攻打邯郸,久攻不下。不得不拉下自己的面子,请白起再度出山。但是白起却再三推却,他认为秦国早就失去了灭掉赵国的最好时机,就算自己挂帅出征也是无功而返。白起的判断从来就没有错过,但是秦昭襄王是不可能容忍一个臣子,这么直截了当地指出自己的错误,更不能容忍臣子公然违抗自己的王命。最终白起因“违抗王命”获罪,被秦昭襄王赐自刎于杜邮。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白起的时代,彻底画上句号。
白起去世的13年后,赵国的李牧,在赵国北境大破匈奴而一战成名。差不多就是李牧大破匈奴的前后,因为赵悼襄王听信谗言,将廉颇的兵权,全部交到乐乘的手中。廉颇一怒之下竟然对乐乘大打出手,乐乘逃走后下落不明,廉颇本人也逃到魏国。赵国朝中已经没有可用的将军,于是将在代地戍边的李牧召回。李牧的后半生从抗击匈奴变成抗秦。李牧的战法跟白起有一些相似,都是先佯败、麻痹敌人,将敌军引入自己先埋伏好的包围圈中,在进行全面攻击。
公元前237年,秦国相邦吕不韦被免职,秦王政亲政,正式开启秦国的统一战。公元前234年,秦将桓齮攻取赵国的平阳,斩杀赵军10万余人及赵国大将扈辄。随后桓齮又乘胜追击,直逼赵国国都。赵王迁将李牧从雁门召回,任命李牧为大将军,全面反击秦军。李牧担任赵军主帅后,看到秦国因接连获胜士气高涨,采用拒不出战的策略。一个优秀的将军最大的本领就是,他不但有能力猜测出敌军的计划,而且还有不让敌军猜测出自己真实意图的本事,李牧和白起都是这样的人。而桓齮跟他们比起来就差了一截。桓齮百般挑衅赵军,李牧就是避战不出,秦军从高昂的士气演变成轻敌、疏于防范。敌军这微妙的变化,李牧很快就察觉出来。李牧率军突击秦国大营,俘获大量秦军和各种辎重。李牧事先就预料到秦将桓齮一定会带兵前来搭救,于是提前给桓齮埋伏好包围圈,大破秦军,斩杀桓齮。李牧因为这一战被封为“武安君”。
“武安君”顾名思义,就是武功治世、威信安邦的意思。秦国的白起、赵国的李牧的确给自己的国家带来了威信安邦。然而“武安君”似乎都能带给国家“安邦”,却不能带给自己“安身”。秦国的武安君死于自己的执念,而赵国的武安君死于奸佞之人。李牧被封为武安君的两年后,又在“番吾之战”之战中击退秦军。其实这个时候赵国已经到了无力再战的地步,但是赵国因为有李牧,成为秦国剿灭赵国最大的障碍,秦王政决定不和李牧在战场上一决高下,利用秦国“外相郭开”干掉李牧。
郭开郭开见钱眼开,在郭开这里只要钱到位,一切都好办。郭开是赵国相邦,又和赵悼倡后有着不清不楚的男女关系,郭开收到秦国的钱后,马上就开始行动,他跟赵王迁和赵悼倡后,诬陷李牧勾结秦军准备叛逃。赵悼倡后早年是倡女,耍一下心机手腕倒是可以,但是在君国大事上没啥格局,一听说李牧要谋反,想都没想就设计处死李牧。“李牧死,赵国王” 这句话成为箴言。李牧死后三个月,秦将王翦就攻下邯郸,赵王迁投降,赵国灭亡。
为何在封建王朝时代,“反间计”怎么就这么百发百中呢?其实无外乎就是君王对“权力的欲望”。作为一国之君站在权力的最巅峰,最害怕的就是被别人分享自己权力。哪怕这个人根本没有这个心思,有这个能力也不行。所以君王可以给你荣华富贵、可以给你家财万贯。但是只要威胁到他的权力,他们的选择会是“宁可错杀三千,也不可放过一人”!更新于:2022-12-01 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