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陶渊明《拟挽歌辞三首·其三》赏析

诗词雅言 · 2024-03-27 12:08

简介《拟挽歌辞三首》其三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蕉峣。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

《拟挽歌辞三首》其三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蕉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注释:
何:何其,多么。
茫茫:无边无际的样子。
萧萧:风吹树木声。
送我出远郊:指出殡送葬。
无人居:指荒无人烟。
嶕(jio)峣(yáo):高耸的样子。
马:指拉灵枢丧车的马。
幽室:指墓穴。
朝(zho):早晨,天亮。
贤达:古时指有道德学问的人。无奈何: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指皆不免此运。
向:先时,刚才。
各自还其家:《文选》作“各已归其家”。
已歌:已经在欢快地歌了。是说人们早已忘了死者,不再有悲哀。
何所道: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托体:寄身。山阿():山陵。
翻译:
茫茫荒野草枯黄,萧瑟秋风抖白杨。
已是寒霜九月中。亲人送我远郊葬。
四周寂寞无人烟,坟墓高高甚凄凉。
马为仰天长悲鸣,风为萧瑟作哀响。
墓穴已闭成幽暗,永远不能见曙光。
永远不能见曙光,贤达同样此下场。
刚才送葬那些人,各自还家入其房。
亲戚或许还悲哀,他人早忘已欢唱。
死去还有何话讲,寄托此身在山冈。
赏析:
从三诗的艺术成就看,第三首写得最好,故萧统《文选》只选了第三首。这首诗通篇写送葬下葬的过程,突出写了送葬者。把墓地的环境、气份写得历历在目,把送葬者的表现也写得合情合理。
“荒草”二句既承前篇,又写出基地背景,为下文烘托出凄惨气氛。
“严霜”句点明季节,“送我”句直写送葬情状。
 “四面”二句写墓地实况,说明自己也只能与鬼为邻了。然后一句写“马”,一句写“风”,把送葬沿途景物都描绘出来,虽仅点到而止,却历历如画。然后以“幽室”二句作一小结,说明圹坑一闭,人鬼殊途,正与第二首末句相呼应。但以上只是写殡葬时种种现象,作者还没有把真正的生死观表现得透彻充分,于是把“千年”句重复了一次,接着正面点出“贤达无奈何”这一层意思。盖不论贤士达人,对有生必有死的自然规律总是无能为力的。这并非消极,而实是因勘得破看得透而总结出来的。
这一篇最精彩处,全在最后六句。“向来”犹言“刚才”。刚才来送殡的人,一俟棺入穴中,幽室永闭,便自然而然地纷纷散去,各自回家。这与上文写死者从此永不能回家又遥相对照。
“亲戚”二句,是识透人生真谛之后提炼出来的话。家人亲眷,因为跟自己有血缘关系,可能想到死者还有点儿难过;而那些同自己关系不深的人则早已把死者忘掉,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了。
最后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意思是说人死后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把尸体托付给大自然,化作大山脚下的一杯土,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谁也无可奈何这样的命运。这在佛教轮回观念大为流行的晋宋之交,实在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唯物观点,陶渊明这样豁达是空前的。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更新于:5个月前

相关推荐:

【题白沙翠竹江村九首其三东溪白云亭】原文-清.吴敬梓

【次韵定庵秋心三首以赠志瑾学兄其三】原文-当代诗_张文胜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其三秋蝉】原文-唐.骆宾王

【春恨三首其二】原文-唐.钱珝

【临海所居三首其二】原文-唐.顾况

【九曲词三首其一】原文-唐.高适

【叙事献同州侍御三首其一】原文-唐.赵嘏

【菩萨蛮其三】原文-唐.李煜

【拟古三首其一】原文-唐.顾况

【樊登见寄四首其三】原文-唐.唐彦谦

【次韵黄仲则感旧四首其三】原文-当代诗_张文胜

【江行无题一百首其三十六】原文-唐.钱珝

【长安即事三首其一】原文-唐.徐夤

【浣溪沙其三】原文-唐.顾夐

【文献太子挽歌词五首其三】原文-唐末宋初诗_徐铉

晚唐诗人薛逢的十首诗,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恋爱初期要尽可能粘着双鱼座女生吗

【惆怅诗九首其三】原文-唐.顾甄远

【春风四首其三】原文-唐.唐彦谦

【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其三石井】原文-唐.钱起

全部评论