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号称九朝故都。先后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武后)、后梁、后唐、后周在洛阳建都。
洛阳位居天下之中,八方辐辏。它北临邙山,南系洛水,东压江淮,西挟关陇。洛阳有群山环绕,东据虎牢关,西控函谷关,北通幽燕,南对伊阙。人称山河拱戴,形势甲于天下。
风水先生认为洛阳是龙脉集结处。李思聪在《堪舆杂著》论洛阳龙势时说:洛阳,即今之河南府也。从嵩山而来,过峡右而北,变作冈,龙入首后,分一枝结北邙山托于后。山虽不高,婉蜒而长顿。起首阳山,远映下首,至蛩县而止于黄河之中。蒿山抽中于,起皇陵山,分出一枝至黑石关为水口,中扩为堂局,而四山紧拱,前峰秀峙,伊洛瀍涧,汇于前龙之右界水也。稠桑弘农,好阳诸涧,乃左界水,流入黄河,绕于北邙之后。洛河悠扬,至蛩县而与黄河合,一大聚会也。
早在西周初年,洛阳就被周公看中了,并且以都城的规模进行勘测。
《尚书》记载周公摄政的第五年,以占卜的形式相洛邑。予惟乙卯朝至于洛师,我卜河朔黎水,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我又卜瀍水东,亦惟洛食。《尚书》又记载:成王在丰,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作召诰。洛邑是当时世界上最早按照事前周详规划而建筑的城市。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这是洛阳作都城之始。洛阳有伊、洛、瀍、涧四条河流贯穿其间,它在洛水之北,从战国开始,人们称洛邑为洛阳。洛邑在战国之前称王城,地址在今洛阳以两。
东汉至北魏,都城建在今洛阳以东的白马寺。隋唐时,洛阳大加扩建,隋炀帝、武则天以洛阳为东京,经常住在洛阳。据说,隋炀帝对洛阳的地形很欣赏,李占甫《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初,炀帝尝登邙山,舰伊阙,顾曰:此非龙门邪?自古何在不建都于此?仆射苏威对曰:自古非不知,以俟陛下。帝大悦,遂议都焉。
更新于:7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