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间(散文)

中国诗歌文学精品 · 2022-10-26 10:34

天 地 间

屈原说:“路漫漫其脩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上求”即求苍天之高远,“下求”即求厚地之深奥,“中求”即求人生之意义。初唐陈子昂也慨叹道:“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天地悠悠”者,天地永恒。

站在大自然中,举首苍穹,即看到苍天;因有九重,又叫九天。据宗教和神话的传说,那里是上帝、真主、玉皇、人的灵魂居住的地方。因为上帝永在,神仙长在,灵魂不灭,所以它们的居处“天”是永恒的。唯心者相信灵魂不灭,死后灵魂可以升天,便得到永恒。

低下头,就看到脚下的大地,那里有地心、地幔、地壳、岩石、土壤,埋藏着人类史上所有已故去的一千零八十亿的人类。若不遇地震、火山喷发,地壳相当稳定,地也是永恒的。唯物者,明白死后化作一抔黄土,回归自然,也与之永恒。


唯心的和唯物的都能找到自己最终的永恒,接下来我们自然想到我们自己,我们目前的生活处境。“地下”一词容易理解,“地上”也容易理解,可是地上多少高度以上就算“天上”,不得而知。于是乎只好含糊地把“天以下地以上”这一段理解为天地间,它在天宇之下,地表之上。现存的我们就生活在这天地间,探索着厚地高天,感受着自然、社会和人生。

苍天和厚土无所谓感慨,神仙和死人不需要感慨,唯有这天地间的人类有无限感慨。倘若我们只看眼前的天地间,它是实在的。只有天地间是我们最能体触感味的,举首你能看到飞鸟,张口你能呼吸到空气,伸手你能摘到鲜花,活着你就拥有喜怒哀乐。想要欣赏,大自然已赐给无限美丽,森林、湖泊、雪山、草原;一年四季,风化雪月,任何人终生也观赏不尽。想要体味生活,有已经过去的悠久历史,有眼前有声有色的生活。历史有过的,今天都有;看到今天,也可以明白未来。我尚未来到这个人世间,并非亲眼所见的过去的历史,将来我不在这个人世间,无法亲眼看到的未来的历史,都是真切实在的。这实在似乎也体现着某种永恒,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


天地间的人事又是很虚幻的。从偶然看,这里,有人拥有权力,有人拥有金钱,有人拥有轿车,有人拥有美妾;有一位局长,带着这四样东西,炫耀自得地出去旅游,不幸车毁人亡。我们避而不想“生死在眼前”的现实处境,并不证明它不存在。从必然看,这里,有人拥有青春,有人拥有美貌,有人拥有地位,有人拥有荣耀,可一切又会变化,都在慢慢过去,一切只能是暂时的拥有。印度梵文中的“死”字是一个动词,而不是名词,变化形式同被动态一样,死亡是与生俱来的一个过程。拥有是一种感觉,其实人什么也不能保证永远拥有,人只被大自然所拥有,为悠悠天地所拥有。佛教把人们生活的天地间看得四大皆空,盖因它的内容瞬息万变,一切难以把握,相对来说,没有天地永恒的缘故。所谓“岁岁年年人不同”。

永恒只在天地、自然,不在人世。然而,雁去留声,人去留名。人这种动物需要证明自己,表达自己,追求不朽。人都欲不朽,至少不速朽的。与天地永恒较,人世间短暂不定。为使生人不失望,鼓起生下来、活下去、干事业的信心和勇气,人类便在自己的文化中创造出各种追求、崇拜和信仰,作为精神的支撑、寄托或麻醉,如《左转》的“三不朽”,如胡适先生的“社会不朽论”,如生命的物种遗传欲望,如宗教追求的“灵魂升天”种种。


慈悲的哲人说,看破了事物的人,只能落得个悲哀;把事物说破,是对他人的残忍。其实,真正唯物的人是不惧怕、甚至喜爱把事物说到底的。“天地悠悠”的本质是什么呢?正唯其天地悠悠,故宇宙没有中心,无限中的每一个点,即可视作相对的中心。自然赋予一个人生命,同时也就创造了一个相对的中心。正唯其天地悠悠,故世间无所谓终极,任意一刻即终极。如此看来,我们真该珍惜我们自身的生命、我们生命中的任意一刻;并以同样的心态去对待他人,因为那可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世界实而空、空而实。应当珍惜这“实的空”,时间转瞬即逝,事物变化太快,逝者如斯夫。应当把握这“空的实”,谁也不会拥有一切,谁也不会一无所有。没有把握它的人,它空幻;把握住它的人,它真实。天地创造存在与永恒,人类创造文明与伟大。

作者 邵孔发,安徽全椒人。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教师,学报编辑。出版《襄水文集》《故园屐痕》《琅琊清影》。  
更新于:2022-10-26 10:34

相关推荐:

转身或许是转机(散文)

冬夜情思(散文)

古人笔下的雪(散文)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